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主题文化 > 专题活动 >

武汉三条特色主题街道命运备忘

时间:2011-04-11 12:15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何辉

    “多年前说香港路要打造‘香港风情一条街’,台北路要打造‘台湾风情街’,万松园路要打造‘国际名品一条街’,如今这些街道怎样了呢?”近日,一位热心读者给本报来信,表达自己对武汉城市规划的疑惑:规划蓝图和街区经济发展实际之间,是否出现了背离?街区发展的规划到底应该依照什么样的标准?连续三天来,记者对香港路、台北路、万松园路这三条街道进行了实地探访。

  香港路

  民居和商用楼成型,“香港风情街”呼声渐弱

  早在2004年,政府部门就提出要打造“香港风情一条街”的概念,定位为融高端购物广场、生态娱乐休闲与亚热带风情景观区为一体的香港特色长廊。

  按照规划,前期开发重点为1900米长的香港北路。分为南段、中段和北段。南段从建设大道口至北湖东路,全长550米,定位为商务中心区,以中高档写字楼、商场、酒店为主;中段从北湖东路至菱角湖路,全长720米,定位为浪漫休闲区,以茶楼、酒吧、咖啡吧、餐饮娱乐中心为主,拟建大型休闲娱乐中心;北段从菱角湖路至新华下路口,定位为都市激情区,以时尚精品购物中心、世界知名品牌连锁店为主。

  时隔5年之后,记者走在香港路上看到,原规划为商务中心区的南段,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酒店和大型商场;原规划为浪漫休闲区的中段也基本上看不到酒吧和茶楼;原规划为都市激情区的北段也几乎看不到世界知名品牌的身影。

  “现在,我们很少单独提及‘香港风情街’这个说法了。”江汉区知情人士表示,因为从目前来看,香港路上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香港风情,整条路上并没有当初设想的高端购物广场,更多的是餐饮和休闲的场所。

  为什么香港路不能按原先的蓝图规划出“香港风情”呢?知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受城市规划的限制,在上世纪90年代,武汉市对香港路的土地规划是以民用和商住为主,很多居民楼都是近10-15年才修建的,在这种情况下,将已经成型的居民楼和商用楼拆掉是不现实的,但如果不对路段进行重新规划,要想打造出浓郁的香港风情也是不现实的。

  万松园路

  “国际名品一条街”放下架子做“休闲服务”

  一头是金融街,一头是武广商圈,万松园路称得上是一根“黄金扁担”。万松园路是单行道,漫步其中,临街的店面以咖啡馆、餐馆、足浴、美容、服装店为主,大多都是中低端消费,堪称休闲一条街。

  然而,2001年时,江汉区对万松园路的规划却是另一番景象。当时,江汉区投资6500万元资金改造万松园路,初步设想引进40多个知名国际品牌,将其打造为“国际名品一条街”。2002年,定位国际名品的万松园商业街正式开街,却一直难有品牌商家进驻。

  据当时万松园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招商组组长、现任江汉区商务旅游局副局长田常顺介绍,为将万松园建成国际品牌一条街,当时指挥部对进驻万松园的商家控制很严格,设置了多项“准入制”:该街房主将门面租给他人经营、商家进驻万松园都得经过指挥部审批,因为门面是要留给国际知名品牌的。

  “但由于旁边就是武广、世贸、新世界百货,国际品牌更青睐大商场。”田常顺说,由于竞争不过商场,品牌商家也不愿进万松园,而且由于该街门面隶属不同单位和个人,有些单位门面不服从协调,有些个人门面面积很小,也不适合大品牌进驻。开街时虽然硬件改善很多,但知名品牌却屈指可数。

  据万松街办事处负责人介绍,国际名品街开街后,管理权就交由城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根据万松园路的实际情况,办事处取消了以往的多项“准入制”,由市场自由发展,由于周边商圈、公园适合市民购物、游玩,而万松园则成了购物、游玩后的吃喝娱乐的场所,餐饮休闲商家也自发在万松园扎堆,形成了今天餐饮休闲一条街的规模。

  台北路

  城中村改造成本太大,台湾风还没真正“刮”进来

  在江岸辖区内,有多条跟“台湾”有关的路名,如台东路、台北一路、台北二路、云林街等。在2004年,江岸区便着手打造“台湾风情街”,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所作《“台湾风情街”建设整治规划》,“台湾风情街”的范围包括:北至建设大道,南至解放大道,东至江汉北路延伸至新华下路,西至香港路所涵盖的2.2平方公里区域。

  按规划,“台湾风情街”将以台北路为主轴线展示台湾民俗文化风情,赋予街景明显的台湾及闽南文化特征,主要通过街道小品、绿化广场园林、雕塑、展示墙、定期文艺表演等和软硬件文化设施的建设让市民了解台湾民情。

  但目前,台北路却并没有多少“台湾风情”。“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台湾风情街名不符实。”台北路附近市民对这一点感受明显。有知情人士表示,当前台北路上引进的台湾特色店只有七八家,并且还没有一家大型的台资企业。但这并不是说台北路一带就吸引不了商家的目光,“实际上有不少台资企业都来实地考察过,主要是因为土地问题最终未能定板。”

  这位人士解释,因台北路一带是居民老区,城中村、国有企业占地较多,真正的空地太少。那些台资老板实地考察时,他们最希望在空地上进行规划,因为一旦涉及到城中村改造、居民拆迁等问题,他们会觉得投资成本较高。

  “对于‘台湾风情街’,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突破其发展瓶颈。”江岸区台北街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政府部门对台北路商圈的定位是围绕建设大道金融一条街的主线,打造台北街现代服务业强街的品牌,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以及衍生服务行业。同时通过台北一路、台北二路特色路街的建设,发展休闲、餐饮、酒店行业。

  应该说,政府部门要想打造特色街区的想法,是很明智的。但街区的发展,应尊重其自身规律,政府部门更多的是起引导作用。城市的规划是要讲形象,但如果一味地讲形象,实际上就是讲面子,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政府部门在规划街区时,应充分征求民意,特别是商家和住户的意愿,否则很有可能是“一厢情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武汉市政府参事 许国新

  香港路、台北路、万松园路这三条主题街区的命运实际上与前期的定位和规划不清楚有关。一方面,我们打造“香港风情街”和“台湾风情街”,并不一定非要是想象中的高楼大厦以及高档商务区,也可以选择香港或台湾的某一条特色街来做规划,比如在香港和台湾有大众消费街,也有高档商务街,还有风情街,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规划。另一方面,在制订规划时,一定要考虑主题街区的盈利模式,因为即便你花大力气在硬件设施上做得跟香港或台湾一样,但要是不能赚钱,是不会吸引商家的目光的。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 马勇教授 中国规划网武汉4月11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