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胜古迹 > 文化遗产 >

中国元上都遗址申遗“法宝”:突出普遍价值

时间:2012-07-05 08:56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为之

  当地时间6月29日18时23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元上都这一昔日地跨欧亚的蒙元帝国的首都,再次受到世界瞩目。

  草原遗珠:

  中国游牧民族古代都城罕见的实物例证

  1275年,马可·波罗随同其父亲、叔叔,从意大利威尼斯来到中国的元上都,觐见当时的忽必烈皇帝。元上都豪华精美的宫殿和御花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中国度过16年的马可·波罗回国后口述了《马可·波罗游记》,这部书第一次把中国的元上都介绍给了欧洲人。

  “忽必烈汗在上都曾下令造一座堂皇的安乐殿堂;这地方有圣河亚佛流奔,穿过深不可测的洞门,直流入不见阳光的海洋。有方圆五英里肥沃的土壤,四周给围上楼塔和城墙;那里有花园,蜿蜒的溪河在其间闪耀,园里树枝上鲜花盛开,一片芬芳;这里有森林,跟山峦同样古老,围住了洒满阳光的一块块青草操场。”

  1797年,英国诗人柯勒律治阅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之后,悠然神往中写下了著名诗篇《忽必烈汗》。1816年,这首诗首次发表即盛极一时,广为流传,引起了欧美贵族雅士对元上都的向往,元上都的英文Xanadu还被用来命名土星的第六颗卫星。几百年来,Xanadu这个名字已成为欧洲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美丽的金莲川草原上。1256年,在忽必烈的授意下,大元帝国设计师刘秉忠开始在内蒙古与河北交界处建城。1259年,城郭建讫,名为开平。1260年3月,忽必烈在开平登上蒙古大汗之位。1263年,忽必烈下诏将开平升为上都;1264年在燕京(今北京)又建立元中都,也就是后来的大都,从而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

  元上都是蒙古游牧民族创建的世界性大帝国蒙元王朝的第一个都城,也是蒙元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及对外交往中心。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东西方的交流从未像蒙元时期那样广泛、密切。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元代创制的火铳(最早的火炮)等,都在这一时期传播到欧洲;而西亚、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宗教、艺术、医药学,也在同一时期传到了中国。

  元上都遗址的宫殿、皇城、宫城、外城、防御设施和关厢遗址如今仍保存完好,体现了当时的规模、格局和草原都城特色。

  主持元上都遗址考古发掘的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塔拉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已发现的草原都城遗址还有位于和林格尔县的盛乐古城和位于巴林左旗的辽上京遗址,但它们的规模及保存完整程度都不及元上都。在中国古代都城中,如唐朝的洛阳城、宋朝的汴梁城、元朝的大都城等,由于历史变迁,其遗址的主要部分或者没有保留下来,或是后人在遗址上又建起新城。元上都遗址因其规模宏大,又地处草原深处,在元朝之后一直人烟稀少,再加上当地蒙古族同胞崇拜上都而加以保护,所以使元上都遗址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中国游牧民族古代都城罕见的实物例证。

  厚积薄发:

  元上都遗址的16年风雨申遗路

  从上世纪初开始,考古界便开始了对元上都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据塔拉介绍,通过考古发掘,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元上都遗址,不仅保存着宫城、皇城、外城、关厢、街道等元代城市遗址,而且保存着中轴线和棋盘街的城市布局;城墙、瓮城、城门及大型建筑基址基本保存完好,地表清晰,可见街道、房址及宫城遗迹。在其地下还埋藏着许多珍贵文物,周围还有元代祭祀区和墓群。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刘新乐说,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处珍贵的文化遗产,内蒙古自治区从1996年开始了为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申遗工作启动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和正蓝旗三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各级申遗领导小组、现场指挥部及相关工作组,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际工作。同时,元上都遗址申遗也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及国内知名申遗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1996年,元上都遗址首次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1999年,国家投入100万元将遗址内“五一种畜场”103户职工迁出,将遗址围封。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修复元上都遗址皇城城墙300多米,填平遗址内菜窖、人工渠等设施,并关闭了遗址内通行的公路。2006年,元上都遗址再次被国家列入重设的申遗预备名录。2008年,申遗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2009年,自治区成立了以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巴特尔为组长的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申遗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据了解,2010年以来,内蒙古文物考古所启动了元上都遗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首次考察清楚了明德门及护城河、外城西门护城河和穆清阁的范围及局部结构,并有多处新发现。如在御天门瓮城遗址,工作人员发现一座元代武库;在穆青阁东阙台发现大型石柱础。2011年,通过再次对明德门、御天门、大安阁、穆清阁和皇城西北角楼进行考古挖掘,考古所进一步考察清楚了各建筑遗址面积、方位;随后制定了《元上都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和《元上都遗址生态环境与特色景观保护规划》等一系列保护法规。同年,投资6000余万元的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工程,完成了地下两层和地上一层的建设,与申遗配套的保护展示、环境整治及道路、监测、标识、导览系统工程,也于2011年7月份完成并投入使用。

  “2011年3月至7月,自治区组织文物考古、文物保护、维修、展示等方面的专业力量,开展了对元上都遗址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博物馆展览等方面的工作。元上都遗址所在地党委、政府,组织开展了环境保护、文物安全、观众服务、宣传等工作。”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安泳锝告诉记者。2011年8月,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要求,联合国专家对元上都遗址就遗产价值、保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2012年5月,世界遗产中心发布正式报告,通过了申遗文本中关于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陈述,认定其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保护管理状况完全符合世界遗产的要求,提名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众手呵护:

  申遗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保护是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刘新乐表示,我们要认真贯彻《世界遗产公约》和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恪守我国政府对国际组织的庄严承诺,把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列为全区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申遗成功后,要在自治区和遗址所在地干部群众中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鼓励和支持当地社区参与遗产的保护管理,使元上都遗址成为全区各族人民的荣耀和骄傲。

  自2000年开始,元上都遗址区内及周边300余户牧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搬迁。几位搬迁牧民对记者表示,尽管放牧受到一定影响,但能为元上都成功申遗尽一份力值得骄傲。在广阔的遗址保护区,正蓝旗组织的105位文物保护员,自觉与相关部门实行四级联动,对保护区实行24小时监测。

  锡林郭勒盟副盟长其其格介绍,为了减少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对元上都遗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当地政府在遗址核心区建设了26公里高密度保护围栏,安装24小时视频安防系统——“草原神灯”。考虑到当地自然条件对遗址的影响,还在遗址周边建了一座气象观测站,并实时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和臭氧的含量。“在元上都遗址方圆250多平方公里的遗产核心区,以及1500多平方公里的缓冲区,到处可以看到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为元上都遗址保护、环境和生态保护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这些努力为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良好基础。”其其格说。

  安泳锝表示,内蒙古将把依法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强化元上都遗址的安全防范工作,实施最严格的安全防范制度和工作要求,完成对元上都遗址的安防、消防、防雷等设施建设,坚持技防手段和人员巡查相结合,基本消除安全隐患。在元上都遗址区,要建设世界文化遗产动态信息系统和监测预警体系,严格控制元上都遗址区和缓冲区内的建设项目,增设必要的消防设施,妥善保护文物本体和遗址周边的湿地、草原、沙地、森林等自然环境和景观风貌。“元上都申遗过程就是最好的宣传保护过程,申遗成功后,这个伟大遗址将得到最好的保护。”元上都遗址所在地、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委书记田永对记者说。

  元上都申遗成功:

  丰富世界遗产的价值和类型

  ——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

  在我国申报的元上都遗址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之际,记者采访了参加此次世界遗产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

  元上都申遗“法宝”: 突出普遍价值

  “世界遗产申报的最根本条件就是遗产要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童明康表示,元上都遗产区面积约251平方公里,包括城址、关厢、铁幡竿渠、砧子山墓群、一棵树墓群等;缓冲区面积约1507平方公里,涵盖了敖包群和保留至今的蒙古族“敖包祭祀”等传统人文景观以及湿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和沙地等蒙古高原草原特色景观在内的遗址环境,具备很高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童明康说,元上都遗址作为中国元代都城系列中创建最早、历史最久、格局独特、保存最完整的都城遗址,以其位处中原农区与亚洲北方牧区交接地带的地理特性,在13世纪到14世纪游牧民族从军事征战转向王朝治理的过程中,见证了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在冲突与融合过程中的独特产物——二元文化。“作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的精髓结合于一座城市的杰出范例,其游牧与农耕文化兼容并蓄的城市模式,在世界文明史和城市规划设计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童明康说。

  由于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实行轮换制,今年开始,中国不再是世界遗产委员会21个委员国之一,没有了投票权。“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对今年的申遗充满信心,因为元上都保护得非常好。去年8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专家前来考察,对元上都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以及遗址的规划、保护、管理、展示等等均表示满意。”童明康说。

  让世界全方位了解中国文化

  谈及元上都申遗成功的意义,童明康表示,元上都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首先是进一步丰富世界遗产的价值和类型。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元上都遗址兼具游牧、农耕两大文明特点,对于丰富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和遗产类型,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促进我国世界遗产事业发展的区域平衡,推动遗产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元上都遗址是内蒙古自治区世界遗产零的突破,是近年来国家文物局积极支持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将带动遗产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相关的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世界遗产的影响力逐步显现,成为推动遗产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三是体现了我国大遗址保护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元上都遗址在申遗工作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大型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先进理念,坚持最小干预原则,维护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展现了元上都遗址作为元帝国创始之都的恢宏气势与草原都城的景观特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童明康表示,元上都的成功申遗对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同样能产生积极影响。每一处中国遗产列入世界名录,都是文化走出去的最好体现。去年西湖申遗成功,很多人表示,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本实在是太好了,把对中华文化的理解阐释得如此到位。西湖是中国的骄傲,将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对西湖的认可,也是对西湖申遗文本的认可。“今年元上都的申遗文本也是非常精彩,可谓文化走出去的典范文本。这可以让西方全方位地、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文化、文化遗产和文化政策。”

  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根本

  世界遗产申报成功,往往都会带来当地游客的暴涨,对遗产本体的保护将带来冲击,如何确保元上都不会因即将大量涌来的游客而受到伤害,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童明康表示,游客数量的增长确实对遗产保护带来了新问题,对旅游季节性很强的元上都遗址尤其如此。元上都遗址最好的参观时间是每年的5月下旬到“十一”前后,这几个月的游客接待压力会非常大。据我了解,内蒙古有关方面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提出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并且已经做了相关预案。

  “申遗不是目的,只是阶段性目标,保护文化遗产才是最终目的,绝不能本末倒置。”童明康告诉记者,近年来,各地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加大了保护力度,在提出申遗的同时,也提出了保护的目标和要求。可以说,重申报轻管理得到了一定纠正。“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各拥有国加强对世界遗产的监测力度,使遗产得到更好保护。我们正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童明康说。在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嵩山“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正式揭牌,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地能得到即时监测与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学会对中国这些年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在世界遗产运动中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

  气势恢宏的元上都遗址

  根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测绘局试掘与测绘结果,元上都分为外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城垣。外城平面呈正方形,东墙稍长,为2225米,其余三面城墙皆长2220米。外城北部是皇家的园林;南部街道纵横交错,街道两侧是整齐的院落址,可能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规模庞大的手工业作坊区和商业区。皇城位于外城东南部,平面近方形,四墙长度略有差异。皇城内有“四横三纵”共7条主要街道。目前保留下来的建筑遗迹分布疏散,如东北角和西北角分别为大龙光华严寺和大乾元寺两座佛教寺院,东南部有孔庙,东南隅有道观,翰林院等官署也分布在皇城内。宫城位于皇城正中偏北处,平面略呈长方形。宫城内不对称地分布着30余处院落遗址和大型建筑基址。此外,元上都城外四个关厢地带,均保存有大量的遗迹。

  元上都、元中都与元大都

  元朝共建造过3个都城,元上都、元中都和元大都,这3个都城在元文化方面都具有重大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和相互印证、补充的作用。

  元上都由元世祖忽必烈大帝下令建造,城址在锡林浩特市南面的正蓝旗。元上都为临时都城,几年后元朝皇室便在北京建造元大都,上都只作为夏都,供狩猎和临时处理政务所用。元中都建造最晚,是忽必烈的孙子元朝第三个皇帝元武宗海山下令建造的。

  这其中,元上都和元大都的建设时间、建筑形制均有明确史料记载,元大都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建造历时20余年,完成宫城、宫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工程,形成新一代帝都。元大都道路规划整齐,经纬分明,城墙用土夯筑而成,外表覆以苇帘。由于城市轮廓方整,街道砥直规则,城市格局显得格外壮观。

  元中都并无官方的历史记载,因此其地点曾一度成为史学界争论的焦点,文物部门于1998年发掘并确认元中都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个汉白玉角部螭(传说中龙的一种)首和9个台沿螭首。这10个螭首雕刻细腻,造型完美,是元代雕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元中都的发现被评为“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