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项目展播 > 资讯展播 >

30年规划研究积淀 聚集新型城镇规划

时间:2014-05-20 14:2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路宽
 

             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陈为邦  建设部总规划师、高级规划师

    副主任委员
    王力丁  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主任、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
    王珏林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
    朱铁臻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研究员
    李兵弟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小城市分会会长、高级建筑师
    丁春明  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研究员
    刘云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沈  迟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长、总规划师
    蔡立力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研究所所长、教授级规划师
    魏小安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  雷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鲍  强  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司原副司长、研究员
    李捍东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沈振寰  中国轻工环境保护研究所原所长、高级工程师、博士
    骆中钊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村委员会首席专家、高级建筑师、
            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总建筑师
    马惠娣  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柯焕章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杨燕敏  北京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
    毛其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季如进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副所长
    谢凝高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林  坚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系副主任、教授
    黄俊立  北京大学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叶裕民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教授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研究所所长、教授
    王琪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丁元竹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
    段  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蒋三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张  建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系主任、教授
    张文松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赵  坚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所长
    张天柱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农业规划研究所所长
    戌  安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
    金良浚  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马良伟  《北京规划建设》杂志主编
    辛章平  《城市问题》杂志副主编
    卫汉青  《中关村》杂志主编
    潘一玲  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程建华  北京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博士
    李素芳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
    吕永忠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处处长
    朱柏成  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经济处处长
    秦铭键  北京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副总规划师
    冉连起  北京市水务局法规处处、高级工程师
    王玉伟  北京市文物管理局文物管理处处长、研究员
    马炳坚  北京古代建筑研究设计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王洪滨  北京华汉旅规划研究院院长、中国旅游班干部管理学院原副院长
    李  忠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冯  刚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管理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员
    黄  序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所原所长、研究员
    冯晓英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包景岭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全国政协委员
    林明金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

              业务范围

    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研究

    城镇中长期发展规划;
    城镇“十三五”发展规划;
    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研究;
    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研究;
    城镇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研究;
    城镇区域总体规划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研究;
    新城开发区规划研究;
    城镇特色功能区规划研究; 
    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与产城融合研究
    城镇化中旅游度假小镇规划;
    旅游文化产业推进城镇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城市“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
    旅游、休闲、养老产业策划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划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战略规划:
    环首都圈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研究。

    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研究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研究;
    旧城区保护改造规划研究;
    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研究;
    水文化遗产研究;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自然遗产与湿地公园保护规划研究。

    旅游文化生态区规划设计

    旅游城镇总体规划研究;
    旅游文化区开发策划规划设计;
    生态区策划规划设计;
    旅游休闲房地产策划研究与规划;
    房地产开发项目与新建区概念规划;
    房地产开发项目与新建区总体规划。   
      
    环境建设与水务战略研究

    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城镇生态总体规划研究;
    城市环境建设考评指标体系研究;
    水资源保护战略研究;
    城市节水战略研究。

    培训城市管理干部

    主办国际访学干部班;
    城市高级管理人员培训;
    名城保护与文化遗产管理人员培训。

    举办论坛与高级专家研讨会
    欢迎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合举办论坛、高层专家研讨会
    欢迎来电话、邮件联系。

    电  话:010-52409816
    联系人:汪先生13683289957
    邮  箱:zgghwbj@163.com



为全国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城市规划、

产业规划、投融资咨询服务









    我们是专业城市规划、产业规划、投融资咨询服务机构,致力于为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国内外企事业单位、金融及投资机构提供投资咨询、规划咨询、上市咨询、管理咨询、市场调研等服务。
    我们设有专家委员会,下设行政部、市场部、财务部和业务部等多个部门。我们严格实行项目负责制,员工团队中大部分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和5-10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我们和国家发改委、工业信息化部、科技部、住建部、文化部等部委建立了良好沟通机制,并和证券、银行和私募投资机构拥有广泛合作。
    我们核心团队拥有国家和地方大型投资和规划项目操作经验,能够为客户有效解决问题,实现服务的价值和增值。我们通过有说服力的案例成果,力争将我们的服务机构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咨询企业品牌。
    一、开展区域经济规划、产业园规划、产业规划和基础上的延展
    1、农业区域经济规划:如:某市国家设施农业示范区规划。
    2、农业产业园和基地规划:如:某园区农业规划、某温泉蔬菜基地规划。
    3、农业产业规划:某市县农业休闲观光发展规划、某区智慧农业发展规划。
    4、新农村建设:某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某村庄新农村建设规划。
    5、沟域经济:某区沟域经济发展规划、某乡沟域经济发展规划。
    二、为四个行业:农业、新媒体、节能环保、文化创意提供规划服务
    1、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利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从选种、育苗,到生产管理、订购销售、物流配送、质量安全溯源等产、供、销全过程的的高效感知及可控。
    2、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集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新设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可以打破季节限制,实现反季节栽培,能合理配置光热水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
    3、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4、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是观光旅游产业和农业产业的融合产业,观光农业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以城市为市场,以参与为特点,以文化为内涵。
    5、都市农业:都市农业是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6、农业规划鸟瞰图和休闲农业观光产业园功能定位。
    三、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政策解读、文章分析、案例节选,专家资源服务
    1、《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包含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八部分内容。综上分析,随着土地制度的改革,家庭农场将成为继合作社、龙头企业又一重要经营主体,符合政策的农业新型合作组织被鼓励支持,而城乡一体化和改善乡村治理体现了中央对新农村建设一如既往重视。



徐逢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务院津贴专家

 

许越先: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务院津贴专家

   
    2、2013年12月23-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可以看出,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缩短城乡差距,带动农民致富是未来政府关注重点。

    联系电话:010-52409816
    联 系 人:汪先生13683289957
    邮    箱:zgghwbj@163.com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