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智能城市 > 基础设施 >

核心技术获突破 “绘制”智慧城市

时间:2016-01-16 11:45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徐红

    中国测绘创新基地门前,停放着一辆车顶装有摄像头和几台设备的越野汽车,旁边还有一辆超大的敞开式“大篷车”,从头到脚被多种现代化电子设备武装,即现代又神秘,引来好奇者驻足围观。

    这是日前举行的“移动测量万里行 智慧中国百城秀”北京首发仪式现场,站在一旁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是3D街景移动测量车和测量系统。百度、谷歌等使用的街景影像地图,就是它的成果”。近年来,移动测量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捷、海量实景三维地理信息采集与建库的手段,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交通等智慧城市建设中。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表示,“移动测量技术是国家非常重视的前沿科技,是测绘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核心技术获突破

    移动测量不是单纯的硬件产品,而是一整套生产体系。两院院士李德仁介绍说,“这辆‘大篷车’上配有全球定位系统、视频系统、惯性导航系统等先进设备,在高速行进中,可以快速采集四周各种地物的属性数据,并同步存储在车载计算机系统,经编辑处理后,形成内容丰富的道路空间信息数据库”。

    其中,惯性导航系统是移动测量的“心脏”。该技术是不依赖于任何外部信息的自主式系统,精度高,可全时工作于空中、地表乃至水下,提供位置、速度和航向等数据,所产生的导航信息连续性好、噪声低,曾被国外长期垄断。2004年,李德仁带领课题组攻克惯性导航等关键技术。随后,该技术成功应用于我国的航天、航空、航海等领域,特别是在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维森说,“智慧城市建设中,如何构建时空信息构架,快速采集、处理、发布和更新海量地理信息,是测绘科技人员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移动测量技术的优势就在于,能获取更为全面的空间信息,丰富了城市大数据类型,应用更为广泛”。

    应用市场广阔

    移动测量系统可搭载在汽车、船舶和无人机等载体上,实现天地联动移动测量,立体式采集信息。

    国内该领域先行者——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晟介绍,他们将移动测量与云计算结合用于城市数据的生产加工环节,构建起安全高效的生产体系。目前,立得利用这一技术,已快速采集了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实景三维数据。他们还为多个城市提供定制化“交钥匙”数据服务,帮助政府实现政务大数据整合、共享、开放与社会化应用。

    业界专家表示,由于移动测量技术降低了数据获取的成本与难度,众多企业开始进入移动测量领域。百度、阿里巴巴、高德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跨界进入,掀起了街景地图应用的热潮。目前,街景地图位置服务已经成为大众出行好帮手。

    业界一致认为,移动测量系统将会是测绘市场的下一个风口。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生产的街景地图,将成为未来广泛使用的主流地图。特别是北斗导航、卫星影像以及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都为地理信息行业开启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未来,移动测量技术会更加轻便灵活。最终,移动测量会由地面发展到空中,形成空天地一体化实景三维数据生产,这会更加高效便捷。”郭晟表示。

    大数据是基础资源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地级以上城市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其中,大数据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李德仁说,移动测量拍摄到的城市夜光数据与城镇化、经济增长等都是相关联的。夜间测量获得的地表可见光,可用来表示城镇范围、GDP分布、人口分布等社会要素。李德仁研究团队对于“一带一路”夜光遥感动态的分析研究表明,国家定义的三条路沿线上,中国、东南亚等大部分国家的夜光处于增长中,说明这些国家正不断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夜光总量居于该区域首位。研究结果还显示:一个地区的夜光强度与该地区的GDP数据正向关联度高达91%。通过大数据挖掘,可成功服务于城市的经济、政治信息分析。

   “我们希望通过移动测量万里行活动,推广移动测量等前沿科技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扩展数据应用范围,更好地为智慧城市服务。”郭晟说。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