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数字经济 > 数字产业 >

南阳市:借楹联文化打造城市特色“名片”

时间:2014-12-30 16:05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明振光

  如果说,历史是城市的脉络,山水是城市的神韵,那么,文化就是城市的灵魂。而弘扬楹联文化,恰是提升城市形象,增加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的最好途径。

  随着“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河南省楹联第一市”等“金”字招牌落户南阳,国粹楹联正逐渐融入城市发展、百姓生活,成为彰显南阳城市形象的特色名片。

  积淀丰厚

  让楹联文化熠熠生辉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南阳拥有了深厚的楹联文化。在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楚汉文化积淀深厚,众多的名胜古迹等处悬挂的楹联,构成一道道风景线。

  武侯祠正门上的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颂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医圣祠悬挂的“善德善心善行尤缘善医至善,名山名水名胜更因名人而名”楹联彰显了医圣张仲景的医者仁心;内乡县衙大门上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以朴实简明的语言,准确表述了官与民的辩证关系,广受各界好评。

  名胜古迹中保存下来的历史楹联、特定区域的民俗楹联,已成为南阳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在南阳各县区的人文古迹和风景名胜处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联据不完全统计像这样的楹联约有2000多副。

  南阳楹联学会副会长李玉玺告诉记者,在他孩童时期,南阳民间就开设有对课,专门教授联律,普及楹联知识。也就是说,楹联文化很早便根植于百姓心中。如今,在市城区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上的楹联有解放路琉璃桥附近甘露庵山门两侧的一副石刻楹联,滨河路氵育阳桥北一副“真人白水生文叔,名士青山卧武侯。”的门联,充分彰显了南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弘扬国粹

  让楹联文化融入生活

  随着“文化名市”的确立,我市文化事业出现了繁荣景象,楹联创作掀起了新的热潮。

  自1997年南阳楹联学会成立以来,我市配合各种重大活动、节日举办的大型征联活动达20余次,征联20多万副,印刷出版新创楹联专集6部1.6万册、近500万字。2004年,南阳成为中国楹联学会首批命名的“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此举让南阳楹联文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配合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开展的海内外征联大赛,反映南阳新变化、新发展、新成就开展的征联活动,讴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打造的楹联巨著《联粹耀京丹》,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开展的征联活动……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征联活动,让南阳楹联文化享誉海内外,提升了南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南阳楹联界也涌现出了一批热爱楹联创作的名家学者,助推了南阳楹联文化教育的发展。南棉子弟学校、老干部大学、中光社区等楹联教育文化基地,将楹联知识带进课堂,带进百姓家中。而每年春节前夕,面向全市举办的征联活动,更激发了全民写春联,对春联的热情,也使楹联文化贴近百姓,贴近生活。

  遍观南阳,从府衙到县衙,从武侯祠到医圣祠,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到城市社区、广大农村,楹联几乎无处不在。随着楹联知识的普及和征联活动的开展,广大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楹联创作兴趣得到明显提升。

  传承创新

  让楹联文化助推发展

  为南阳府衙征联,为白河湿地公园周边33个亭子征联,规划建设楹联长廊、楹联一条街、楹联文化广场……楹联文化正悄然融入城市建设中。

  南阳楹联学会秘书长赵建海说,楹联文化以其强大的亲和力,广泛的群众性,有着其他文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用楹联打造城市名片,丰富文化内涵,形成文化品牌,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大力推动楹联长廊、楹联一条街、楹联文化广场的建设,扩充楹联教育基地数量,在市政重点工程建设中融入楹联文化,推动楹联文化进单位、进景区、进农村、进社区,可以实现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丰收。

  同时,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还需要群众的支持与参与。采访中,中光社区楹联教育基地顾问老师、80岁高龄的王海祥告诉记者,在社区开展楹联教育活动时,参与者以老年人居多,这充分说明楹联知识有待进一步普及。只有加大普及宣传力度,弘扬这一民族传统文化,使楹联文化渗透到城市各个领域,才能让更多人关注楹联、了解楹联、喜爱楹联,使我市楹联文化产业建设迅速打开一个新局面。

  我们企盼,楹联因南阳焕发新的魅力,南阳因楹联熠熠生辉。
    国际新闻联盟中国城市频道 中国规划网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