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园林景观 > 园林工程 >

在城市中营造野生环境的途径

时间:2009-12-21 18:0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近年来,在建设生态文明、节约型社会及和谐社会的发展方针指引下,建设生态型、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要求日益迫切,体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再现自然的自然发展观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于是,城市湿地公园、自然生态公园等公园类型在全国各地应运而生,体现新的园林美学思想的荒地、农田、废弃地、沼泽地等景观在城市园林造景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这类以野生环境为基础而营建的园林景观,在人们看来有着低成本、低消耗、便养护、易管理的优点。实际上,在城市园林中营造野生环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事情,在我们对自然的了解还不够明确和深入的情况下,缺乏细致的研究和长期的管理,盲目营造各类野生环境景观,有可能事与愿违,最终背离生态型、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初衷。
  1.园林中自然野趣热潮的兴起
  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城市中保留一些自然荒地的观点渐渐为西方的政治家和公众所接受。随后在城市园林中出现了人工营造野生环境景观的做法,各种野花野草逐渐成为时尚,在西方园林中大量出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1.1 法国沼泽景观的营造实践
  法国人在园林中营造自然野趣的做法由来已久,18世纪流行的英中式园林中就有“小村庄”等乡野景观的做法,乡村风格的小建筑结合菜畦、野花、牲畜等,再现了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环境。 1979年,法国著名风景园林师米歇尔·高哈汝(Michel Corajoud)和雅克·古龙(Jacques Coulon)通过方案招投标赢得了巴黎北郊占地200 hm2的苏塞公园的设计任务,旨在原来的一片农田上,营造以林地和树丛为主的游憩空间,填补巴黎北部防护林带的空缺。尽管在方案招投标的任务书中没有营造沼泽地景观的要求,中标的设计方案也不包含这一内容,但是风景园林师在随后的工作中发现,当地有个地名在历史上叫做沼泽地,受其启发提出了利用原有的泄洪池营造占地2 hm2的沼泽地景观的设想,目的在于借助鸟类使公众在这里流连忘返,并使公园的城市景观部分以观景平台为端点。为此,设计师将一系列平峰水塘串通起来,并用堤坝将沼泽地与其他水面隔离开来,自成一体,借助设于邻近水塘中的水泵使沼泽地的水位保持恒定。随后在不同水深的基床上栽种了各种喜湿植物和水生植物。1984年在这片沼泽地中人工栽植了27种植物,并将沼泽地封闭起来,使其演进几乎是完全自发地进行 。这是在法国公园中第一个人工营建的沼泽地景观。
  1.2 动态花园产生的巨大影响
  1985年经过国际方案招投标产生的巴黎雪铁龙公园设计方案是由风景园林师阿兰·普罗沃和吉尔·克莱芒领导的设计团队合作完成的,旨在雪铁龙汽车制造厂的旧址上兴建的城市新区核心上,建造一座占地面积约13 hm2的城市公园。吉尔·克莱芒是一位深谙植物造景的风景园林师,他在雪铁龙公园借鉴法国古典园林的严谨框架中引入了大量的野花野草,构成序列性主题花园丰富多变的景色。此外,他还在公园一隅营建了一片“荒地”,并称之为“动态花园”,经过精心配置的野花野草构成动态起伏的植物景观。吉尔·克莱芒并非刻意地去养护管理那些野生植物,而是接受它们并给它们定向,使它们的优势得以发挥,营造优美独特的园林景观。1990年,吉尔·克莱芒将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心得和实践汇编成册,出版了专著《动态花园》,在法国及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吉尔·克莱芒认为,荒地一词意味着自然曾经不间断地劳作的地方,是极其富有生气的场地,因为它始终处于充满活力的状态。此后,荒原、荒地景观在西方现代园林中大量涌现 。
  1.3 自然野境景观的营造尝试
  尽管中国园林有着追求自然野趣的传统,田园风光的表现也不鲜见,但是在画理的指导下利用山石和园艺植物营造的山野气息,与城市中追求野生环境景观的观点有着巨大的差异。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转变,田园风光、荒地野花、沼泽湿地等景观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在笔者的从业实践中,也曾从突出地域景观的角度出发,希望保留或营造一些适合当地水土条件的乡野和自然野境景观,其中有成功,亦有失败的案例。
  在浙江义乌站前公园方案招投标中,我们设想利用一片临河洼地,以水稻为主营造游憩性农田,旨在表明对历代农民们所创造的合理土地利用方式的尊重,并唤起人们对江南水乡这片最适宜水稻生长地区稻田数量锐减,以及失地农民未来生存方式的忧虑。遗憾的是这一方案未被业主采纳。
  山东日照银河公园是利用废弃的采石场兴建的城市公园,采石后遗留的深坑注满雨水,呈现出水库般的景致。经过人工开凿的岩石肌理、石滩及石缝中顽强生长的植物,显示出自然强大的生命力。在改建设计中,从体现场地自然特征的观点出发,我们利用浅水坑设计了野趣横生的水塘景观,并在贫瘠的山坡上采用野花组合,营造出充满自然山野气息的草甸景观 。尽管这些富于自然气息的园林景观与自然野境尚存在较大差异,但无疑是检验自然野境能否为市民所接受进行的有益尝试。改建后的银河公园赋予废弃的采石场以新的生命形式,成为市民喜爱的亲近自然场所。
  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起在沙滩上营造的人工滨海防护林。由于城市发展和旅游开发带来的人为影响和破坏,加上以杨树为主的先锋树种的自然老化,使这片珍贵的滨海防护林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我们的整治设计以促进植被的自然更新为目标,以水土改良为基础,引入富有生命力的草本和木本植物,使这片林地成为充满自然竞争的场所,促进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经过整治的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融林地景观、荷塘景观及湿地景观于一体,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图7 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湿地景观
  2.城市中营造自然野境的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学科对野生环境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认识,因而对人工营造野生环境产生的观点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从科学的合理性观点出发,人工营造野生环境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荒谬的事情;然而在公众看来,那些人工营建的野生环境景观与真正的野生环境并没有区别。也就是说,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一些人工营建的荒地、草甸、丛林、沼泽景观也可以看做野生环境。
  因此,作为风景园林师,不必完全拘泥于野生环境的科学概念,可以认为一个呈现着野生物或野生属性的空间就是野生环境。为了更好地建立自然野生资源的保护政策,既要开展着重于揭示生物生态进程的科学研究,也有必要借助风景园林的营造技艺营建野生环境景观,帮助公众加深对日渐稀少的野生环境的认识。受规模和数量的限制,对风景园林师来说,在城市中营建野生环境景观的人文意义可能显得更加重要。
  2.1 哲学意义
  应该认识到,在城市中营造野生环境景观的意义,不能简化到纯粹的功能层面和生态进程方面,而应理解成富有象征意义的风景园林审美实践。野生环境景观的营造实践,体现了风景园林师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理应成为改变人类生存方式这一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有利于建立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风景园林师营造的野生环境不同于各类自然保护区,其主要目的也不仅仅是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避难场所。而是要在城市中营造美丽的自然角落和愉悦的休憩场所,为市民追求安宁祥和的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城市中的野生环境景观,尤其是不受威胁和限制地在野生环境中自由繁衍的各种动物,以无拘无束的自然形式给人以天然而纯净的心灵感受。野生环境景观的魅力之一,就是将栖居者与其生境共同展示在游人眼前,一方面给游人留下大自然的美好印象,另一方面有助于更新人与野生生物之间的关系。
  2.2 美学意义
  城市中营造的野生环境景观,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自然野趣的认识,并改变人们传统的审美观念,促进风景园林建设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中国传统的风景园林美学以诗情画意为导向,注重自然野趣的外在表现而忽视了对自然的内在认识,易于导致追求装饰性视觉效果的设计倾向。
  过去,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在园林中挖湖堆山、栽花植树,构成自然的外形就是营造了自然景观,山石结合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就能构成野趣。人们也习惯于精心养护的园林景观,将野生环境视为杂乱无章。实际上,在城市中营造野生环境景观的实践告诉我们,自然不仅仅是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功能,人工营造的自然野境不仅要拥有自然的外貌,还要具有自然的演进能力。野趣往往是自然野境及栖息的野生物为人们带来的纯真乐趣,是野生环境整体营造出的气氛。
  2.3 社会意义
  在城市中营造的野生环境景观,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环境、与野生物对话的平台,改变人们对野生环境的陈旧认识。比如城市公园中的沼泽地景观,以“鸟类的沼泽地”和“有生命的沼泽地”的美好形象,改变了沼泽地是蚊蝇孳生、充满危险的泥泞环境的传统公众观念,有助于城市湿地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城市中营建的野生环境景观,还为游人提供了更加丰富、更为生动的游憩活动内容,满足了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对自然和乡野的向往之情。野生环境中栖息着大量的动植物,给游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游览体验,成为生动活泼的科普教育场所。人们在城市中就能够欣赏到自然和乡村环境中特有的景色,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间作物、争奇斗艳的野生植物、飞翔鸣叫的各种鸟类,不仅给游人带来感官上的极大愉悦,而且有助于人们摆脱城市嘈杂环境的困扰。
  3.城市中营造自然野境的途径
  城市中野生环境景观的营建,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作用:
  3.1 合理规划
  首先是规划选址。在城市中营造的野生环境景观要想得到公众的认可,必须认识到其赖以存在的城市环境和社会背景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下,公众对待自然场所的态度无疑是完全不同的。很难想象在一个非城市化的环境中,或者场地的使用功能完全不同的背景下,人工营建的野生环境景观能够得到公众的赞同。因此,城市野生环境的营建,必须考虑到适宜的资源条件、城市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背景。
  其次,城市中野生环境景观的选址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随着环境的变化,一旦能够活跃空间气氛的视觉、听觉等游乐形式减少或丧失,那么野生环境给公众的形象就会变得模糊不清,对公众来说,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采取各种措施营造各种形象和场景,从而使公众认为这类生态系统是有生机的和有生命的场所,对野生环境景观的营造而言显得尤其重要。
  3.2 精心设计
  荒野的自然景观要想与园林中营造的自然景观相媲美,就必须经过精心打扮,并以井然有序的面目出现在公众面前,如此才能为公众所接受并喜爱。荒野的自然景观应该是经过精心整治的,能够确保公众的安全感和知情权的场所。此外,荒野的自然景观应该是可爱的,并且具有很强的诱惑力的地方,能够使游人产生兴奋与独特的感受。同时,荒野的自然景观还应该包含文化艺术,尤其是要与风景园林文化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手法相结合。
  因此,城市中野生环境景观的营造,要求设计师既要掌握丰富的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和技术,又要深谙风景园林文化和造景艺术,将科学、技术、功能与艺术完美结合。以沼泽地景观的营建为例,生态工程技术人员已经研究出成熟的营建技术,他们借助各种植物生长的水面形成生物泻湖,并将这一技术广泛运用于许多国家和城市的污水处理净化方面。风景园林师以此为鉴,可以使一处水景既有蓄洪泄洪的功能,又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利用栖息的动植物形成优美迷人的景观,从而具有休闲娱乐场所的特征。
  3.3 科学管理
  营造野生环境景观的基础,就是通过水土的治理并栽种各种植物,建立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以此开始一个由管理者和设计师共同介入的自然演化进程。然而这一生态系统往往具有脆弱性和敏感性的特征,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经过长期的摸索和跟踪,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工管理及干预措施。缺乏科学细致的管理,极易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使得野生环境景观无法为公众所接受。
  例如法国苏塞公园中营建的沼泽地景观利用水面栽植各种草本植物,吸引鸟类在此栖息,并借助鸟类的栖息使游人在这里流连忘返。然而,建成后采取的养护管理措施对沼泽地景观的影响之大,完全超出了设计师的预料,尤其是植物品种和数量的自我繁衍迅速而重大,以至于几乎完全推翻了最初的种植设计。造成苏塞公园沼泽地中植物种类和群落演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由于沼泽地通过水泵和流水更新的水量太少,加上水面和种植基床的提高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其次是大量的动物物种消耗植物群落,加上入侵物种的竞争;第三是采取的一些管理措施也影响到植物群落的演替,如对周边水渠中水草的清除、手工拔除杂草和消除水华的化学除草剂,以及有选择性地去除部分自生的植物等。
  像苏塞公园这样的小型沼泽地景观,必须采取与公众完全隔离的管理措施,通过适度的人工管理营造成生物栖息地。养护管理任务包括对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进行适当维护、有效干预和定期监控。管理目标可能不在于使沼泽地回到设计之初的面貌,而是使群落生境趋于多样化。对公众而言,维持甚至增加城市湿地中鸟类栖息的种类和数量显得尤其重要。
  在巴黎雪铁龙公园的“动态花园”中,深谙植物学的风景园林师吉尔·克莱芒将该园视为一片自然的荒地,运用野生花草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然而,动态花园并非顺其自然不必管理的荒地,相反需要富有经验的园艺师对其进行不间断的整治与经营,要求野生植物的生长变化完全处于园艺师的掌控之中。实际上,从事养护管理的园艺师不可能具备吉尔·克莱芒那样丰富的野生植物管理经验,使得这个动态花园的景色不断退化。
  一方面,在城市中营造野生环境景观需要大量不同于传统园林的造园材料;另一方面,野生环境景观的养护管理也有别于传统的园林绿化管护。这是我们在营造野生环境景观时面临的两大难题。就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而言,由于缺乏大量的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野生植物材料,大量的地被植物因而采用了一些宿根花卉和一、二年生花草混播,对于这些植物景观的维持与维护现在还缺乏经验,草花是否需要几年后重新播种,是否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灾害等都有待研究。为此,我们也希望与当地园林部门相结合,对森林公园的林地、大气、水土、动物等状况进行跟踪研究,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3.4 以人为本
  城市中营建的野生环境景观,最终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场所。然而,由于这类景观往往十分敏感和脆弱,因此需要采取封闭式管理,或制定适宜的开放措施,避免大量游人的到来对野生环境景观造成过度的干扰和破坏。因此,野生环境景观中的游人容量问题需要着重考虑。实际上,野生环境景观在城市中的营造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既要建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地区,又不宜设置在游人十分密集的区域。
  此外,还要避免野生环境景观对游人的安全和游乐的舒适性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城市中营造的沼泽地景观,一定要避免成为蚊蝇的孳生之地。为此,沼泽地中的水体需要借助外力维持一定的更新速度,同时要确保沼泽地中的水面占有一定的比例,当植物群落开始侵蚀水体时就需要采取措施限制其生长。
  许多城市公园中的沼泽地景观从保护鸟类的宁静出发,采取长期或季节性封闭式管理,禁止或限制游人的进入。这种做法并非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封闭式管理的沼泽地景观往往传递给公众双重信息:一方面有利于鸟类的栖息,给沼泽地增添许多可爱动人之处;另一方面也是告诫公众,进入沼泽地有着被淤泥吞没的潜在危险。沼泽地景观营建的最终目的还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要充分认识到,在城市中营造的野生环境景观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得到公众的欣赏和喜爱,也有可能威胁到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关键是协调好自然野趣与公众安全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