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新南川 摄/瞿明斌
既处于都市功能拓展区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结合部”,又位于渝南黔北区域合作“桥头堡”的南川区,如何借助先天地理禀赋,抓抢机遇,提升其作为城市发展新区的软硬实力? 南川区的答案是:用“特色工业区、生态宜居区、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区、合作共赢区”的五区建设总体发展思路来破解发展难题,并深化巩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社会和谐化”四根“支柱”,为南川区转型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由此,一部由内而外、从上到下的转型乐章正在南川大地全面奏响。 A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关于五大功能区域的划分,为南川实现转型发展、提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南川区作为城市发展新区,根据自身气候、地形、产业基础等特点,将该区划分为三大片区,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工业、效益农业和旅游服务业,其中工业经济发展将作为该区的首要任务。 围绕特色 谋划全市工业化主战场 2013年,南川工业交出了斐然的“成绩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5亿元,增长8.6%。 但南川却并未因此放缓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而是在谋求如何做大工业总量、提高工业质量、打造工业集群的现实路径。 南川作为城市发展新区的一员,提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既是历史机遇,也是政治任务,更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南川过去处于一个城乡结合部,现在是重庆大都市的一个重要区域。而工业是文明经济的主导。现在,南川的人口、土地面积和经济总量是不相匹配的,发展空间很大。所以我们要突出发展工业,向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转变,提高集约发展能力。”南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工业经济对南川来讲是关系到转型发展、提速发展的关键,南川如何在五大功能区域划分后,结合城市发展新区的定位,打好工业这张牌? 南川区委、区政府认为,发展南川工业,就是围绕南川的特色和基础,重点打造五大工业集群,实现南川实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第一是要做大做强铝镁产业集群,铝镁产业是南川特色工业的基础。 作为南川生产氧化铝规模最大的企业,2010年正式投入生产的中铝重庆分公司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为南川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规模企业,它还拉动了周边一系列包括化工、机械加工、物流、商业服务等上下游行业的发展,累计为超过600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对于打造铝镁材料特色工业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 目前的南川正依托龙头企业,重点突破氧化铝单一品种制约,加快形成铝镁产业集群,位于水江工业园区的重庆莱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即是一个延伸铝镁产业链的例子。此外,中美合资刚玉系列产品生产项目、成都三环管业重庆生产基地项目等5个投资项目也相继落户南川,壮大了南川特色工业发展。 据统计,去年南川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18.5亿元,南川区规划到2020年增至1200亿元的目标,铝工业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几年来,由于国际氧化铝市场价格一路下行,迫使南川铝工业不得不加快转型,从初级产品氧化铝尽快往纵深发展,打造循环经济。新近签约的10万吨刚玉项目、中铝重庆分公司的多品种氧化铝项目以及鸿庆达公司年产20万吨大板锭项目都是重要代表。 除了培育安坪电镀机械加工产业园、大观食品加工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南川区在实施传统产业改造上也下了功夫。工业园区龙岩组团鑫南铸造、凤华玻璃、古晟酒业、科瑞制药等存量企业陆续实施扩能技改。 按照规划,未来几年,龙岩组团重点发展机械加工、轻工制造、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全市绿色低碳循环示范产业园,到2016年新增工业总产值80亿元;水江组团重点发展铝镁材料和精细化工基地,2016年将新增工业总产值90亿元。同时,南川区将围绕渝湘高速公路沿线“三街两镇”750平方公里区域,建设5个各有重点、分工和任务的特色工业园,重点打造全市铝镁材料、精细化工、机械加工、食品药品、轻工制造五大特色工业集群,全面建设特色工业区。 一方面,要迅速壮大工业,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南川区上承都市功能拓展区,下接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发展工业的同时还要避免对南川的青山绿水造成污染。 为此,南川已经度过了探索、培育的阶段,“我们将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做好三大集群五大产业。”南川区相关负责人说,三大集群是铝镁产业集群、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制造产业集群;五大产业是铝镁产业、精细化工、中药材、绿色农产品、传统机械加工。 接下来,南川区将抓住天然气生产乙炔转型机遇,利用丰富、高品质的石灰石和煤炭资源,整合现有焦化、制氯等传统产业,延伸发展乙炔、BOD、氯丁橡胶、医药化工等重化产业,建设精细化工基地;利用盛产优质粮油和蔬菜的优势,打造重庆大型食品加工基地和配送中心,以金佛山玄参为代表,推进金佛山中药材精深加工,引进龙头企业和国家级营销体系,打造具有全国品牌和影响力的生物制药基地和保健食品工业;推进现有机械加工产业整合,加紧对接、承接主城区电镀类、模具类企业转移,建设一定规模的加工制造集群,逐步打造特色明显,形成网络、上下配套的大项目、大企业、大基地、大集群的特色工业发展格局,到2020年实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 ![]()
按照特色农业规模化等思路提升特色农业效益 摄/喻梵
B “2013年12月12日,南川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划战略,加快建设城市发展新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区的工作任务:坚持城乡统筹,突出规模、特色、品牌、生态,以效益农业为核心打造国家现代农业样板区。 《意见》中明确提出,南川区农业现代化工作目标为:力争到2016年,农业总产值突破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因地制宜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样板区 冬日的清晨,阳光透过薄雾轻洒在山坡上,南川区生态大观园里,空气清新宜人,一派迷人景象。 方圆280平方公里的生态大观园内没有一家工业企业,这里将精品农业与美丽乡镇、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一幅现代田园美景图正徐徐展开。 生态大观园里的农业一点一滴地颠覆着传统农业给人们的印象。在这里,你能看到400斤重的大南瓜、长得像流星锤一样的葫芦以及各种各样的珍贵药材。 “游客看到的仅是产业的一端。”南川区大观镇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它们还只是景色,而在将来都要形成产业链。例如,薰衣草和香草不仅可以用于观赏,还能提取精油、香料等,价值成倍增长;又比如精品蔬菜和水果可以形成农超配送、社区支持农业、果汁提炼等产业形态。 村镇则又是另一番面貌。在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大观镇金龙村,一条条水泥路向四面八方延伸,一栋栋韵味十足的巴渝民居与房前屋后的花丛灌木和四周高低起伏的小丘交相辉映,各个村庄、院坝看不见一点裸露的垃圾和杂物。 如此美景,加之生态大观园距离重庆主城区仅半小时车程的交通优势,让这里成为众多游客周末休闲的首选——在这里,每个周末的游客量达1万人次以上,平时也接近5000人次。 游人多了,农民们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在大观镇金龙村村民聂宝琴经营的农家乐里,不管是周末还是平日,几乎都座无虚席。 聂宝琴说,由于大观园的名气越来越响,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特别是春夏季节,几乎每个月的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 有人靠经营农家乐挣钱,也有人靠打工过上了好日子。在园区内的一个植物园里,一名工人正在花坛作业:“我在这里打工有一年了,每个月1000元工资,比过去那是好多了。”工人名叫李大文,金龙村六组村民,他家有六七亩地,全部流转了出去,每年土地租金有五六千元,加上每年的工资还有1.2万元,“虽然不种粮食不喂猪,但生活比过去宽裕多了。” 不管是农家乐老板还是村民,他们生活的改善都与生态大观园的建设息息相关。 对于生态大观园,南川区有一个5年计划,即到“十二五”末,建成10个以上万亩产业种植基地和千亩产业园,打造健康养殖产业和休闲农业产业,建成国家4A级乡村旅游景区和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区。 而大观园内的和谐景象只是南川区致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样板区的一个缩影。 为把南川区打造成为全市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样板区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南川区根据“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集中连片、产业融合、差异发展”的要求,将引导各乡镇(街道)集中力量发展1-2个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加快“一轴两片、三大功能区”特色产业联动发展。 其中,“一轴”为中部经济带,该经济带将着力依靠城乡资源互动改革,充分利用山河、森林、田园等自然资源,建设都市观光农业;“两片”则分别为北部现代农业区和南部生态旅游区。北部现代农业区以大观生态农业园区为核心,重点发展园区农业、体验农业、设施农业、科普农业;南部生态旅游区建立烤烟、中药材、笋竹等特色产业带,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业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 半溪河一角 摄/夏于洪 C “为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划战略,加快建设城市发展新区,打造生态宜居新南川,南川区以建设中国旅游名城、西部风情小镇、巴渝美丽乡村“城乡三级开发”为抓手,改善城区居住环境。力争到2020年,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8平方公里。 开门见绿 打造新型城镇化生态宜居区 清澈的半溪河穿城而过,仿佛置身江南水乡;茂密的永隆山伫立城边,宛如走进绿色的海洋;古朴的河滨路干净整洁,似乎远离了俗世的喧嚣…… 每天下午五六点,花山公园都会有许多市民前来散步,大家三五成群,一边享受着这天然的氧吧,一边闲聊一天的奇闻轶事,十分惬意。 “这边树很多,空气很好,环境又比较安静,下了班就约几个朋友来聊聊天,感觉什么烦心事都没有了。”卢扬帆是土生土长的南川人,在他看来,只要是晴天,抽时间到公园来逛一逛,既锻炼身体,又修养身心。 近年来,南川区牢牢把握谋发展、惠民生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拓展规划视野,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提高城市品质,同步推进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区”和旅游名城。 为打造“开门见绿”的宜居城市,南川区加大城区环境整治力度,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为载体,在城市绿化及空间布局上下足功夫,继续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大力推进公园新建及后续工程建设。如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3.58平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 去年,南川区出台了风情小镇开发建设工作方案,将用5-10年时间规划建设大观园片区、山王坪片区、金山湖片区、木凉——福寿、三泉焦坪——南城官地“三区两廊”10个左右风情小镇。 这10个风情小镇规划用地规模3.2万亩,实施土地储备1.5万亩至2万亩,土地出让约1万亩,地产开发约1000万平方米,建设住宅10万套以上。 在大观镇,统一修缮的房屋立面和街道按照川东民居风格雕花窗、赭色木门,无不诠释着风情小镇的特色。 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状况。小商贩以路为市,卫生状况极其恶劣,遇到赶集,街道更是拥挤不堪,喇叭声、吆喝声不绝于耳。 “以前的街道比较窄,一遇上下雨天经常积水,整个街上都是泥,出行非常不便。”居民曹正书在镇上开了20多年餐馆,回忆起以前镇上的样子,他感慨道,“现在街面进行了统一的装修,对路面进行了修整,近几年旅游业发展得很好,来来往往的人也多了,生意也更好做了。” 青瓦白墙的民居,串串红灯笼挂在屋檐下;沿街修葺一新的文化墙,或水彩花卉、或哲理箴言、或乡土民俗……许多到大观镇游玩的游客对集镇建设的古朴典雅赞叹不已。 未来,南川区将建设大观园片区、山王坪片区、金山湖片区等风情小镇,大力发展避暑休闲、养生养老地产。风情小镇将按照“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都市养生田园、重庆避暑天堂”的总体定位,依托各自优势,明确功能定位,培育市场卖点,提高开发价值。 冬日里的雨水打在身上,寒气逼人。但在石溪乡的美丽乡村建设点,村民们的建设热情丝毫不减。机器的轰鸣声不断,运送材料的货车来往其间,工程正有序推进着。 “前几个月一直在忙地里的庄稼,现在农闲了,就想到工地来搭把手。看着房子一天天建起来,心里也越来越激动。”村民刘胡奎既是工地上的工人,又是新房的主人,他说,住了一辈子的土房,马上就能搬进新房,心里特别兴奋。 如今像刘胡奎一样即将告别土房,搬进新楼房的村民遍布南川区各个乡镇。去年,南川全区共启动36个美丽乡村点,规划总用地面积1198亩,规划入住3125户,目前已报名1524户,签订退出复垦协议483户,并全部测绘完毕。 按照整体规划,未来5年,南川区将建设30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同时配备休闲广场、团客接待中心、购物商店、医疗室、会议娱乐中心、健身步道等建设内容,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
生态大观园 摄/孙远鹏
D “从2012年金佛山—神龙峡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动员会到2013年金字招牌成功摘得,经过2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奋战,南川人终于如愿以偿。 但南川人深谙一个道理:5A级景区的创建过程与创建结果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要利用好5A级这块招牌,发挥“金牌”效应。并通过巩固国家5A景区成果,确保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条件、优质的旅游资源,加快景点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加强宣传营销,从而加快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目的地。 依托5A级景区 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目的地 2013年9月,南川区金佛山—神龙峡景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也是我市第6个5A级景区。 该景区成功跻身国家5A级景区行列的背后,是南川人的辛勤与汗水。 2013年以来,为成功创建5A级景区,南川区旅游局专门拨资1.2亿元对金佛山—神龙峡景区进行了全面的基础设施改造工作。该区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3年在景区内共开挖了101公里管沟,铺设366公里管网,拆除407公里旧管网,彻底实现了管线下地,并修建40公里的景区公路。 同时,景区增加了一系列的景点,丰富了游览体系。新建西坡绝壁栈道,串联起金龟朝阳、燕子洞、灵官洞、生态石林的步游道,新建北坡睡佛观景台,金佛寺重建项目已完成金佛寺四个大殿主体工程。 “以前游神龙峡基本一天能把景区走遍,现在不行了。我今天是早上9点上的山,现在都下午3点半了,我还有些景点都没去,看来下次得多来呆两天。”来自主城区的游客杜伟说。 “以前山上到处都是电线,看起来很不雅观,我照相的时候都要躲着这些电线,但是现在完全看不到电线了。而且现在景区标识比以前多了,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好多地方都没有标识标牌,还迷过路。”专程从北京来游览金佛山的摄影爱好者刘佳谈到如今金佛山的变化竖起了大拇指。 南川区申遗办副主任张钦伟介绍,在金佛山申遗过程中,金佛山景区共完成保护管理类项目4个、完成环境绿化项目4个、完成已拆迁房屋的建筑清理7处、完成喀斯特洞穴资源保护项目4个、完成综合整治类项目9个、完成杆线整治类项目5。张钦伟说:“我们正在和桂林熔岩所商讨建设金佛山喀斯特科学研究所项目,并将和西南大学合作建立一个金佛山喀斯特监测站。这些项目成立后,将会增强金佛山的科研价值,为申遗工作提供学术成果支撑。” 南川人知道,仅靠金佛山很难达到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旅游名城的目的。为此,南川区旅游局制定以金佛山为“点”,带动全区旅游发展之“面”,在2020年形成“一山多片”的旅游度假区格局。 目前,南川区已经成功创建了包括金佛山天星度假区、三泉度假区、重庆生态大观园、黎香湖4个度假区,将拟建金山湖、山王坪度假区。其中,生态大观园已经成为南川的新名片,园区内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有新鲜水果,包括薰衣草、蓝莓、红枫、番茄等,游客可以随时在这里赏花和采果。黎香湖度假区则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比如在新建的湿地公园里有专门的家庭农场和养殖场,游客可以亲自下地种蔬菜、养家禽,体验农村生活。同时,与中海地产合作发展现代化的旅游地产项目包括建立瑞士风情小镇,拥有现代化的体育场、超市、电影院、酒吧等设施,让游客在农村也能享受到城市里的生活。 随着度假区的开发,周边的农民依托紧临景区的地理优势,通过经营农家乐的方式,摆脱了贫困。截至目前,南川区的星级农家乐已经超过200家。 针对单独景区游览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的现状,南川区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打造旅游产业集群。通过扶持自驾游,与自驾游俱乐部合作拓展自驾游市场,同时不断开拓文化创意、网络在线、旅游装备、旅游传媒等新业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商务旅游、温泉旅游、康体旅游等项目。 此外,南川区深化培育发展土特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旅游工艺产品、户外活动用品和宾馆专用产品,扶持集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旅游商品产供销一条龙联营模式。 南川区旅游局市场促进科科长贺显容表示,景区的宣传工作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包括加大电子营销的力度、策划新浪达人体验游、邀网友预测初雪等微博体验活动,引进北京嘉合奥美广告策划翼装飞行等活动,在人民网、新浪、搜狐等32家网络媒体发布相关链接1000余条,并且成功签约莫言电影《藏宝图》,电影三分之二的背景将发生在金佛山,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 截至去年11月,南川区游客接待量934万人次,同比增长1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21%;过夜游客125.8万人次,同比增长14%。南川区旅游局局长蓝兴淑表示,到2020年,南川区每年吸引过夜游客有望达到200万人次以上,游客平均停留天数不低于2天,满足50万名旅居人口在南川居住半年以上的目标,将南川打造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全国旅游名城。 文/王静 张奥然 图片由南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