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九江市保障房建设 创新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时间:2012-09-25 14:21来源:九江新闻网 作者:江慧

  筹集资金,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保障房建设才能走上一条造福于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九江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走出了一条九江路径。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多措并举引资金

  “十二五”期间,九江市中心城区3年建设10万套公租房,预计总投资约125亿元。中央、省配套资金约37亿元,其余88亿元资金则需要地方政府自筹,这是完成保障房建设最大难题和关键。

  如此巨大的建设资金从何而来?九江市积极盘活用金之道,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格局,探索出全新的路径。

  九江市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下,首先创新机构设置,在全省率先组建市保障房管理局。同时组建了九江市置地投资有限公司,并将其作为保障性住房的投融资、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的主体。按照“做实平台,做大资产,做强功能”的要求,把置地公司打造成融资、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平台,保障九江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目前,九江市把已建成的21.83万平方米存量廉租房作为资产全部注入置地公司。将所有中央、省对中心城区公租房、廉租房的补助资金和市财政在土地出让金中按规定提取的保障房建设资金等政府投入全部划入置地公司,作为公司的运营资本金。已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保障房项目用地通过补办协议出让手续,转变为经营性用地。所有新开工的保障性住房用地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出让给置地公司。土地出让金从上级补助资金中支出上缴财政后,作为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全额拨付给市置地公司。

  多渠道融资20.9亿元 融资平台效果显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截至目前,九江市已融资20.9亿元,融资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是从市房产局传来的喜人消息。

  九江置地公司作为市本级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通过现有土地、房产、各项资金的运作,投资能力增大,融资能力增强。目前,置地公司已与国开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等进行了有效的合作,为中心城区公租房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据市置地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同志介绍,88亿资金的落实是完成10万套保障房的关键。而这88亿资金的自筹途径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土地出让金净收益提取10%的廉租房建设资金;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三是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四是其他方式多渠道融资。截至目前,九江市在国家开发银行落实了10年期保障性住房项目贷款6.7亿元;在浦发银行申请的9年期保障性住房项目贷款7.2亿元正待总行审批。九江市还尝试委托贷款、单一信托、信托收益权转让等多渠道模式进行融资。

  九江路径激发活力 良性发展走新路

  为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可持续发展,我还市创新“租售并举”的方式,对公租房实行“有限产权”管理,承租户入住三年后可采取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等多种方式购买部分或全部产权,购买价格按高于成本价、低于市场价一定比例确定。公租房不得进入市场交易,承购者如需出售只能由政府回购。回收的资金一律进入公共租赁房资金专户,专项用于偿还贷款和公租房再建及管理。

  此外,九江市还摸索出“五位一体”的运作模式破解资金难题。“五位一体”,即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国企改制、城建项目拆迁、旧城改造安置”五项工作有机结合,将财政资金、政策性资金、社会资金通盘考虑,捆绑使用,专项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五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有效缓解建设配套资金不足和拆迁安置的难题,提高了城市土地综合利用率和公建设施共享率。九江市还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买卖、经营、税收等环节均有相应优惠政策。

  一系列“九江路径”极大地激发了九江市的融资活力,有效地破解了资金难题。

  面对未来,九江市信心满满。据了解,市置地公司将于2013年通过发行中期票据融资10亿元,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20亿元。除此之外,市委、市政府也在积极努力争取纳入公积金试点城市,争取利用公积金贷款支持九江市保障房建设。

  保障房住房建设,在九江市切实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