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成都2050年建成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综合型国际化城市

时间:2012-09-26 08:24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王伶雅 李影 侯初初

  到2016年,成都将在交通通信枢纽功能、国际交往功能和宜人城市功能方面基本实现国际化,初步建立国际城市基本框架,建成充满活力的国际交往中心。到2050年,建成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综合型国际化城市。

  面临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成都出台了《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2-2016年)》(以下简称《行动纲要》),标志着成都国际化建设首次有了具体的行动指南。昨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12年第35次专题新闻发布会,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了《行动纲要》的目标任务和行动举措。

  成都面临建设国际化城市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前,成都正面临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具备了更加充分的发展条件。”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晓雪说,从外部环境看,我国对外开放的宏观格局已由沿海、沿江、沿边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转变,西部地区正成为对外开放的新战场。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范围逐步扩大,“外资西进、内资西移”步伐加快,中国内陆地区正成为全球经济格局中市场空间最大的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阵地,这为成都深度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带来了新机遇。

  张晓雪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以及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都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为成都持续推进城市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不竭的发展动力。”

  此外,从自身条件看,2006年以来,成都经济总量接连跃上四个千亿元台阶,2011年达到6854.6亿元,人均GDP去年达到48755元;世界500强企业有207家落户成都,9个国家设立领事馆,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航空城市”,国际及地区通航城市达46个,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城市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发展的竞争主要是核心城市间的竞争。未来一段时期,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并将深刻影响今后的城市格局和地位。”张晓雪表示,作为在西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中心城市,成都肩负着带动全省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任,必须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紧迫意识,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尽快融入世界城市网络体系,明确发展定位,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城市发展道路,在全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大局中发挥重要引擎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成为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分阶段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

  和国际化城市

  根据《行动纲要》,成都将以交通通信枢纽为先导,以高端化国际性的产业集聚发展为支撑,以宜人成都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国际交往、拓展城市包容开放程度为重点,加快建设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

  《行动纲要》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为2012-2016年。到2016年,成都将率先在交通通信枢纽功能、国际交往功能和宜人城市功能方面基本实现国际化,国际城市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建成充满活力的国际交往中心。

  参考联合国伊斯坦布尔城市年会提出的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行动纲要》进一步提出了22项建设目标,每一项建设目标都力求具体,并落实在数字上,其中包括: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4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30美元,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过4000万人次等。

  第二阶段为2017-2030年。建设成为亚洲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开放型区域中心。第三阶段为2030-2050年。建成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综合型国际化城市。

  加快推进

  26项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任务

  5个方面

  26项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任务

  《行动纲要》从建设“通达全球的国际区域性交通通信枢纽”、“充满活力的国际交往中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26项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任务。

  通达全球的国际区域性交通通信枢纽

  在建设通达全球的国际区域性交通通信枢纽方面,成都将围绕建设“通达全球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国际区域性物流中心”、“直达国际的通信网络”三项任务,形成覆盖世界各大洲重要城市的航空网络和连通国际的城市通信网络,打造通达国际的铁路、公路交通体系。到2016年,货邮吞吐量超过120万吨,国际直飞客货运航线达到34条。

  充满活力的国际交往中心

  在建设充满活力的国际交往中心方面,成都将围绕建设“亚洲会展名城”、“国际美食之都”、“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等六项任务,形成有国际知名度的城市品牌,建成国际知名的商贸、会展、美食、旅游城市、体育赛事名城、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亚洲重要的国际性机构集聚地。到2016年,年度国际性会展活动数量达到120个,国际友好城市超过30个,新增领事馆等国际性机构超过13家,打造100个享誉全球的美食品牌,每年举办国际体育顶级赛事2-3项,形成2-3个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节会活动品牌,入境旅游人数占本地人口比重达到30%。

  体现国际品质的宜人城市

  在建设体现国际品质的宜人城市方面,成都将围绕“提升城市建设的国际品质”、“建设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环境”等九项任务,形成生态优美的绿色城市空间、覆盖全域的公共交通网络以及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的人文环境。到2016年,城市地铁总里程达到150公里,市民英语普及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具有比较优势的国际产业聚集高地

  在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国际产业聚集高地方面,成都将围绕大力发展现代化的高端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总部基地等五项任务,聚焦产业高端化发展方向,积极抢抓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遇,实现投资促进与重大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到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2%。

  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

  在建设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方面,成都将围绕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国际人才高地”三项任务,深化区域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到2016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量超过78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7件。

  5个年度主题

  20项重点工程

  此外,为确保重大专项顺利实施,《行动纲要》还提出了5个年度主题和20项重点工程。

  【2012年为国际化窗口建设年】

  将以国际化窗口建设为主题,实施窗口服务国际化、双语标识全域覆盖,提升城乡环境,提升对外服务的便利化、标准化、国际化水平。

  窗口服务国际化工程主要以政府窗口部门和机场、车站、宾馆、商场、银行等窗口服务单位,以及公共交通、出租车等服务行业为重点,开展国际礼仪、国际规则、国际标准培训和外语能力达标活动,提供双语服务,提升服务国际化水平。

  双语标识全域覆盖工程将制定外语标识相关标准,实施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规范化整治工作;在交通干道、主要景区、主要街区、公共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重点单位等场所设立双语图文标识以及外语语音服务系统。

  城乡环境提升工程则包括实施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环境整治,建立健全数字化城管系统,完善长效治理机制;提升城市“光彩工程”,加快建设道路桥梁、路灯物联网示范应用等项目,推进城市视觉形象国际化和市容秩序规范化。

  【2013年是国际会展突破年】

  将以提升会展国际化水平为主题,以《财富》全球论坛、第12届世界华商大会等重点会展活动为龙头,通过办好重大会展、节庆活动,提升办会办展水平,提高城市国际知名度。

  重点办好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和第12届世界华商大会、办好第21届国际核工程大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术会议、第6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等重大专业会展活动和第4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成都-国际美食之都”产业发展大会及高端论坛、国际道教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打造大熊猫主题实景演出剧目,创办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节。

  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方面,将通过电视、报纸、讲座和专项活动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涉外文明礼仪普及教育活动,全面实现涉外文明礼仪的普及化教育,推进全市市民国际化素养显著提升。此外,还将组织百万市民讲外语活动,编发简便易行的外语手册,广泛开展学外语、用外语活动。

  【2014年是国际交往拓展年】

  将以扩大国际交往为主题,加大对外文化交流、旅游推广、美食文化推广、城市形象宣传,全方位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对外文化交流工程方面,将在友好城市举办成都大庙会、成都风情展、“成都文化周、文化月、文化年”等,使之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争取成为1-2项国际顶级体育赛事的长期举办地。

  在旅游推广工程中,将利用国内外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开展成都旅游形象宣传工作;在国际上开展多形式、有针对性的旅游推广活动,在主要客源地、重点拓展国家和地区设立“成都旅游体验中心”。

  此外,在美食文化推广工程方面,将在世界各地巡回举办“成都美食文化节”,推广川菜文化,鼓励支持本土特色餐饮企业开展跨区域跨国经营。

  城市形象宣传工程中,将在欧美主流媒体搭建外宣平台,在重点国家和地区策划重大营销活动,制作成都多语种外宣官网,争取成都电视台节目实现卫星放送;与国际知名影视机构、导演合作拍摄融入成都元素的影视宣传作品。

  【2015年是宜人环境提升年】

  将以建设高质量的城市宜人环境为主题,提升水环境整治和大气环境整治、加大建设国际医院和学校,增强城市生活舒适度和吸引力。

  生态建设工程将建设森林、河流湿地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提高全市森林覆盖和公共绿化率,建成长达1623公里的覆盖全域、互联互通的绿道网络体系,完成环城生态区(带)建设,基本建成国家生态市。

  水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将推进河湖水网修复整治和水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岷江、沱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类标准,府河、江安河等重污染小流域主要污染物浓度年均降低20%。

  大气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将对工业污染、扬尘污染和机动车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预测、应急、控制平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国际医院和学校建设工程将建设一批综合性国际医院,实现全市范围内三甲、二甲医院多语种就医和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新增2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建设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建设10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2016年是国际品质优化年】

  将以提升城市国际品质为主题,以构建国际化的政务环境和开放的制度环境为重点,实施政务环境国际化、交通通信枢纽建设、标志性建筑建设、友好交往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增强城市国际功能。

  政务环境国际化工程将初步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建成全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实现成都外资企业登记注册全域覆盖;力争获取外国人因私事来成都地区72小时免签政策。

  交通通信枢纽建设工程将地铁1号线南延线、2号线、3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和7号线全部建成,全面建成至欧、美、澳、亚的客货直飞航线网络;建成广泛覆盖、三网融合、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

  标志性建筑工程建设,城市中轴线景观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中国西部博览城、成都大剧院、成都图书馆新馆、成都美术馆等一批彰显成都特色的地标性建筑。

  在友好交往提升工程方面,将争取外国领事馆超过13家,国际友好城市增至30个以上,引进或创办5-7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性组织常设机构。

  新闻链接

  国际化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一、国际化城市的内涵

  目前,关于国际化城市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城市的国际化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逐步建立广泛的国际联系,更广范围和更高深度地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和社会文化交流,逐步增强对国际社会的控制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最终升级为国际化城市的过程。因此,城市国际化是一个过程,而国际化城市则是这一过程的目标和结果。一般来说,国际化城市就是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环境下,城市的经济、社会、政治、区位、环境、设施、政策、服务以及人财物等要素在国际范围内能产生高度国际关联效应的城市。

  按照不同的标准,国际化城市的类型有以下两种划分方式。一是按影响和辐射范围可分为国际性和区域性国际化城市(见表1); 二是按城市功能特性可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国际化城市(见表2)。

  二、国际化城市的特征

  对城市国际化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霍尔(1966年)、美国学者沃尔夫(1982年)和弗里德曼(1986年)分别对世界城市特征进行了研究。

  世界上的国际化城市,在政治制度、管理体制、城市规模的功能类型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国际化城市往往是国际性会展活动的集中承办地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国际化交流频繁。

  二是较强的经济辐射力。通常国际化城市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以金融、商务、服务贸易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国际化城市的产业结构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同时又都保持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集聚了众多跨国公司总部,在世界经济中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是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国际化城市大多拥有优良的港口和发达的国际航空机场,以及连通国际的通讯设施。同时,国际化城市医疗、教育设施的国际化水平较高,国际化的人居配套设施完善。

  四是包容多元的城市氛围。国际化城市具有较高的城市开放度,外来人口较多,具备种族、信仰、价值观多元发展的兼容并蓄的城市特征。此外,城市的公共服务、人文精神、法治环境、安全状况较好,拥有众多的外交机构、国际组织和国际性商业机构。

  三、国际化城市一般通行标准

  至今,国际化城市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和标准。随着对国际化城市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些反映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与国际不断紧密联系的指标体系被相继提出。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联合国伊斯坦布尔城市年会提出的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运用较多。这次成都出台的《行动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在沿用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城市航空运输、国际交往以及区域创新等领域进行了充实和调整。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