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吉林城乡发展的新起点。
2010年,一份满载吉林振兴希望的宏伟蓝图新鲜出炉——吉林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统筹城乡、惠及百姓、符合吉林实际,具有吉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宏图激起千层浪。一年的时间,吉林大地风生水起,龙腾虎跃。统筹城乡发展,打造新吉林,已成为吉林干部群众的积极实践。
实践的答案,令人振奋——
截至目前,全省规划统筹推进城镇化项目1211项,计划总投资2539.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663.38亿元。
发展是迅猛的,而更迅速的是全省各地的各具特色的城市规划。还是在战略确定之初,省委就明确要求,城镇化要从省情出发,要在特色上做文章。要依据各个地区的资源、产业、区位特点,因地制宜,注重塑造城市内涵,差异化发展。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全省9个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和42个县(市、区)的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全部编审完毕,14个市、县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批准实施。规划一直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
走进梅河口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一个巨大的沙盘展示了城市的未来:全市以辉发河为绿廊中轴,把老城区打造成商服中心,新区建成公共服务中心,同时建设北部产业、中部生活服务、南部商贸物流和生物产业4大片区。规划设计,近期按照建设22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规模发展;远期按照用地300平方公里、300万人口规模,进行城市空间布局和建设。“尽管是县级市,但梅河口将发展目标一直定位在一个区域中心城市上。”讲解员张鹤说,梅河口的规划已越过了一域、一时、一任。
统筹推进城镇化,首先要推进长吉一体化,发挥它的带动作用。7月2日,《长吉两市推进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新鲜出炉。两市正式启动围绕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6个方面全盘推进的一体化进程。截至10月末,长吉一体化统筹推进城镇化项目达343项,计划总投资1061.3亿元,占全省拟实施统筹推进城镇化项目总投资41.8%。新开、续建项目250项,总投资达691.6亿元。
一体化的“双核驱动,”使长吉两市立刻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和张力。
停滞多年的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工程立即动工,在这片8.6平方公里的老工业区内,将逐步建成以物流、商贸、休闲、居住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新区。永吉岔路河镇中国吉林(新加坡)新型农业合作食品区,总投资19亿元的12个重点实施项目,已完成投资8.62亿元。双阳区奢岭新城,已开工建设21个项目,完成投资26.11亿元。投资120亿元的奥特莱斯城市综合体、投资30亿元的盛世“欧州小镇”、投资40亿元的净月南湖“香港小镇”综合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也已陆续签约。
统筹推进城镇化,区域中心城市也在快速发展。延边州推出“延龙图”城市组合区,在全州建立了城镇化建设项目库,投资3000万以上的重点项目107个;通化市谋划路网建设和社会事业及民生项目70项,总投资278.7亿元;四平市主动融入长春和沈阳经济圈,积极承接产业辐射和带动;松原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10亿元;辽源市截至10月末,统筹推进城镇化项目共有100项,总投资240.4亿元;白城市围绕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围绕打造新城区,加快以城市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县城因为具有进城门槛较低、产业基础较好、承载能力较强的优势,而成为建设的重点。梅河口、伊通、德惠、抚松和靖宇等地,依托独特交通区位条件,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通化县依托“国家火炬计划中药产业基地”,积极打造长白山药谷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医药物流基地,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员5万余人,增加县城人口3万人。
统筹城乡发展,最大的桎梏是城乡二元结构。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我省在政策上打出一套“组合拳”。省公安厅积极谋划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全省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省住建厅制定了进城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省农委确定了20个县(市、区)和40个乡镇作为第二批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计生委制定出台相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明确“农转城”人员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和社会制约政策。省教育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确保农民工子女“有学上、上好学”。与此同时,省财政厅、国土厅、人社厅、卫生厅、环保厅、水利厅和金融办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出台政策措施,保障城镇化的加快推进。
宏图初展,一座座新城在吉林大地拔地而起,一个个保障机制快速形成。吉林,正在从城乡协调发展,走向城乡全面融合,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吉林正向我们走来。中国规划网长春12月25日电 记者刘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