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生态城市 > 生态战略 >

荣成建设生态城市 打造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

时间:2016-12-25 14:29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连涛 李钟芸 丛志超

  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

  ——荣成打造“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城市形象路径探析·生态城市篇

  放眼荣成,从城市到农村,从平原到山间,错落有致的景观树,漫山遍野的防护林,绘成了一幅壮美的绿色画卷,真可谓“城在林中、村在景中、房在园中、人在绿中”,魅力无限。

  这一切,得益于荣成率先迈出生态城市探索的步伐,生态保护扎实推进,生态经济蓬勃发展,生态红利持续释放,生态自觉深入人心,发展与生态协调、富裕与美丽双赢的科学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荣成,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正在打造一张闪亮的名片。

  经济建设

  恪守生态优先发展导向

  生态环境质量,关系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重民生,从民意。荣成决策层认识到,建设生态荣成,必须和实现发展模式的绿色转型统一起来,必须突出以环保优化发展,以改变生产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为着力点,着力协调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去年,荣成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城市、争当走在前列排头兵的思路。建设创新型城市,就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创新驱动改变过去资源消耗式和环境破坏式的发展模式,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严把产业项目规划和环评审批关口,严守产业红线,对涉污染投资项目,荣成全部投出否决票。

  这注定是一次凤凰涅槃。“长痛不如短痛。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短暂的阵痛换来的是一个洁净美好的生存空间,一种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秩序。”荣成市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绿色成为发展的风向标。荣成提前两年完成全市锅炉超低排放目标,总花费超2.1亿元;按照国家标准设立专门工业园区,鱼粉作坊式企业被现代化的花园式工厂所取代;制定新的养殖、运输、加工规范,海带加工企业基本达标排放……

  环保倒逼转型。经过重点整治,园区282家鱼粉企业整合为61家,向科技型、产业循环型精深加工转型。预计到2025年,园区企业产值达到550亿元,实现利税112亿元。

  尽管面临整体经济发展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荣成还是先后将50多个有污染的招商引资项目拒之门外。近年来,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项目150多个,组织企业推广应用无功补偿、变频调速、热电锅炉余热回收、太阳能热水利用、水源热泵等节能技术20项以上,加快推进核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全市万元GDP能耗比下降1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下降21%。

  淘汰落后产能并没有吓退工业企业,反而使优质企业脱颖而出;提高招商门槛并没有使高端产业却步,反而使他们更加向往生态良好的荣成。生态工业、生态循环农业、现代高科技园区、现代渔业园区、生态型服务业正在荣成风生水起。

  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时代,荣成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内修外炼”,提升绿色GDP的成色。

  民生工作

  以改善生活环境为方向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条底线,也是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对于荣成人来说,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厕所不用抽粪,生活污水无需倾倒,通过管道进入主管网连接的户型粪污处理器,实现无害化排放。这样既处理了污水,也处理了粪便,整个过程只需72个小时。荣成寻山街道夼子河村村民姜进丽家新改的厕所就是这样的设计。

  “我们优先选择在传统村落、旅游景点、水源地保护区的1.84万户农村居民推行粪污综合处理改造模式,其余的户则采用聚乙烯或水泥浇铸的普通式三格式化粪池。如今,已经完成60%,预计明年年底14万户的厕改任务全部完工。”荣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供水管理处综合科负责人说。

  在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荣成着眼生活方式转变,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施了镇街驻地通暖、通天然气、通自来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道路改造绿化“六个一体化”工程,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荣成全市22个镇街全部通达天然气,18个镇街驻地实现集中供暖,15个镇街纳入城市供水管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为保障行动顺利实施,荣成在投入上更是大手笔——

  投资8.7亿元提升城镇环卫基础设施,建成了垃圾焚烧发电厂、2处市级垃圾处理场、25处镇级垃圾转运站,实施了固废综合处理与应用产业园PPP项目,全市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管护机制,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保障城乡生活垃圾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

  所有镇街驻地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30个村庄纳入污水集中处理,全市污水处理设施达到105处,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1万吨,污水配套管网总里程达到983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8%。

  对于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老百姓来说,节能减排、环境考评的数据达标是一些硬杠杠,而看得到蓝天碧水,才是最直观、最真切的感受。

  从细微处抓起,让群众切切实实体会到身边环境的显著变化,这是责任,更是动力。

  顺应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强烈期盼,荣成持续开展生态环保整治行动,着力解决农村面源、扬尘腥水、鱼粉石材、岸线保护等14个领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全市已关停256家小养殖场、小鱼粉厂、养貂场等,下决心解决群众关心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问题,努力使山更绿、水更清、海更蓝、空气更清新。

  如今的荣成乡村同样美不胜收。从2009年开始,荣成投入7亿多元,开展以“三清四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去年全市800多个村实现整治全覆盖。今年起,荣成在全市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巩固扩大农村环境整治成效,确保农村环境常洁常新。同时,选取一批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打造一批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居。结合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选取主干道路两旁、风景区周边连片村庄,建设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带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培植石岛渔都、俚岛海带等5个特色小镇和6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执法监管

  严守生态环保红线

  淘汰落后,整治污染,更重要的是要有制度安排,通过制度规范各种可能影响环境的行为,协调各种利益,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荣成尤其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不光靠环保部门抓环保,荣成在全社会强化各个层面的参与责任,在全市树立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意识。荣成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及各区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和任务,14个整治领域都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建立了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真正找准问题、摸清底数,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感受到专项整治行动带来的实惠。

  荣成每年还与12个镇(区)、20个市直部门、30个责任单位签订《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并将其纳入市级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对各镇街实行差异化考核,既考核经济发展,又考核生态环保等工作,对重点镇街要加大环境治理的赋分比重,树立绿色发展导向。把环境治理作为执法部门监督问责的重点,对执法监管不严、参与整治不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一律严肃问责。

  改善生态环境,既要靠整治,也要靠法治。荣成抓住新《环保法》出台的机遇,设立镇街综合执法中心,成立扬尘腥水污染整治综合协调办公室,推动环保执法向基层延伸。

  去年10月,荣成成立了扬尘腥水污染整治综合协调办公室,从公安、交通运输、城管等部门抽调专人专车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在重点路段、重点卡口设立10处扬尘腥水检查站,安装了高清探头,24小时设卡检查,设立巡查组对城区主干道路进行地毯式检查,确保巡查区域零死角。

  执法部门实施联合执法、综合执法,荣成先后开展了系列专项综合执法行动,重点对涉重企业、化工行业、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产生危险废物、非法采砂、畜禽养殖等行业进行专项整治。环保、公安等部门实行夜查、暗查和突击检查,对违法情节严重的企业实行挂牌督办。

  这些新的探索,无不体现了“生态环境是稀缺资源,稀缺资源要优化配置”的理念,也只有当这些理念通过制度建设深入企业、深入人心、融入生活,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奏响强音。

  企业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荣成对企业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采取“一企一人一档”、超标单位黑名单以及企业数字化等监管模式,荣成36家省控和威海市控以上重点排污企业,全部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测设施,实现24小时不间断管控,省控以上重点企业的综合达标率始终保持100%。荣成对污染企业全部按照上限处罚,在媒体公开曝光,强化舆论震慑,同时将违法企业记入征信档案,列入“黑名单”,在所有领域给予限制,提高违法成本,杜绝“少数人发财、大多数人受害、全社会买单”的不公平现象。

  公众参与机制,亦是荣成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宝贵经验。在荣成,环保部门为市民参与环境保护开辟了多条渠道:建设项目能不能批,市民有否决权;处罚哪家污染企业,市民有发言权……依托大走访、民心网、民生110、行风热线等渠道,群众成为了荣成环境监督的重要力量。

  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打造“自由呼吸·自在荣成”,荣成人砥砺前行。(记者 连涛 通讯员 李钟芸 丛志超)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