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规划 > 战略规划 >

大美青海 蓝图怎绘

时间:2010-04-04 18:0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为促进青海省各等级区域的经济发展极核的形成,使其更好地带动和服务于周边农村区域,促进城乡的互动发展,需要对当前城镇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优化。
  从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青海省委、省政府联合举办的青海省城乡一体化规划研讨会上获悉,青海省将构建“山水相承”、“四区一体”、“九大模块”的城乡空间布局体系,实现大美青海。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青海省委、省政府联合举办“青海省城乡一体化规划研讨会”,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与规划建设研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着重探讨了西部青藏高原生态较为脆弱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建设的区域个性规律。并提出,应在掌握青海省城乡空间现状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充分注重青海省自然生态环境,在各项资源的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构建“山水相承”、“四区一体”、“九大模块”的城乡空间布局体系。
    青海城镇体系不断完善,但城镇数量少、规模小、设施水平低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其省情可以概括为“面积大省,人口小省,经济穷省,资源富省”。青海地域辽阔,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全省现辖六州一地一市,共有46个县(区、行委)。全省总人口556万人,其中西宁和海东地区为全省主要的人口聚居区,面积3万平方公里,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人口。《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西宁市为中心,格尔木市为次中心,各州政府所在地城镇为区域中心的大城市、小城市、州政府所在地城镇、县城、建制镇不同规模等级的城镇体系。但城镇数量少、规模小、设施水平低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还存在产业支撑能力不足、体系结构不合理、城镇化质量不高等问题。青海省共有129座城镇,设市3座,建制镇123座,未设建制镇的县城及独立工矿区3座,城镇密度每千平方公里0.179座。青海省城镇分布呈现出集聚型分布特点,自然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较大。青海东部地区城镇数量和人口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宁聚集了近一半的青海人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设施的延伸和柴达木地区资源的开发,这种聚集程度有所缓和。
    城乡空间发展整合策略:尊重自然,区别对待,优化体系,合理流动,合理布局
  《报告》提出的青海省城乡空间发展整合策略是:
  第一,尊重青海省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青海省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空间布局的地域特征,要优化空间布局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要维护生态环境;适应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与开发建设并进;适度开发生态环境;空间布局需维护生态环境,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同时,平衡环境保护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关系,做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第二,区别性对待不同地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依据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产业、地形地貌、特殊类型村镇进行分类指导各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第三,优化城镇体系,延伸城镇体系规划。青海省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就是要形成合理的城镇布局体系和城乡联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城乡空间一体化。通过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布局,促进青海省的城市市政和公共等基础服务设施向农村地区的延伸,促进城乡间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的合理流动,提高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和反哺能力,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坚持中心城、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并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第四,以城镇化为主导,引导城乡居民合理流动。青海省地域广阔,城乡一体化重在城乡资源的共享,应以聚集为主,这样可以节约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为适应区域不同的环境,还应适当分散。因此,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应聚中有散,散中有聚,以聚为主。提升西宁、格尔木和德令哈等几个城市的集聚效应,鼓励人口向小城镇及乡镇集中。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牧区草原的养护、林区林场的营林工作、风景区的生态维护需要,不应一味地减少各个地区的人口。
  第五,注重产业发展与城乡空间分布相协调,合理布局资源要素。生产和生活相结合,城乡空间布局与工业、公共服务、农牧业的产业发展相结合。
  第六,城乡空间布局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青海省农牧业已定居到城镇中,农民或牧民已转化为市民,其工作及生活方式已改变,这就需要城乡空间布局适应其改变,由农村庭院式或牧区散点式的分散空间布局向城市集聚空间布局转变。同时,进一步强化市政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强化交通引导策略,集约发展学校、医院、文体设施等。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
  构建“山水相承”、“四区一体”、“九大模块”的城乡空间布局体系
  在全面掌握青海省城乡空间现状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尊重青海省自然生态环境及各项资源的承载能力,紧密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报告》提出,青海省的城乡空间总体布局,应构建山水相承”、“四区一体”、“九大模块”的城乡空间布局体系。“山水相承”:即“山、水、城、田、草、林,脉脉相承”,是指在青海省域范围内构筑山水等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与城乡居民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相互转承、和谐共生的空间布局形态。“四位一体”:即“四区、两带、一线,城乡产业融合一体”,是指青海省的城乡空间布局与《青海省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有关的产业功能区划相衔接,将城乡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格局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九大模块”:即“分区、分类、分阶段,采用多种模块”,是指尊重青海省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因地制宜,采用具有差别化、规模化特点的指导策略对待各个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工作,体现各具特点的城乡空间布局模式。具体有“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城镇空间布局模式”、“乡集镇空间布局模式”、“乡村空间布局模式”、“牧区空间布局模式”、“工矿区空间布局模式”、“林区空间布局模式”、“风景区空间布局模式”、“生态维护区空间布局模式”等9种空间布局指导与示范模式。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