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数字经济 > 数字产业 >

长沙借鉴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考

时间:2010-04-19 17:3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一、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近几年,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取得了明显成效: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城市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其主要做法有:

    1.形成了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共识。

    2.财政重点倾斜,保障主战略有效实施。

    3.实施园区和企业集聚战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4.联合协同,试点引路。上海在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过程中,注重加强合作、推进试点。一是建立了部市科技合作工作机制。二是为各方协同创造必要的条件,密切产学研合作。三是加强市区互动、校区联动,打造成果产业化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

    5.注重构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发挥好政府各类科技攻关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实行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财政、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努力培育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2月份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组织近20个部门进行了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区县政府、有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意见的基础上,充分酝酿反复讨论,编制了《实施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目前,各区县和有关部门也已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我挂职所在的长宁区为了增强长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自4月初以来,两次召开区长办公会,常务副区长和分管科技的副区长牵头,发改委、科委、经委、质监局、税务局、财政局等10多个部门参与,制定了长宁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22条,并且针对每一条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

    二、建设创新型长沙的思考

    1.在战略定位上,要确立创新型长沙的总体框架。以建设创新型长沙为目标,以制度创新带动自主创新,以企业创新动带动产业创新,以市校联动带动“三区”(城区、校区、园区)联动,以人才高地构筑创新高地,以环境优势带动综合优势,构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高效共享的创新服务体系,符合国际贯例的知识产权创造、经营、保护体系和全社会崇尚创新的人文环境体系。

    2.在工作思路上,要注意把握好四个结合。一是注意把握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结合。作为科教资源比较雄厚的省会城市,要在一些现有基础和特色领域始终坚持和支持原始创新。但作为市级更多的是在现有产业的发展和培育当中加大集成创新的力度,特别是技术的集成、产业的集成、管理的集成、政策的集成等。在个别产业的配套和一部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发展中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二是注意把握好城市与高校的结合。当今社会,城市与高校共生共存,高校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人才、技术、成果,提供了创新之源,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特别要注重与高校结合,共同研究创新方案,共同开发应用创新资源,共同营造创新文化。三是注意把握好文明城市创建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结合。四是注意把握好创新型城市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结合。

    3.在机制建设上,要构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责任机制,要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逐项落实到区县部门和园区,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进行考核;二是建立协同机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建立和发挥好城区、园区、校区“三区”联动的协同机制,省市区的协同推进机制,产业和事业间的协同发展机制;三是建立保障机制,首先是人才的保障,通过完善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器,吸引和聚合各类人才,其次是投入的保障,按照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今年市财政增加4000万元科技三项经费投入,使市本级科技三项费总量达到7700万,明年总量达到1个亿;第三是政策的保障,构建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体系框架,建立有利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市场在配置基础性作用的政策激励机制。

    4.在工作推进上,要认真抓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当前工作。一是要摸清现有创新资源,建立创新资源档案;二是尽快研究制定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和建设方案,落实责任;三是研究出台推进创新城市建设的政策,落实激励机制;四是开展社会各界谈创新系列讨论,形成创新共识;五是召开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