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园林景观 > 园林规划 >

大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

时间:2011-08-19 10:5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刘家麒 潘家莹

    中国规划网北京8月19日电 园林是人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园林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思想观念的演进。在世纪之交,探讨园林发展的趋势,首先要对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园林有重大影响的方面作一些分析……

    关键字:大园林 园林发展 趋势

    一、社会经济对园林的影响

    园林是人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园林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思想观念的演进。在世纪之交,探讨园林发展的趋势,首先要对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园林有重大影响的方面作一些分析:

   (一)全球注重保护环境与生态

    经过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人们猛回首,惊觉我们的环境已经变得如此的恶劣。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英国伦敦的光化合烟雾事件,日本的汞中毒,促使人们开始注重环境保护。然而热带雨林继续在消失,臭氧层空洞仍旧不断扩大,濒危生物物种逐年增多,城市化使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和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人类终于觉悟到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被毁坏了,经济再发达又有什么意义呢?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政府共同签署了《环境与发展宣言》,我国政府也作了承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使我们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世界正从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城市社会向生态社会的可持续社会过渡。园林作为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不仅要求继续发挥其传统的美化环境和提供休憩场所的作用,还要求在改善生态环境,减低自然灾害,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

    信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资本的流动,跨国公司的成立使生产不局限于一地,可以远距离运输原材料,选择劳动力低廉和靠近市场的地方进行生产,形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我国实行开放改革,并且即将加入WTO,也把我国的经济融入了全球一体化的行列。园林不仅是一个消费的大市场,也是一个有很大发展前途的大产业,面临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的园林在这关键时刻,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园林大产业,占领园林大市场,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在生产、设计、科研、技术、经营、管理、政策等各方面和国际接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三)全球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生物科学、生命科学和微电子学为先导的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在许多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中,知识的含量越来越大,甚至超过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一个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已悄悄到来。我们正面临科学技术重大突破的前夕,这是一个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知识革命。这场革命将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例如工作与生活的快节奏,弹性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分散,信息快速传播,知识更新迅速等。园林,特别是我国的园林,必须急起直追,用科技带动行业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个新的变化,适应新的时代需求,才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

   (四)呼唤发展民族文化特色

    由于信息传播和网络化的发展,造成了文化的国际化、趋同化的倾向加剧。城市和建筑的标准化和商品化,使建筑和城市特色逐步消失,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文脉难以继承,这是一种文化的失落。很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文化是衡量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尺度,只有文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科技和经济国际化的时代,更加要求文化的民族化、地方化和多样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球的。园林由于更贴近人的生活,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建造园林所用材料,如植物、山石等更具有地方特色,因而更有利于产生具有民族化、地方化的效果。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地方流派和民族风格,对东亚国家和欧洲的园林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些传统特色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的前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民族的、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园林,是时代对园林工作者的呼唤。

   (五)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据联合国1995年统计;全世界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 48.1%,我国1998年城镇人口约占30%,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城镇人口可达60%。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将会使小城市增多,大城市扩大。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一些政治、经济、金融、贸易、信息、科技、文化集中和交流量大的城市,形成了国际化的大都市。北京将建成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城市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在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中,园林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改善作用。除了健全生态的功能之外,园林的其他功能如:美化环境、游想健身、文化科普、避震抗灾、促进经济等,在城市中都能得到全面的发挥。因此,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日益受到政府和市民的重视。

   (六)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7%;预计到2001年将达13亿,占总人口的10%;到2020年,这个比率将达到16%,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目前我国已有1/4的省市率先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老龄化社会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退休制度、劳保制度、社会福利政策、医疗保健及保险业,以及居住环境等。老龄化社会对园林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从公园、绿地的分布、服务半径,到园内的布局、设施,都要求能适合老年人散步、健身、娱乐、休闲和交往的需要,以创造一个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环境。

   (七)工作时间缩短,闲暇时间增多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使工作时间缩短,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紧张快节奏的工作,人们迫切需要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去放松一下身心,消除疲劳。对于闲暇时间怎样利用是一个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问题,是学习、文化、艺术、体育等健康积极的活动,还是无所事事、酗酒、搓麻乃至黄、睹、毒。国外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从一个国家的人民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可以看出这个国家人民的素质。游想是闲暇时间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游线是人类恢复精神和体力的生理需要,是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的一项主要职能,不是可有可无的事。1933年国际建筑师《雅典宣言》提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是城市的四项基本活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政府有责任为市民提供足够数量和良好质量的游效场所,特别是户外游憩场所,如公园、绿地、游憩广场、体育场地等。从近年节假日七天长假期掀起的旅游热、假日经济等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在经济提高了以后,对大自然的热切渴求。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跳出小园林的围墙,扩展到风景名胜区的领域,去满足人对绿色、对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 

    二、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

   (一)简短的历史回顾

    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五千年以前。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园林主要是为少数人享用的,为公众服务的园林所占的比重甚微。十八世纪中叶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将一些王公贵族的园林开放,称为“公园”。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造园大师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规划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和波士顿等地的公园绿地系统,把园林从封闭的围墙中扩大到城市整体的范围,并首先称自己的职业为 landscape architect。 1900年哈佛大学开办 landscape architecture课程,标志着现代园林学科的建立。此后,世界各国都用 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名词作为有关园林的通用名词,并于1948年成立了国际园林师联合总会(IFLA)。关于 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文译名,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订委员会正式审订公布为:“园林学”(林学名词审订委员会1989,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审订委员会1996)。特别是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同审订委员会在公布名词的前言中作了一段专门说明:“在审订中,有些带争议性的名词均经过多次讨论后得到确定。如‘园林学’一词,有的专家认为应以‘景观学’代替,但考虑到我国多年来习用的‘园林学’的概念已不断扩大,故仍采用‘园林学’,与英文中的landscape chitecture相当”。目前可以见到的异名如风景建筑学、景观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景园建筑、地景等,都是不规范的名词。

   (二)“园林”的概念不断扩大

    从为少数人享用的皇家园林、贵族园林、私人宅园到公园,直至欧姆斯特德规划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地域扩大到整个城市,建立现代园林学,是一大转折.这个转变过程历时近200年。我国也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在上海、齐齐哈尔、无锡等地兴建了一批公园。然而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管理,则是1949年以后的事。各城市相继设有管理城市园林的局、处,高等学校设立园林专业,科研机构有园林研究院。所,还有全国和地方的园林学会。“园林”这一名词也为广大群众所熟知。然而,由于全球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带来对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仅靠市本身已不能够改善这种状况。1978年美国园林师协会(ASLA)主J.O.西蒙兹发表了《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一书,指出:“改善环的意思,不应该仅仅指纠正由于技术与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污染及其灾害。应该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与自然和谐的不断演进”。他把园林的工作范围从城市扩展到更大的区域,包括城市、村镇、原野和一切人类生活和建设活动的地方。1983年我国园林学科带头人汪菊渊院士提出,园林学科的研究范围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目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规划三个层次,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规划工作中也要应用传统园林学的基础知识。此后我国风景名胜区不断多,国务院又把创建园林城市、申报自然和文化历史遗产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划归建设部主管(由城建司园林绿化处和风景名胜处负责)。国园林的概念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证实了汪老的论断。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园林就是不断扩大的大园林。

    三、北京城市大园林涵盖的领域

   (一)保护市域范围的生态景观资源

    北京市域范围内有大量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特别是西自北部的山区和水系,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提供市民游憩都是重要的资%应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避免各自为政,开发、破坏宝贵的资源。上海已经这样做了,并且调整了管理机构,城、郊一体统一管理。北京园林管范围扩大到整个市域,也必然是大势所趋。这样做的法律依据是:国务院定城建部门(含风景园林)的管辖范围是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区的范围由各城市政府划定:北京市政府划定北京城市规划区的图为整个市域。

    保护管理的第一步是摸清家底,做好规划。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把域范围内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按生态价值、社会经济价值和审价值三方面综合评价,首先把最有价值的典型景观地区和生态环境最脆弱地区划为不得开发的保全区、为了留下一片纯自然的净土给子孙永续利厂为了维护生态,保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防止荒漠化和沙尘暴,这是绝对须的。其次,把一些重要的风景名胜区、自然和文化遗产、草原等划作保区,在以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度地开发利用。现有已开发的地区对态环境构成损害的,要作为生态恢复的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第三,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地方如风景区外围,可以作为建设服务设施、度假村导开发地区。

    行政有区划,环境无疆界。防止沙尘暴,保护水源,改善生态,必然要闯出市域的范围。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为了缓解北京水资源的短缺,可以南水北调;为了供应北京的能源,可以远从陕西铺设天然气管道。明、清时期的“京酯”就包括了整个京、津、唐和河北省部分地区。为了改善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可以利用北京的技术和经济优势,以互利或市场运作的方式协作,把大环境整治好。

   (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利用

    风景名胜区是山水、动植物、人文资源集中的地区,有巨大的生态、科研、文化、教育价值。风景名胜区的壮丽河山和优美风光,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具有超越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资源的综合性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文化遗产,以及开展旅游,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风景名胜区资源的综合性和易受破坏,不宜由各个部门分散管理。国务院明确规定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具有政府性质,实行统一管理。全国的风景名胜区业务由建设部主管。风景名胜区以保护为主,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北京市拥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但是在全国11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北京只有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一处,来免太少了。目前北京市的风景名胜区管理分散,缺乏统一规划,有的在开发中还发生破坏风景资源,在优秀的风景核心部分人工建造物太多,建筑质量不高,与自然风景不协调等情况。北京市园林局虽然设置了风景名胜处,但力量还比较薄弱。建议将北京市园林局改为北京市风景园林局,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并归口负责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组织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任务。

   (三)重大建设项目与自然协调

    尽可能地减少人类建设活动对自然的破坏是园林的宗旨之一。园林专业在重大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环境评估阶段,可以对项目的选址,公路、铁路的选线提出方案,选择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小的地方。在场地的总平面设计阶段,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建筑物和构筑物,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树木植被,设置各种类型的绿化用地,以恢复破坏了的自然,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例如高速公路的绿化用地通常占公路总用地的25%以上,起到引导分流车辆,防眩光、防碰撞,保证交通安全;防风、固沙、护坡、稳固路基;缓冲隧道出入口的明暗过渡;遮阴、滞尘、降噪声、改善环境小气候;恢复改善士石方工程遗留的残破景观;沿路景观的组织与营造等作用,国外甚至还有“路景规划”的专门学科。在建设施工阶段,园林绿化工程和主体工程同步施工,同时验收。因此,在建设工程立项的第一步就应该有园林专业参加,这已经是国际惯例了。而北京修了那么多的道路、立交桥、公路、整治河道等大工程,园林工作大多数只是在工程结束后再去做美化点缀,很少参与到工程的前期工作。这恐怕是和决策的领导者对园林的认识不足有关吧。

   (四)创建园林城市

    创建园林城市把城市中的园林扩大为园林中的城市,把专业队伍建设园林扩大到全社会建设园林。创建园林城市对提高全市人民的园林绿化意识,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城市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作用。可以说,城市园林工作的全部成果都集中反映在创建园林城市之中。北京是第一批国家园林城市之一,近年园林绿化工作有很大成绩。按照最新公布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又有所提高。新的标准强调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突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大环境绿化,形成城郊一体化的优良环境,各项指标要逐年增加,这就要求即使已经评上了园林城市也要继续努力提高。

    园林城市标准还不是国际上的高标准,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目标是建设国际大都市,在园林建设方面逐步缩小与国际上先进国家的差距。

   (五)参与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是城市的总体到局部空间形态的设计。英国大百科全书说明:“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改进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形态在景观艺术上的设计,从城市总体的建筑与外围自然环境协调,城市建筑体形的控制到局部地区的道路、广场、河湖、绿地的空间形态设计。大的方面如建筑群体在体形、色彩的协调,天际线的高低错落,实体与空间的有机转换,建筑与绿化的结合;细到建筑外观细部处理,路灯、广告、标牌、坐椅、雕塑、花坛等。设计出来的空间环境不仅是美观的,而且能满足人的活动需要,体现对人的关心,亲切宜,引人入胜,并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城市设计的这些理念和园林是一致的,而且园林在城市设计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用绿色作为城市的基调,用树木花草多姿的形态、绚丽的色彩和季节相变化给城市的硬环境增添生动活泼的内容,对建筑景观可以“俗则屏之,嘉则收之”,起到协调、遮挡、联系的作用。园林中又包含众多的文化内容和文物古迹。整个城市掩映在绿树丛中,是优良的城市生态的保证。可以说,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的最高境界。北京市的每一项建设工程,如旧城改造、道路扩建、河道整治、居住小区、大型公建、工业园区等,都是综合性的城市设计,而不应该是单一的工程设计。园林要积极参与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建筑专业共同发挥各自不可代替的作用。

   (六)创造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

    北京市近 5年新建住房每年部在 800万平方米左右,新增加很多居住小区和各种“花园”。房地产商竞相以“景观”作为卖点,小桥流水也好,中轴对称广场也好,这种“景观”往往只是中看不中用。一个小区除了住房建筑之外,不只是“景观”那么简单。住房建筑以外的户外空间是居民的生活空间,它担负着很多功能,如;儿童游戏,老人散步活动,居民晨练和体育健身,邻里交往,改善小气候。软化建筑物生硬线条,小区出入口和居住楼的标志,充分利用户外空间,消除环境死角的不安全因素等,还有人车交通。停车、垃圾收集等用地的安排。需要运用传统园林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知识,创造优美宜人;符合居民生活需要的居住环境。园林工作者完全可以承担起居住区户外空间全面安排的规划设计任务,而不仅仅是作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的简单工作。

   (七)建立园林大产业,培育园林大市场

    中国要加入WTO,世界各国都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这个大市场。园林方面早已有草坪种子、种苗、养护机具、喷泉等采用合资或代理的形式进入我国了,规划设计方面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园林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有“世界园林之母”之称;中国园林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北京是我国园林界科技人才集中的地方;在观赏植物苗木、花卉。地被、繁殖材料、盆景等的培育、生产和科研都有雄厚的力量。我们要提高苗木、花卉、草皮的自给率,不失时机地在园林绿化建设、宾馆饭店室内盆花以及供应市民盆花、切花、盆景等方面占领市场,并推出园林植保。养护等服务业,促进园林产业的发展,提高园林科技水平,改善园林经济的状况。

    北京的园林曾多次出口,享誉国外。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要加强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管理,规范设计、施工市场,逐步培育和开放园林绿化设计和施工市场。

    加强园林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点是建立规模大、有综合能力的企业实体.设计、施工、种苗、养护一条龙,可以跨省联合,以至跨国经营。

    四、结束语

    从国林的发展和现状可以看到现代园林有以下特点;

   (一)地域大。从园林单体到城市、市域,直到广袤的大地。

   (二)功能多、包括观赏、游景健身、文化科普、减灾避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建设活动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涵盖面大。园林关系到每一个居民,渗透到各行业,覆盖全社会。

   (四)大产业,大市场。

    结论:大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简介:刘家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仲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园林)常务编委/北京园林学会理事

    潘家莹/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资深会员/(北京园林)编委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