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地产10年十大人物”已经成功开办了三期,业界反响强烈、深受读者关注,本期特别邀请了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院长洪再生先生,他以专业学者的缜密与细腻,系统阐述十年来天津城市发展轨迹与嬗变,并展望新十年中国城市建设与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和走向,他希望,中国的建筑师未来能够勤于思辨、勇于担当,为中国建筑创作积淀更为深邃的厚重。 回首城市建筑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反思良多。这十年,建筑创作进入了一个锐意创新的时代;这十年,断裂文脉渴求现代文明激活,特色文化伴随全球化的脚步如影随形;这十年,金玉泥沙并存,中国建筑创作充满机遇与挑战、利益与博弈,矛盾与冲突并进。正是这样复杂的语境,使我们今天的城市具有蓬勃的生机与可塑性。这是一次十年砥砺耕耘后的回望与反思,为了梳理后的重新出发,为了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规划与开发,天津城市定位基石初奠 不经意间,N个十年已过。人们似乎还没来得及整顿持续亢奋与持久疲惫的神经,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远去,当下一个新十年钟声鸣响,才惊醒应该回头一望了。从1986年至今,天津总体规划定位布局愈见清晰,由三环十四射单一核心发展向一轴两带三区多中心多层次推进。 城市化让土地不断翻滚,给开发带来无限生机。规划地块以道路为边界开发,现实的生活却以交通动线为动脉延伸发展。1986版的城市规划将天津定位为:先进技术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开放型多功能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港口城市,被形容为“一条扁担挑两头,以海河为轴线”;十年后演变成:“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2006年规划今后十多年天津的新走向:“天津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2009年《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实施“双城双港、双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 构建与反思,特色与多元繁荣并生 天津是一座多种文化聚集的城市,海纳百川描摹了它的开放和包容;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演奏了“河海通津”的华彩乐章。 洪再生细致地描绘出了天津建筑的以下几种特性:亲水建筑文化的地域性、多元建筑文化的交融性、多元共存城市意象的整体性、建筑尺度与城市区域的关联性、建筑符号与细部处理的丰富性、建筑材料运用的地方性、传统地域建筑形式的整合性、现代建筑兼容并蓄的广泛性。天津建筑特色还体现在,形成了几条独具特色的城市脉络:围绕海河发展、围绕滨海新区发展,打造宜居城市,突出天津“大气、洋气、清新亮丽”的城市建筑特色等。 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大建设和房地产大发展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从2003年起,海河开发建设作为天津城市更新的标志性创举,又给城市添加了一抹亮色。海河开发主要围绕海河八大节点中的六大节点和两座桥梁进行,是迈出海河工程高标准、高速度、高品位的首要一步。城市规划总是与城市建筑并肩前行,可以看到先锋建筑与理性建筑共存,模仿建筑与原创建筑共存,拙劣建筑与优秀建筑共存,外国建筑师与中国建筑师共存。下一个十年,我们一定可以看到建筑文化的繁荣。 记忆与失忆,建筑文化积淀的深层思考 洪再生说:“20世纪初以来的天津文脉可以分为两条线索,一是租界地的西洋文化,一是由老城厢区域沿革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在《天津建筑风格》中提出,天津建筑风格是由天津的地域建筑文化、民俗建筑文化、外来建筑文化的多元融汇、有机共生后形成的中西合璧的折中主义。我们希望在城市的特色区域保留特色的城市意象,让城市的语汇更加多维丰富。” 城市建筑为人类创造了活动空间,既要满足人们基本的坚固、实用、美观的需求,又要注重精神与人文关怀,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地域文化的表达。依据建筑中的“二八”法则,我们有责任赋予城市中20%的建筑以精神的内涵。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多元化的文化影响,多样性的价值取向,日益进步的建造技术,将是构成主流建筑文化的关键因素。 记忆的另一面就是失忆。这十年我们失去了什么,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会更有意义。于是,注重精神与人文关怀、关注文化的传承与地域文化的表达、关注新技术与新概念的应用等理念成为未来十年城市与建筑设计的方向。 新报记者 李欣 洪再生 日本神户大学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院长、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工程评标专家、天津市城市规划协会副理事长。 城市建筑的“二八法则” 引入经济学的“二八法则”,城市中20%的区域是重要区域,80%的区域是一般区域。而20%的重要区域中,20%的建筑是功能复合的,而80%的建筑是功能简单的,即20%的建筑是地标性的,80%是一般性的建筑。至此,我们似乎在这五光十色、眼花缭乱、鱼龙混杂的建筑状况中理出了一些头绪,赋予这城市的20%更多精神的东西已经成为使命。 天津市大学生体育馆和游泳馆独特设计 天津市大学生体育馆和游泳馆主要用于2012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将在天津工业大学拔地而起。大学生体育馆和游泳馆在建筑造型中体现现代化大都市的风貌,在内部功能方面既要为比赛服务,还能满足平时的运营管理。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在做建筑的时候采用金属外观,屋顶设计了很多“天窗”,起到节能环保作用。中国规划网天津9月5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