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江西宜黄因拆迁而引发自焚事件,再次将强拆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近年来,因强拆而引发的事件接连不断,舆论在谴责执政者方法简单、手段粗暴的同时,却很少反思如何从源头上减少频频出现的强拆事件。 笔者以为,我们在讲民主、讲法治、讲和谐的同时,是不是可以深入思考一下,怎样从源头上规避一些要拆迁的项目和阻力。 反思一:规划是否超前、到位? 很多城市的规划严重滞后,或者有规划却不能按规划办事,一些政府领导决策全靠拍脑袋,没有一个长远的、全局的规划,有规划往往也是朝令夕改。以致于一些建筑建好没几年,甚至刚刚建好或正在建筑中,就不得不面临被拆迁的命运。日前,网上炒得沸沸的重庆“风水门”事件,便是典型的例子。重庆江津区一个合法楼盘“水映康城”项目,正在建设却要面临停建的命运。如果政府有长远规划,是不是就能够少一些瞎折腾? 反思二:能否让违章建筑尽量少出现? 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城市每年都要出现大量的违章建筑,当政府要启动一些大型项目的时候,拆迁这些违章建筑同样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我们有规划、有城建、有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但是违章建筑还是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我们的职能部门在处理违章建筑时,往往一罚了事,以致于头痛医头,治标没治本。如果我们能让违章建筑胎死腹中,消灭于萌芽状态,那日后是不是又要少一些拆迁阻力呢? 反思三:政府能不能把与民争利变成让利于民? 其实很多拆迁的矛盾焦点只有一个,就是利益分配和平衡。在征地拆迁和项目建设中,政府和开发商往往是最大的赢家。但对于普通拆迁户的补偿方面,却往往条件比较苛刻。如果在拆迁中,能够多考虑百姓利益,不是与民争利,而是能做到让利于民,矛盾就不会那样尖锐,工作的阻力也不至于那样大了。中国规划网北京8月20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