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是南宁市江南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南宁市江南区45万人民的努力下,“十一五”期间,南宁市江南区紧紧抓住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新机遇,锐意进取,奋力拼搏,谱写了经济发展的新篇章,铸就了社会进步的新辉煌,书写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情动江南,温暖人心。
如今,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南宁市江南区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南宁市正处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关键时期,江南区作为南宁市实施“重点向南,提升江南”发展战略的主城区之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奋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为实现南宁市江南区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锐意进取 成果丰硕
●2010年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9亿元,比2005年增长1.99倍
●财政总收入达到12.23亿元,增长了2.27倍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1∶39∶30调整为2010年的21∶49∶30
南宁市江南区紧紧抓住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新机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努力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胜利完成了城区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迈出了科学发展的新步伐。
其中,南宁市江南区深入实施南宁市“重点向南、提升江南”的城市发展战略,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五一路等城市道路20多条,配合完成江南堤路园和葫芦鼎、桃源、北大、凌铁四座大桥建设,城区交通出行环境不断改善。加快推进宜居城区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区,完成南百高速公路沿线杨村、乐贤村、金鸡村共3个村147户房屋的改造,改造面积约6.7万平方米,共完成投资450万元。
科学发展 再创辉煌
●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26亿元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奋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
新的使命催生新的动力,呼唤新的作为。“十二五”期间,江南区将继续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奋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绘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
未来五年,江南更锦绣
———经济更加壮大。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高于自治区和南宁市平均水平。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26亿元。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城乡更加协调。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取得突出成效,城市功能配套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小城镇建设成效明显,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城乡一体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形成,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生态文明水平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增强。
———文化更加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实现更高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提高。
全力推进“三区一带”建设 努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
——访中共南宁市江南区委书记马南萍
“‘十二五’期间,南宁市江南区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南宁市重要的现代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商业贸易中心、会展服务中心,全力推进沙井新区、中心建成区、农村片区和沿江经济带(简称“三区一带”)建设,奋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
自然灾害、金融危机……“十一五”期间,南宁市江南区经历了“非同寻常”的严峻考验,却交出了超出预期的精彩答卷。
“过去的五年,是江南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各项重点工作快速推进的五年。”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共江南区委书记马南萍在接受本记者采访时,追忆往昔满怀喜悦,展望未来激情澎湃。
过去五年 取得一个个骄人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江南区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增活力、促和谐,经济加快发展,民生不断改善。”马南萍如是概述江南区“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五年时间,南宁市江南区各项工作鼎力起笔,完胜收官,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绩,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奋进的脚印:2010年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9亿元,比2005年增长1.99倍;财政总收入达到12.23亿元,增长了2.27倍。致力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农业基础继续巩固,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持续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1∶39∶30调整为2010年的21∶49∶30。致力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11元和5721元,年均增长13.65%和11.01%。
马南萍说,五年来,江南区不断完善科学发展思路,形成了“一个枢纽两个基地三个中心”的发展共识,围绕“城市建设重点向南发展”的战略布局,以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园区开发建设年”三个主题年活动为中心,全力打好产业经济发展、园区开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回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五场攻坚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未来五年 倾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
今后五年是江南区承前启后、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起点、新的形势、新的使命,江南区如何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我们要全面分析、应势而谋、顺势而为,用更大的视野、更宽的思维、更高的定位来谋划江南、建设江南、发展江南。”马南萍告诉记者。
当前,南宁市正处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关键时期,江南区作为南宁市实施“重点向南,提升江南”发展战略的主城区之一,处于南宁市南部产业带的重要区域,承载着光荣的历史使命,要缩小与先进城区的差距,跻身先进城区行列,就必须继续奋勇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奋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谱写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十二五”期间,江南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南宁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商业贸易中心、会展服务中心,全力推进沙井新区、中心建成区、农村片区和沿江经济带建设,奋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
“未来五年,我们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经济更加壮大,城乡更加协调,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再过五年,我们就可以欣喜地看到,一个崭新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必将屹立在邕江南岸,一幅璀璨夺目的新江南画卷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马南萍说。
目标已经明确,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江南区将重点抓好七项工作:(一)加快“三区一带”建设,打造发展新格局;(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建设生态宜居城区;(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六)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
今年下半年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园区建设
“今年的时间已经过半,下半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发展环境建设年’‘党组织建设年’三个主题活动,全力打好产业经济发展、园区开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回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五场攻坚战,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谈到下半年的工作,马南萍说道,城区将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园区建设,重点抓好南宁光电产业园、科技创业园、铝加工产业园内已有项目的服务力度,大力引进与园区产业定位相符并能与现有大项目相互形成集群配套的项目,继续服务好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服务富士康南宁科技园、南宁华南城、20万吨铝板带、广西海吉星及华南城分布式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
此外,南宁市江南区还将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保持项目对投资的强势拉动,对年度计划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班人马的服务机制,及时解决项目报批、征地拆迁、资金落实等突出问题,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按计划顺利实施。
在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江南区将继续抓好五一西路北侧道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攻坚战项目建设,全面开展各项市容整治工作,确保完成2011年穿衣戴帽工程、楼宇亮化、小街小巷改造等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南萍说。下半年,南宁市江南区将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活动,进一步推进广大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继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争取将城区涉及征地拆迁的农民尽可能地纳入参保范围。 中国规划网南宁7月27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