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中国城市别总因大雨出洋相

时间:2011-07-05 11:0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最浪漫的事,就是上班陪你在办公室看海,下班陪你在地铁里看瀑布”――这是此前北京暴雨围城后网民的戏谑之语。如今,这一戏谑语又几乎可原封不动套用到成都头上。
  据报道,今年最大一场暴雨3日袭击成都,蓉城变水城:部分地铁车站积水、隧道变“河道”、汽车变“汽艇”,交通局部瘫痪。
  虽然,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围城和出行不便,成都人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淡定和幽默,比如自嘲“不是没带伞,是忘了带船”,调侃内涝是“一望皆是岸的内海”……但市民的乐观,掩藏不住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毕竟,上月北京等地发生内涝后,成都有关方面就宣称,该市管网建设很完善,二环内达国家一级(200年一遇)标准,即使下大暴雨也很难形成内涝。但“大话”还言犹在耳,一场暴雨就将“防洪标准大大提高”的城市排水系统“打回原形”,这对于城市管理者,该是怎样的尴尬。
  当然,不仅成都,今年6月以来,武汉、杭州、南京、北京、长沙、昆明等大城市(还不说众多中小城市)也都相继遭遇“逢雨必涝、逢涝必堵”的尴尬。尤其北京,尴尬更甚,内涝成“海”造成地面、地下和空中交通全面受阻,两名年轻人死于洪水,难怪有专家感叹,“一座以干旱著称的城市,居然有人死于洪水,真是天大的悲哀”。这让全世界都看了笑话。
  很喜欢央广台评论员那句话,“就像人穿衣服,外面的西装很昂贵,但内裤上却有洞,我们的城市建设可能也是这样”。中国大城市接二连三“雨后成水城”,暴露了在表面光鲜的“西装”下,众多“现代化”城市排水系统这一“内裤”破旧不堪的事实。这已成中国不少城市的通病。
  “西装”光鲜、“内裤”破烂这一城市通病,实则是多年来城市建设和管理只重地面不重地下的浮躁理念使然。其后果是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严重滞后于修路盖楼,排水管网欠账过多、管道老化、排水标准较低,一遇大水就不堪重负。
  而城市只重地面不重地下的发展理念,反映的则是城市管理者扭曲的政绩观――地面上的东西看得见,成绩明显,而地下的东西看不见,做得再好也难显成绩,因此热衷做“表面功夫”。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曾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台湾作家龙应台则说,“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两人从不同层面道尽了排水系统对于城市居民、城市文明的重要性。中国城市却连连因大雨出洋相,各地该反思并纠偏了。
  实际上,去年广州等的内涝发生后,排水系统建设滞后这一城市病就引发各界关注,不少城市也开始着手改善排水系统。但改善的结果,竟然是今年更多城市陷入“老天爷一打喷嚏,城市就感冒”的窘境。
  问题或许在于,各城市已无重建宏大地下排水系统的机会了,只有对老旧管网“打补丁”。但远远滞后于地面发展的地下排水系统,再怎么修补,也无法与早已阔步前行的地面建筑匹配了。
  但是,地下行不通,可不可以换个思路,从地上着手呢?有专家就提出,排涝不如蓄洪:一是像纽约那样,免费发放居民家用雨水收储罐,减少雨水进入下水道;二是像日本那样,让城市绿地低于地面,使绿地承担起滞洪的作用――这些,都可以参考。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在于其楼多高、路多宽,更在于其宏大之下所体现出的微小细节。如果“西装”光鲜、“内裤”破烂的洋相不断,何谈现代化城市甚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国规划网重庆7月5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