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因创新而美丽;创新,因城市而精彩。
美丽与跨越的现代交响在大庆奏响。
以建设中国最美丽城市为目标,大庆市不断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风格,而今,初步形成了组团组群布局、快速通道相连、湖泊水系相通、森林草原环拥的城市形态,成为目前全国集文明城、卫生城、环保模范城荣誉于一身的七个地级城市之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走在全省前列,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彰显美丽之韵,立足五十年不落后,构筑城市发展大格局
大庆市把科学定位作为建设美丽城市的前提,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准确为城市定位、定向、定形、定量,明晰城市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质,以生态自然现代宜居的定位彰显美丽之韵。
这些年,落实省委主要领导关于建设“石油工业城、北方水韵城、草原风情城、科技创新城、百业兴旺城”的发展定位,大庆实施“东移北扩、南进西拓”发展战略,开发建设功能各异的四个新城。在规划建设中,突出大油田、大湿地、大湖泊、大草原特色,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油为根、以水为魂、以绿为美的开发建设思路。一是融合石油元素,保留石油文脉,将油元素注入城市。二是突出滨水特色,高标准治理泡泽17个,改造后的滨水区域成为城市开发的黄金区和市民定居的首选地。去年投资4.5亿元建成湿地跨线桥,今年又投资10亿元,大手笔打造湿地文化景观。三是尽展草原风情。将草原纳入城市规划通盘考虑,全域禁牧保护原生态景观,加大投入恢复草原植被,使现代城市与天然原野和谐一体、相得益彰。四是彰显文化魅力,将创新创业元素借助丰富的建筑语言加以呈现,打造了一批风格独具、内涵丰富的标志性建筑。五是凸显现代气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立足前沿、瞄准一流、接轨世界,大胆吸收借鉴国内外建筑优秀成果,为城市提神提气、增美增秀。已经投用的龙凤湿地跨线桥,桥上两座70米高的巨型铁塔组成“蝶舞之门”,富有现代气息,令人耳目一新。奥林国际、瀚城国际等一批现代特色的居住小区分布在东西主城区,油城人民开始享受现代城市生活。
筑牢发展之基,推进现代化不止步,力促城市功能大升级
几年来,大庆市坚持把完备的功能作为建设美丽城市的基础,统筹考量产业发展、人口规模等因素,不断强化、细化、优化交通、产业、市政和公共服务等各项城市服务功能,以舒适便捷高效完备的功能筑牢发展之基。
针对城市脱胎于矿区、配套功能不全的实际,大庆市近年来投资近千亿元,建设重点工程近200项,基本构建起流畅高效、综合多元的现代功能体系。一是完善交通功能,全力推进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交通体系建设。以道路为骨架定位城市框架,大力优化干线交通,打造“七纵九横”干路交通网络。瞄准国内一流,规划建设铁路东站、西站等交通枢纽,西站建成后将成为地级城市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技术含量最高的铁路客运枢纽。萨尔图机场建成通航,架起了通达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辐射全国、对接世界的空中桥梁,成为省内最繁忙的支线机场。目前,大庆已基本形成多层次、高效率、立体化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二是突出产业功能。着眼持续发展,集中力量打造高新区、经开区、林源工业区等产业承载平台,忠旺铝材、联想科技城、“新华08”等重大接续项目纷纷落户大庆,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劲产业支撑。按照现代社区建设理念,集中打造“三级”商业服务体系,小区配商服网点、区域配商业中心、城市配大型综合体。三是优化服务功能。近年来共建设中小学校20所,综合医院5家,奥林匹克公园、体育馆、图书馆、规划展示馆等重点文体项目10个,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基本齐备。四是提升市政功能。高标准配套市政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三供两治”工程,建设库容6450万立方米的东城水库,推进华能和大唐两个热电联供项目,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分别达到4座和8座,提高了城市承载力。
增进百姓之福,聚力惠民生不动摇,优化城市人居大环境
几年来,大庆市注重把百姓的福祉作为建设美丽城市的宗旨,以百姓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百姓需要为第一选择、以百姓满意为第一标准,全面优化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以民建民享民管民乐的举措增百姓之福。
他们以创建“三优文明城市”为牵动,不断优化城市环境,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一是集成改造老区,仅今年政府就投资近10亿元对主城区20个老居住区809栋住宅楼实施整体改造,人均改造费用达7000元,13万居民受益。二是系统治理生态,以“植树、复草、治水、净气、降噪”五项工程为抓手,大力度推进生态建设,到2010年底,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0.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三是科学管理城市,建立城市管理“五化”模式。体制层级化,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统筹大企业力量,实行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四级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无缝对接;管理网络化,将全市划分为3000多个网络,路灯、井盖等所有城市部件纳入网络,每个网络设专人负责,消除管理盲区盲点;手段智能化,建成市、区两级数字城管平台,9000余个城管、治安、交通视频监控点互联互通,全天候监控城市重要节点;装备现代化,购置道路清扫车、多功能清雪车等现代化装备,中心城区机械化清雪率达到30%,效率、质量实现双提升;运作市场化,建立城市经营管理公司,采取模拟二级法人、委托养护等方式吸纳社会力量,开展道路维修、路灯维护、节点绿化等日常养护工作。
确保落实之效,提高执行力不懈怠,推动城市建设大提速
几年来,大庆市把建立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作为建设美丽城市的保障,坚持项目为核心,严格落实责任、规范运行流程、创新工作招法、树立鲜明用人导向,以务实管用灵活高效的机制确保落实之效。
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对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实行指挥部模式,硬抽人、抽硬人,先后抽调800多名处级干部和部门骨干力量组成44个项目指挥部,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全程负责、一抓到底。萨尔图机场项目建设指挥部,攻坚克难时,指派一名副市级领导24小时驻守工地,全面推进工程建设,提前一年多完成建设任务,并且一次通过验收,创造了中国民航机场建设史上的奇迹。
创新工程招标机制,用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机制为城市选择最佳建设者。规范投标,取消报名程序,实行资格后审,谁都不能确定多少人、哪些人投标,从源头防止围标串标;阳光招标,成立政府投资建设工程招标中心,全国率先实现招投标网上直播;低价中标,企业按中标价与标底的差额上交担保金,避免恶意低价。仅2010年就完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106项,成交金额34亿元,节约率24%。
创新干部考核机制。坚持是非面前看党性、困难面前看精神、矛盾面前看能力、名利面前看胸怀的“四看”标准,树立以科学发展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政绩,以贡献大小论奖惩的干事创业导向,努力营造干事就有为、有为就有位的良好政治生态。组织部门在项目一线跟踪考核干部,2010年在重点项目提拔的干部占同期提拔干部总数的70%;纪检监察部门在项目一线督责问效,对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不力的67家单位、35名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其中4人被免职,谋项目、上项目、建项目已经成为大庆干部的普遍共识和追求。中国规划网哈尔滨7月5日电 记者林丹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