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名镇在复兴的过程中,"都市中的国际慢城"也应该成为名镇定位之一。慢不是无聊、落后,而是后工业时代下,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之后的气定神闲,慢城与快发展并不矛盾。” 昨日下午,省政府副秘书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杜晓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杜子芳等专家学者齐聚“首届南方通济论坛”,共同探讨后工业时代的古镇保护与开发。从产业规划布局、概念理念辨析等角度解答了各界的疑惑。值得一提的是,200多人参加的论坛现场,还有数十位名镇动迁范围内的企业、市民代表出席。 名镇生活慢下来,百姓可以更幸福 在“神态、形态、生态、业态”四态融合的理念指导下,佛山名镇将打造成为历史人文荟萃、近悦远来、万商云集的“广佛城市客厅”。佛山市长助理、禅城区委书记刘宏葆现场阐述将以传承、弘扬、创新和富民为关键词推进落实名镇建设。 谢鹏飞建议,佛山名镇的复兴可引入慢城概念,把慢城作为佛山名镇的定位之一,这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 他说,佛山名镇的复兴,既要着重做“复”,就是传统的历史文化之魂,而“兴”则要注意紧跟现代发展的新潮流,注重创新。进入后工业时代,人们开始追求一种慢节奏的生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的是生活品质,希望回归生活的本质,体验慢的生活方式。“慢城是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发展的趋势之一,佛山名镇的复兴可以将慢城作为发展目标之一。” “佛山城市地方不大,本来的生活节奏、生活品位与广州、香港不太一样,而佛山名镇也只是中心城区的一个区域,在复兴的进程中,打造一个"都市的国际慢城",应该成为古城、古镇复兴的一个支点。”他说。 事实上,佛山名镇提出要复兴岭南历史文化,并规划了众多的绿地、步行系统,希望打造成步行者的天堂,这些与慢城倡导的生活理念都有共通之处,“慢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活在慢城的人们可以慢慢品尝生活,提高他们在城市的生活质量,这与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是一致的。如果佛山名镇能在复兴的同时申请国际慢城,应该可以引领古镇复兴的潮流。” 谢鹏飞强调,慢城并不是落后,而是一种时尚,是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之后的气定神闲。“另外,慢城也不是放慢发展速度,更多的是强调一种生活理念,它与快发展并不矛盾。” “要让百姓陶醉在日常生活状态中” 在佛山名镇“形态、神态、生态与业态”四态融合的基础上,专家们建议,如果能够呈现幸福的日常生活状态,应该更具吸引力。 “现在各地人们为什么喜欢去欧洲参观游览古镇?”曾经在国外居住多年的陈可石举了一个细节:事实上,人们喜爱古镇老街并非仅仅喜爱它的陈旧与历史感,而是通过窗棂砖缝感受到了它的知足、宁静、恬淡。比如古镇居民阳台上家家户户都摆放着花,“他们很陶醉于自己的生活,外面来的人才会受到感染,才会爱上这样的空间。” 他说,“应该让生活在其中的人首先感觉到幸福,他们真正幸福才会吸引其他人来这里。我们在古镇复兴规划中提炼了很多原则,其实还有很多无形的成功原则和经验不能忽略 能够使居住在古镇的人体会到古镇是一块福地,那才是一个未来广东人都觉得最幸福的地方。” “在"四态"的基础上,我们能不能加上一个日常的生活状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副总编辑黄常开建议,佛山名镇将传统之魂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事实上,佛山除了祖庙、塔坡,还有汾宁路、筷子路、公正路……这些原生态的街区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如果未来的佛山名镇能够既有市井百姓的生活,也有繁华的商业生活,文化与生活之间将会成为“文化即生活,生活即文化”的新境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将更有幸福感。 -智慧激荡佛山名镇 省政府副秘书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慢城与快发展不矛盾 “慢,十分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又符合当下人们的需求。慢不是落后,而是一种时尚,慢是一种闲适、从容的境界,不是懒惰,不是无聊,而是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之后的气定神闲,慢城与快发展并不矛盾。” 佛山市长助理、禅城区委书记刘宏葆:居民是名镇建设的贵人 我曾经听到一位历史学家说过,一个人的成功涉及到四种人,高人指点、个人努力、贵人相助、小人监督,现在我们能否成就一项事业演化为“高人指点、众人努力、贵人相助、百姓监督”。各位专家学者就是我们的高人,众人就是我们自己,那么谁是我们的贵人?贵人就是我们佛山名镇片区的居民,大家一起共建共享,共同受益。 佛山名镇摸索出六种动迁安置模式。即:产权置换、资金补偿、物业出租给政府、作价入股、交给政府打造、原封不动。但如果市民的物业处于规划的道路节点就必须拆除。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副总编辑黄常开:“五态”融合塑造幸福名镇 佛山名镇将恢复传统之魂与创新融入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在“四态合一”的基础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加多一个日常生活状态。 我们看世界很多的古镇古街巷,大多是白天很有人气,晚上经营者一走就变得死气沉沉,我们的佛山古镇最好能够建成像京都、奈良、神户这样的古城,既有形态、神态、生态、业态,还有其日常生活状态,能够把这个五态结合起来,佛山名镇恐怕将在中国古镇建设中独树一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杜子芳名镇需要“近悦远来、老少咸宜”的产业 “我们不应拘泥于产业业态的选择,一切有利于我们"近悦远来、老少咸宜"的产业,都应该为我们所用。在过去改革开放30年,我们常常过于注重向别人学习,而忽略了自己的东西。如果在佛山名镇的建设中,发掘和应用自己的东西,将更有示范意义。” 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古镇复兴唯一希望寄托于佛山名镇 “佛山名镇建成后将是南中国在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古镇。历史上的四大名镇唯一保留下来的是佛山,其他古镇已湮灭于城市化大潮中,古镇复兴的唯一希望就寄托在佛山名镇身上。” -改造进展 名镇首期工程动迁已近六成 将配专门资金扶持“老字号” 论坛现场,市民代表黎伯提问:“以后我们还能看到多少老佛山熟悉的老字号?”对此,禅城区委常委、佛山名镇管委会主任、祖庙街道党工委书记郑年胜回应说,老字号最终还会回来的,而且按照五大历史街区的布局“名小吃、写春晖、中成药”等等老字号都会回来。刘宏葆也表示“我们希望老字号都汇集在未来的佛山名镇,届时还要有专门资金扶持、补贴这些老字号。” 郑年胜透露,佛山名镇第一街区涉及807亩,面积有5256户,目前已经动迁超过3074户,动迁面积已经超过26万平方米,其中有九成多选择产权置换,剩下还有14万平方米未动迁。 目前,一期亮点工程上河广场、太平如意塔、新通济桥,以及汾宁路以外的五条历史文化街区也都在建设之中。同时已经开始了产业规划研究,文化历史研究包括岭南建筑风格研究、岭南风俗研究,以及产权置换创新模式的研究等等。郑年胜还表示:“未来我们将按照先运营景点,再运营街区、运营商圈、营运资本,最后再运营城市的步骤来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杜晓帆博士认为:佛山名镇的建设并没有变成纯粹的旅游和房产开发项目,而是一个为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的富民项目。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们应该让商家和居民自己去投资一些商业项目。原住民的积极参与才能带来古镇的复兴。城市是为人的生活而服务的,而非用来展示的。” 何谓“慢城”? “慢城”是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是指人口在5万以下的城镇、村庄或社区,反污染,反噪音,支持都市绿化,支持绿色能源,支持传统手工方法作业,没有快餐区和大型超市。根据“慢城”运动联盟的规定,成为其中成员必须在城市人口、环境政策、城市发展规划、基础设施、食品生产甚至青少年教育等方面满足54项具体规定。 据悉,从1999年起源至今,全球已有超过130个城市获得“慢城”称号,在亚洲国家中,日本、韩国都有“慢城”。 统筹 南方日报记者 龚晶 撰文 阎锋 李晓莉 沈文金 中国规划网广州5月9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