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福州4月23日电(记者 阙文龙 林思凯 练仁福 关铭荣 实习生 方婕) 昨日,2011年院士专家咨询服务团在福州举行多场活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杨圣明、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分别走进福州市委党校、闽江学院作报告。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 城市发展要有福州特色
“福州有建设成为‘多中心网络化大都市’的潜力,应该在海西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昨日下午,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做客福州市委党校,《城镇化作与城市发展战略转型》报告,为福州城市发展“把脉”。 魏后凯认为,《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出台,给海西的发展作出很好规划。但海西经济区缺乏真正意义的龙头地区,从综合实力、发展水平看,目前的福州、厦门都不能胜任。福州在海西大都市群的潜力很大,大福州都市区可以建设成海西经济区的龙头,发挥带头作用。 福州城区周边分布着平潭、福清、长乐,每个地方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心区可以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研发设计走高端化、服务化路线,郊县区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大福州都市区的各个明确分工,实行错位竞争,各中心之间通过快速轨道交通连接起来,建立一体化新型产业分工格局,形成大都市区的产业链总体优势。 对福州城镇化的发展,魏也提出他的看法,提高城镇化的质量,除了解决进城农民市民化问题,还应该注重城市建设,提升人居环境。 魏说,福州城镇化发展,应该注重自身的城市特色。福州,是座两千多年的古城,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三坊七巷等地都有浓郁的福州特色。福州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必要学习欧美城市的风格,应该开发福州的文化资源,把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到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等方面,凸显榕城个性,才能在城市竞争中打出自己的品牌。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杨圣明: 百姓应理性看待通胀 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报告会上,杨圣明说,3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进入“温和通货膨胀”,百姓应理性看待通胀不必抢购。“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杨圣明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过两次通货膨胀。第一次出现通货膨胀为1987至1989年;第二次出现通货膨胀为1993年至1996年。“当前控制通货膨胀应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农副产品价格上升了,要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杨圣明认为。 据悉,中国的经济还会继续以比较高的速度增长,通货膨胀时期是给农民增加收入的最好机会,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渠道:第一,农产品价格上升;第二,农民工增加收入,这两个是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非常重要的手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 核电仍是清洁、经济、安全的 “我又再次回到出生的地方,倍感亲切!”王乃彦院士的开场白立即引来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王乃彦出生在福州闽侯,中科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昨日受邀来到大学城为闽江学院师生作报告。 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王乃彦从燃料完整性、安全壳完整性、注海水措施、环境辐射性等方面入手,对福岛核事故做了详细分析,最终总结出核心观点:吸取日本教训,把我国核电发展好。“核电目前仍是一种清洁、经济、安全的能源,当前情况下,核电的经济性可以和煤电相比,随着对温室气体排放限制的要求越来越严以及核电站寿命的延长,核电在经济性上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强。”王乃彦说。在强调优势的同时,王院士反复提及安全二字。“我国发展核电的趋势不会改变,但应认真吸取日本教训,在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中,牢固地建立并贯彻安全第一的理念。”王乃彦强调。 他还介绍了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目前,全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容量2871万kW。”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