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苍山县坚持以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大手笔规划,大气魄开发,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建设实现了美丽“蝶变”。 建设一盘棋 走进苍山县东苑新区,一座座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尤其是新落成即将投入使用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犹如一朵盛开的玉兰花,引得行人纷纷注目赞叹。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期间苍山县委、县政府坚持抓项目建设,大投入、大开发,带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该县通过对城市建设进行深入调研,认为要提升苍山外在形象必须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几经讨论,全县上下树立了县域经济发展“一盘棋”思想,而“活全盘”的关键“一子”就是城市建设。该县把加快城市建设作为切入点,围绕“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亮点,优化城市功能”的工作思路,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城乡面貌,在全县内掀起了城市建设的新高潮。 该县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坚持新城区抓配套完善,老城区抓改造提升,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该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67亿元,用于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该县坚持把新区建设作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龙头,集中建设了一批有苍山特色的精品工程。大气磅礴的体育馆、教育片区、兰陵文化公园、行政审批中心丰富了城市景观,拓展了城市骨架。2006年该县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而今,县城面积达23平方公里,一座新城正拔地而起。投入2.7亿元,实施了泉山路提升工程、小汶河治理工程等城建十大工程。投资2.68亿元,完成了东泇河综合治理和206国道提升两大续建工程,城市变得更加宜居。同步进行的旧城改造气势如虹,该县对代村、大新庄、龙沂庄、塔山市场等四个村居社区、片区进行旧村改造,配套实施了城区主要道路提升和广场、公园等八类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20万平方米。一大批城市亮点建设工程的实施,使路畅、街净、水清、墙美、灯亮成为苍山城市新形象。 经过近几年连续不断的大投入、大建设,苍山城乡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如今,穿梭于苍山城乡,别墅式、公寓式楼房鳞次栉比,绿树环绕的村庄如花园般迷人。“苍山已经不是昨天的苍山,她的天空更蓝了,水更清了,道路更顺畅了,乱搭建的小棚减少了,夜晚的景色更迷人了。”一位苍山市民说。 规划一张图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城市建设要有所突破,首先在规划上要有新内容。“十一五”期间苍山县立足战略性、突出前瞻性、讲究艺术性,对城市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规划“节约”,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为此,该县聘请知名专家对县城建设规划进行完善,制定出台了《苍山县城市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坚持“规划一张图,执行不走样”。该县在城市建设规划上,坚持统筹发展,彻底推倒城是城、乡是乡的隔墙,把乡也变成“城”,重点规划了“一园、三区、六路、十二大工程”,通过北扩东进,加快新城区开发;通过背街小巷的治理、城中村改造等加快旧城改造,彻底改变市容市貌。 蓝图既定,美景可期。笔者在该县代村社区采访时看到,一栋栋公寓楼迎风矗立,孩子们在社区小学内快乐地玩耍,患者在社区医院内方便快捷地就医。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骄傲地说:“村民们实现了旧迁新、平变楼、小换大的梦想,因出色的规划,我们代村还被评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社区呢!”苍山把“城中村”改造作为保民生、扩内需的一个重点来抓,投资4.5亿元建成了20多个异彩纷呈的规模化小区,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档次。城市建筑设施的提档升级,助推着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供水管网工程、城区集中供热、天然气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处理场、县人民医院病房大楼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投用,解决了市民生活基本供给和消耗问题;各个社区增设了健身器材、休闲椅凳等设施,极大地丰富了大众文体生活,使城市文化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系列工程依次启动,一个个项目陆续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路网改造、公共建筑完善、绿化亮化建设、民生工程棚户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生态文化保护等等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推土机、挖掘机、浇注机日夜轰鸣,灯火通明的建设工地,人声鼎沸的施工队伍,奏响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城建交响曲,绘就了一幅苍山城建的新蓝图。 共建一个大舞台 “十一五”期间,苍山县铆足了劲,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和承载力明显增强。如今底气十足的“城”开始紧紧拉住“乡”的手,发挥其强大的辐射拉动作用,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缩小城乡差距,构筑城乡一体化。 城乡拉手的纽带是什么?路!贯通苍山大地的四通八达的路,将城镇“神经末梢”上的农民与现代文明成功对接。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为依托,推进城镇化进程。目前,投资16亿元的临枣高速苍山段已完成过半,投资10亿元的临枣铁路苍山段已完成工程实体量的80%;汤郯线庄坞段、岚济线矿坑段已建成通车;投资3500万元的公共交通枢纽工程正热火朝天地建设,年底可投入使用。1466万元道路建设资金的注入使农村公路的“触角”也在不断延伸,目前城乡通车里程达2134公里,进一步完善了道路交通框架,优化了农村公路网络,方便了农村居民出行。而看不见的信息“高速公路”,更是让农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随着农村通柏油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五通”的逐渐普及,一些“新潮”农民建起了“QQ致富群”,学会了网上交易,菜刚种上,就可以通过网络卖出。 苍山的决策者们深知:城乡一体化绝不是城乡“一样化”,更不是简单的“农民进城”。构筑城乡一体化,必须打通基础设施不一体这堵“墙”。近年来,该县抓住国家新增投资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资金向农村的延伸和覆盖。先后投入3.52亿元,全力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共实施整村迁建项目45个,完成拆迁面积7.69万平方米,建成新农房8860户,改造危房2600户。发挥城镇化进程中镇域的“主场优势”,加大对向城、兰陵、大仲村、神山、尚岩、长城等六个重点镇的建设力度,每个重点镇都启动了3个以上中心村。以中心村建设为引领,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使全县村容镇貌明显改观,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同时,配套完善的公共交通、邮电通讯、广播电视、技术培训等服务设施,更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无限空间。中国规划网济南1月5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