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伊宁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伊宁市的城市建设非常具有紧迫性,打造强势城建,拉动伊宁市各方面的发展已经成为伊宁市领导班子的共识。
随着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开局之年到来,伊宁市在城市建设上提出了第一年城建的工作重点。 伊宁市2011年城市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一带、三轴、九组团。” “一带、三轴、九组团”的城市建设重点工作的成形,带给伊宁市各族群众一股清新之风,美化、整合、开发、改造等词语频频出现在伊宁市城市建设“十二五”开局这年的计划中,仿佛令人看到了一个现代化边城的雏形和一个屹立在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河谷新城。这无疑是令人振奋和激动的。 2010年12月28日,记者就伊宁市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及城市建设相关问题采访了伊宁市副市长兰军。 记者:伊宁市在2011年的发展中具有什么样的思路? 兰军:2011年,伊宁市的城市建设有一个明晰的重点,就是“一带、三轴、九组团”,在伊宁市城市建设中,我们引入了一些较为超前的理念,按照“一带、三轴、九组团”的建设目标,能解决和缓解目前伊宁市城市建设中的一些瓶脖性问题。 记者:目前,在伊宁市的城市建设中面临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 兰军:钱的问题就是最困难的问题,一直以来有好的想法而没钱实施,有好的发展理念也因为缺少资金而无法实现,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伊宁市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 记者:如何解决在城市建设中的资金问题? 兰军: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我们认为,城市化的进程仅靠政府财政的有限资金投入是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我们现在大力倡导引入资金、采取撬动的方式进行伊宁市的城市建设,按照惯例来看,政府投入资金的拉动率是1:10,也就是说,政府投入1元钱的城市建设资金,就可以带动民间资金10元钱的投入,2011年,伊宁市将在城市建设上投入6亿—7个亿的资金,可以拉动至少50个亿的民间资金投入。通过引进企业,融资性发展城市建设,通过政府资金投入这个支点,撬动更多民间资金这个杠杆,这也将对有效缓解伊宁市城市建设“钱”的问题。做为市委、政府,管理城市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经营城市。 伊宁市委、政府把2011年确定为“城市建设年”,“一带、三轴、九组团”也将是伊宁市城市建设的主要的着力点和大方向。高标准、高水平等众多的“高”字反映出了伊宁市领导班子对于城市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因此伊宁市市委、政府把“城建强势”提上一个新的高度,透过城市建设的亮点来重新审视伊宁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记者:伊宁市提出的城建强势对伊宁市的各方面发展意味着什么? 兰军:城市建设是综合性的经济行为,是基本的经济活动的依托,它对整个城市起着导向和带动作用,换句话说,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有了强势的城市建设才能推动强势的经济,城市做大了,经济总量也就随之而大。 伊宁市是我州的首府城市,却也是伊犁河谷面积最小,地形较复杂的行政区域,山多、水地多,这些都对城市地域空间产生了较大的限制,伊宁市利用东扩、西达、南移、北拓来延伸和拓展城市地域空间,延伸城市发展空间,这些都是必要的和符合伊宁市城市发展需要的,150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100万人的人口规模是伊宁市今后发展的方向。 记者:伊宁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短期目标是什么? 兰军:加速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正在做的工作,我们有信心用3到5年的时间把伊宁市建成富有民族风格、文化与现代化气息相互辉映、和谐共存的现代化城市,打造成舒展、亮丽、生态、宜居,在我国西部地区和中亚、西亚一带具有活力,具有吸引力和投资潜力的标志性城市。 城市发展避免不了各种矛盾,而发展和进步也是在解决一个个矛盾中前行。目前,人口的增长、城市服务功能相对滞后、民生相关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跟不上居民需要等等,这些都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伊宁市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带、三轴、九组团”的建设也是基于伊宁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矛盾而采取的一剂良方,这不仅是2011年城市建设的新思路,它的确立和凿定,使城市建设的功能得到更一步细化和人性化,相信随着“一带、三轴、九组团”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伊宁市一些多年积淤下来的各种矛盾将会得到有效缓解,有些甚至可以迎刃而解。 伊宁市的城市发展很深远,2010年,中央、自治区领导频频来伊宁市进行调研和视察,“把伊宁市建设成天山北坡经济西部中心城市”、“打造百万人中心城市规模”成了中央、自治区对伊宁市城市发展的要求,“一带、三轴、九组团”的建设理念也是伊宁市在“十二五”开局之先为伊犁人民奉献的最好礼物。(记者 张亮)中国规划网乌鲁木齐1月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