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辽宁沈溪新城拓宽山城发展空间

时间:2010-12-20 11:2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司成钢 陶阳

新建成的M形大桥。(效果图)

  今年,随着沈阳经济区和药都双双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和本溪两座城市相互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纷纷向彼此靠拢,而中间节点就是沈溪新城。沈溪新城作为沈阳经济区重点建设的新市镇迅速崛起,也结束了本溪人百年蜗居山坳的历史。

  本溪是因钢铁而生的城市,建城之时就是围绕煤矿、铁矿建起工厂,围绕工厂建起生活区,围绕生活区建起商业区,形成了“厂居混杂”、“圈式结构”的现状。最终导致城外青山绿水,城内杂乱无章。如何破解这道难题?本溪的想法是:围绕着新的产业来发展新的城区。2006年,本溪确定的“十一五”发展战略就是实施“三大结构调整”,把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使本溪的企业走出去、城市走出去,加快本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本溪的目光瞄向了位于石桥子的本溪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产业发展来看,除了本溪特有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当时,本溪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有着比较明显的基础优势。同时,交通四通八达,区位优势凸显。从城市发展来看,这里有着很大的重新布局空间。而且面朝沈阳、南靠本溪,“双母城”将让这里的人们体验更加便利、现代的生活。另外,这里自然环境方面优秀,享有“辽宁生态绿洲”、“天然氧吧”的美誉,是沈阳经济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辽宁主要的天然次生林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使人们能够在山谷、河畔、林中生产、生活、学习、研发。

  经过无数次的调研,沈溪新城的布局确定为按照“一心、两带、三城、三园”城市架构,全力打造“医药之城、创新之城、森林之城、健康之城”。“一心”,即在“十二五”期间合适的时机,将本溪行政中心北移至沈溪新城,形成本溪新的政务中心;“两带”,即以沈溪新区为纽带和桥梁,在沈本干线交通带两侧形成沈本产业带、城市景观带;“三园”,即在沈溪新区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健康服务产业园”三大专业化产业园;“三城”,即在三个专业化园区中打造“大学城、商贸城、健康城”。

  在生物制药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拉动下,一座现代化的沈溪新城正在拔地而起。今年8月30日,横贯沈溪新城三个产业园区的最大基础设施工程——总长14.18公里的药都中央大街开工建设,拉开了这座新城构架。9月3日,沈溪新城百合社区新居民楼竣工并交付使用,12栋18层的动迁居民安置房安置回迁农民1015户,这些回迁农民的人均居住面积比过去增加了20平方米。百合社区的如期竣工和顺利回迁安置,标志沈溪新城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对改善沈溪新城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推进中国药都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也是9月3日,沈溪新城目前最大的回迁工程,明华·悦澜湾团购社区奠基,园区规划配套商业内街一条、4000平方米大型超市一座、1000平方米会所一座、2500平方米幼儿园一所、3000平方米综合农贸市场一座、3000平方米社区广场一座、并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讯、通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工程计划2011年年底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2012年年底完成二期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后,预计有2800户居民入住。为使回迁安置农民要 “安居”,更能“乐业”,9月3日,沈溪新城还成立了投资公司、出租车公司、环卫公司、物业公司等经济实体。其中,本溪药都出租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安置失地农民80人,年可实现利税100万元。环卫保洁服务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安置失地农民200人。

  以教育产业拉动城市建设,是沈溪新城发展的一大创举。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科技学院、辽宁中医学院等高校纷纷落户,本溪市高中分校、本溪市实验中心分校等也迁往药都,药都不但迎来了人气,更迎来了大量的人才储备。人气爆棚,也让众多商家纷纷进驻抢占商机,如今,药都中商场、医院、学校、幼儿园、农贸市场、自来水、供电等城市要素一应俱全,城市化步伐越走越快。

  如今,每到节假日,就总会有成百上千的本溪市民来逛新城,来看他们的“新家”。这座新兴城市高楼林立,道路纵横,座座标志性建筑凸显大都市气魄,一座崭新的城市越来越像样。记者司成钢 陶阳  中国规划网沈阳12月20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