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齐齐哈尔12月20日电 记者白雪 无障碍建设水平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我市有残疾人32万、老年人65万、儿童95万,这三部分人口占全市人口的34%。可以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品位的提升、一些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我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已高速推进,全方位开展起来。 近日,家住碾子山区身患脑瘫的残疾人杨升华来市里参加残疾人技能大赛,下火车出的是残疾人特殊通道,过了缘石坡道,小杨心里很舒服。到了入住的宾馆,小杨更是高兴,房间里不但专门安置了便于他上下轮椅的矮床,墙壁及洗手间内还装有扶手,极大地方便了小杨入住期间的生活起居。 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无障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结合地方实际开展了全方位的无障碍建设活动;全面贯彻执行《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标准》、《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无障碍建设“十一五”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的通知》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等相关政策法规,使全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有了极大改善,为建设“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市中心城区累计新建、改建26条主、次干道,共新建、改建盲道26条,新建、改建盲道39公里、5万平方米,缘石坡道638条。新建和改造的政府办公建筑、商业服务建筑、观演体育建筑、学校、医院等等都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初步形成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无障碍道路设施系统,使残疾人出行更加便捷。我市还对12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 无障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作用,齐抓共管全力推进,为使无障碍建设工作扎实开展,我市建立了无障碍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有关问题,研究部署推进全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具体工作。同时,我市从制度上明确无障碍建设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为城市道路、建筑物、公共交通的无障碍建设及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是我市在无障碍建设工作中自始至终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规范。我市在城市建设中,将无障碍建设理念科学地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全过程,凡是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和工程,一律不予审批、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和不予办理竣工验收,确保新建的道路和建筑百分百满足无障碍建设要求。 无障碍设施改造是推进城市无障碍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市通过“广泛动员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形成了市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有效地推进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目前,关心、关注、关爱特殊群体,宣传建设、管理和维护无障碍设施,强化各有关部门对无障碍的主动意识,这在鹤城已得到全社会的共识,并形成了全社会和谐建设、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