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青原区,景观大道绿树成荫,楼群小区风格各异,正气广场魅力妖娆,贸易广场商贸繁荣,项目建设捷报频传……真是美景处处有,城市时时新。这是该区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大力实施城建带动战略,在人口和规模上把城市做大、在综合实力上把城市做强、在环境和品位上把城市做美,全面推进靓丽新城区建设的一组组生动画面,犹如破茧而出的彩蝶,正当空舞翩跹,让人感慨万千。 顺民意——紧扣群众利益,善谋实干中突围城市发展障碍城市建设,拆迁是绕不过的话题。为确保拆迁顺利推进,该区始终顺应群众呼声、着眼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在善谋实干中突围城市发展障碍。 河东滨江新区是我市推进城市建设的大手笔,该项目创造了拆迁速度上的奇迹。 继去年完成20万平方米征地拆迁、没有引发一起非正常上访、实现了大拆迁下的大和谐的基础上,该区今年30余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取得阶段性胜利。 其中的奥妙何在?就是源于该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施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只要把拆迁的每个细节都放到阳光下,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前后一致,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拆迁工作就能化难为易。”这样的理念渗透到拆迁工作的每个细节,公开拆迁政策,公开补偿标准,所有拆迁政策、补贴标准等相关资料都发放到拆迁户手中,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价格补到底。 同时,针对失地农民的后续保障问题,该区陆续配套出台了《青原区失地农民基本养老暂行办法》《青原区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暂行办法》,积极为拆迁失地农民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基本生活保障,优先就业扶助、自主创业扶助、助学济困扶助等“三条保障线”和“三项扶助政策”,切实维护好被征地拆迁群众的利益。 得民心——抓好配套建设,功能提升中喜看城市变化如果说顺民意是一种人气积累的话,那么抓好基础设施让居民生活更舒适,则更加让青原得了民心。 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要先行。青原区是在河东小镇的基础上而发展。 然而,青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的方针,通过重点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整体辐射与带动作用大大增强。滨江大道、青原大道、正气路、新干路、坪田路、青原山旅游通道等“五纵七横”城市路网已经形成,城区面积由3平方公里拓展到10平方公里;梅苑小区、吉安贸易广场三期、天立花园、和济置业等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井大附中、青原山中学、天立实验小学、市中医院规模日趋壮大;火车站广场、正气广场、文山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区文化两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健身馆有序推进……生活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曾经的荒山滩涂上崛起了一座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新城。 同时,该区致力于绿化配套,无论是交通干线、主道大街,还是小街小巷、居民社区、机关学府、工业园区,都为绿色所簇拥,随处可见精心布局的乔木、灌木与花草……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城区主要道路清扫保洁率100%,路灯亮化率98%以上,成为最宜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惠民众——发展城市经济,实惠共享中沐浴城市阳光如何发展城市经济,让更多的群众实实在在地受益,是青原决策者更为关键的一笔。 “吉安美食何处去,庐陵风情美食街”。每当中晚饭时候,前来这里吃饭的市民络绎不绝。可就在一年前,这一带还是房屋破旧、环境脏乱、人气不旺、门面生意清淡。如今,通过对全街的房屋进行庐陵风格立面改造,昔日的旧街已成为吉安市的美食示范街区,户均门面收入由原来的6000元达到3万多元,政府得形象、城市得品位、群众得实惠在此得到最好印证。 在城市建设中,突出商贸繁荣惠及百姓的设计理念,是青原区经营城市的又一特色。如今的青原,可谓是商贸繁荣,人旺财旺,群众实惠多多。吉安贸易广场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年成交额达40多亿元;天立精品汽车市场、和济建材市场已成雏形;200多亩的汽车文化产业园在如火如荼建设,24家品牌汽车已开始入驻;井大商业服务中心、火车站商贸城有序推进;新工业园30多家企业加足马力生产营运,吸引周边群众4000多人在此务工;楼宇经济蓬勃发展,社区服务、基层商业不断发展,呈现“多点”开花的格局。 一手抓城建一手抓经济。城市经济的发展,为青原的崛起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中国规划网南昌12月6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