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城南始建于六朝,复兴于南唐,经宋、元、明、清、民国,历十四朝至今,这里是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起源地,见证了南京城市近两千年的全部发展历程。明清时期这里迎来了历史上发展的巅峰,成为全城商业及居住最繁华发达之地。至今,老城南历史城区仍旧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格局特色。 不可能开发别墅 昨天,南京市规划局分管此项工作的副局长刘青昊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的保护理念下,老城南保护与复兴思路有了重大突破,不再考虑资金“就地平衡”及“就区平衡”,而是以保护为主,通过“整体保护,应保尽保”,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复兴模式,保护传统街巷体系、建筑风貌、名人资源;甚至连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都要传承下去。 2010年,南京新一届政府成立了城南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平台“南京城南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建设指挥部”,由分管副市长陆冰任指挥长,同时由市相关部门、相关区政府设立纯国资的操作平台,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刘青昊透露,该操作平台成立后,全面负责城南地区历史保护与复兴实施工作。 以前老城南数片地块曾经传出将建别墅的消息,到底会不会建?昨天,刘青昊表示:“老城南的保护与更新,主要是政府主导,政府花钱,不可能建别墅;近期由政府来主导建设,也没有土地出让的打算。” 重生的老城南最终建成什么样?刘青昊说,老城南将根据从档案部门查档调阅的1937年地籍图、1951年地界图等鼎盛时期院落边界的判读,去恢复街巷肌理,一个院落一个院落去复兴,提升老宅子里的卫生间等基本功能,主要用于居住、商业、文化娱乐。 非文物也要尊重 目前正在按程序上报国务院批准的新版《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确定的老城南历史城区北至秦淮河中支(运渎)、东西分别至外秦淮河、南至应天大街,占地约6.9平方公里。 昨天,专门赶至南京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飏介绍说,新的老城南规划对原历经4轮的南捕厅历史风貌区保护方案进行了优化,将重点直接“聚焦”到单体保护对象,在历史文物等法定保护对象之外,搭起了保护的大框架将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其他历史文化资源也纳入了进来,加以保护。 这样的大保护框架在全国都非常罕见,一项数据也证实了此次创举。新规划梳理出98条历史街巷,其中建议增补千章巷、平章巷、信府河和磊功巷等10条历史街巷;梳理出145处文物古迹,除了全国、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96处未列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榜上有名”,比如清代的王泊沆故居、民国的壹鉴堂等。 此外,老城南一些建筑,虽不是文物保护单位,但有保存的价值,新规划特地梳理出175处推荐历史建筑(拟保护建筑);比如东市、西市、永安商场建筑群等,要加以保护。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等3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八绝等42处定位文化资源和45处不可定位的文化资源;古井古树都在新规划保护之列。 限高度对齐历史 城市老街巷因为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等产业的绝佳载体。然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至今,六朝古都金陵却没有一条街巷能名列历史文化名街之中,这也为南京众多专家、学者所“不齿”。 上世纪80年代就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市,在专家、学者、媒体多年的呼吁之下,才于今年由市人大颁布制订了地方法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该条例即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刘青昊告诉记者,未来的老城南将严格限高,城南历史城区集庆路和长乐路以南区域新建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2米,集庆路和长乐路以北至建康路、升州路区域新建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8米。考虑到历史真实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门东、门西靠近城墙的某些用地上甚至会将新建檐口高度控制在6-7米。 新规划明确,在整治措施上,全部保留了历史街巷,“小规模”、“院落式”、“全谱式”的保护整治各类、各时期历史文化资源。“原来的老建筑是多高,修缮后的新建筑高度还需要保持原高度。”刘青昊特地解释了一下。中国规划网南京11月26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