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努力建设“人间新天堂”
时间:2010-11-21 11:2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陆晓华
|
|
本报讯(记者 陆晓华)创新完善苏南模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昨天,苏南模式与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座谈会暨《苏南模式在苏州的实践》首发式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副主任韩俊,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出席座谈会暨首发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强调,要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不断创新完善苏南模式发展之路,努力建设新世纪的“人间新天堂”。
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把苏南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提炼和总结为“苏南模式”。苏州作为苏南模式的主要发源地和实践者,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不断创新完善苏南模式发展之路,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苏南模式在苏州的实践》一书,精辟阐述了苏州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历史性跨越,系统总结了苏南模式的深刻内涵,深刻分析了苏南模式的核心是发展,精髓是创新,活力是走市场经济之路,精华是走共同富裕道路,最新发展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对推动苏州实现率先科学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玉台充分肯定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苏州是全国县域经济最为发达、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最高、农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和城乡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为全国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希望苏州在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等方面迈开更大步伐,为全国提供示范和经验。
黄莉新说,前不久,省委、省政府转发了苏州“关于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报告,这是省委、省政府对苏州发展的充分肯定。最近召开的省委全会明确提出,把城镇化战略拓展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总结苏南模式,总结苏州经验和做法,对全省乃至全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蒋宏坤在致辞中指出,苏州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基础上,充分发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三农”与“三化”互动并进,鲜明确立“三区三城”发展导向,创新、完善和发展苏南模式,走出了苏州特色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总结近几年来苏州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主要是“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目标定位。我市按照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到2012年,全市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到2015年,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空间结构更趋科学合理,城乡生态环境优美。到2020年,全面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是坚持“三农”与“三化”互动并进的思路理念。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农村产业新发展,以城市化提升农村建设新形态,以经济国际化塑造农村发展新理念,以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突破,促进“三化”向更高水平、更新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努力实现城乡之间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空间形态合理布局。全市2.1万个自然村规划调整为2517个农村居住点,超过35%的农户实现集中居住。
三是坚持富民优先的发展导向。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要求,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优化配置城乡资源,加快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并通过明晰产权、股份量化,促进农民变股民,持续增加财产性收入。全市农村“三大合作”组织累计达3043家,持股农户占92%,农村集体总资产达900亿元。
四是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关键环节。近年来,相继制定了推进“三个集中”、实施“三个置换”、深化“三大合作”、完善“三大保障”、强化公共财政支农、推进农业保险和担保、统筹城乡就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社会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投融资制度、合作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政策制度框架体系不断健全。全市累计有30多万农户、近100万农民通过“三置换”实现了居住地转移和身份转变。
五是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加强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整体设计和系统安排,统筹制定改革政策,统筹协调改革进程,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着力建设新城市、集聚新人才、发展新产业,使苏州既保持鱼米之乡优美的田园风光,又呈现先进和谐的现代文明。
市领导徐建明、王少东、周玉龙等参加有关活动。苏州日报 中国规划网苏州11月21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