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深圳规划建135公里自行车道

时间:2010-10-25 10:0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彭 琰

  记者从市发改委和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关于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介绍中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市规划建设135公里自行车道,推动慢行休闲廊道建设和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

  目标:南中国门户枢纽

  “十二五”规划我市综合交通发展目标是,全面推进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初步形成南中国门户枢纽地位,使综合交通系统成为我市的一项重要竞争力。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深圳市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深港跨界交通和深莞惠区域交通一体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交通结构得到较大优化,各类交通方式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交通出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成可以有效支撑深圳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国际航运中心

  要建设综合效益最优的国际航运中心。“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快建设完善盐田港区和大铲湾港区集装箱码头建设,完成铜鼓航道二期前期工作,完善妈湾港区等散杂货码头,推动蛇口太子湾等客运码头建设,提升客运码头功能。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全力拓展经济腹地,促进多式联运,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加强区域港口分工与合作,大力提高港口综合效益,促进港城关系协调发展。

  国际航空枢纽

  要建设综合服务最优的国际航空枢纽。“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飞行区扩建工程、航站区扩建工程以及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机场服务范围。深化与香港及周边机场的合作,加快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推动临港产业优化和升级。

  重要的国家级铁路枢纽

  抓住我国铁路高速化发展契机,通过高速铁路网络和枢纽站设施建设以及合理的铁路运行组织,将深圳建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级铁路枢纽,提高深圳对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铁路交通辐射能力。至“十二五”期末,通过高速铁路建设,将深圳的3小时铁路交通圈扩展到长沙、厦门一带,5小时铁路交通圈扩展到武汉、福州一带,12小时到达京津一带。

  巩固国家公路主枢纽地位

  逐步建立规模充足、布局合理的对外通道网络以及层次分明、高效运作、与海空港、铁路和口岸枢纽等紧密协调的公路客货运枢纽场站体系,促进城市和经济发展,巩固深圳的国家公路主枢纽地位。“十二五”期间,加快公路客货运枢纽体系建设,推进机场客运站、龙华新客运站等10个客运枢纽站以及平湖公铁联运货运枢纽站、松岗货运站等4个货运枢纽站规划建设,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协同发展,提高枢纽运行效率。

  深港交通:大容量高效能

  创建“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大容量、高效能的口岸枢纽体系,提供更紧密和更方便的跨界交通联系,为深港共同构建世界级都市区提供内部交通衔接条件。“十二五”期间,加快深圳北站、福田站铁路口岸建设,加快福田口岸和皇岗口岸的设施资源整合;加快莲塘公路口岸规划,形成深港跨界公路交通“西进西出、中进中出、东进东出”的总体格局。

  深莞惠交通:完善协调机制

  完善协调机制,统一发展思路,优化深莞惠区域城际轨道、道路交通、管道等设施布局,建设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交通服务、技术标准全面一体化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十二五”期间,系统开展规划研究工作,协调城际轨道、城市轨道线站位布局,加快规划建设进度;完善区域性干线道路建设,加强道路网络对接;加强跨界客运公交化运营合作,加大力度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进一步加强服务区域和城市的管道建设。

  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十二五”期间,加快沙河西路快速路改造、新彩大道等道路建设,加强西、中、东二线走廊上的通道建设,支撑特区一体化发展;推进沿一线快速通道、红荔路西延、侨城东路北延等道路建设,优化道路网络布局、改善道路交通拥堵,综合提高原特区内道路交通品质;推进兴海大道、妈湾大道、龙盐快速路、南坪二期等疏港货运专用通道的建设,建立疏港快速通道体系,提高港口的区域辐射力;推进光明新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城等新城道路体系建设;优化梅林、布吉、南头、新城四个联检站和24个二线交通耕作口的交通环境,提升二线关功能,优化场地空间布局;开展轨道走廊交通疏解道路建设、疏解道路恢复工程以及车站核心地区道路网络建设与改造工程,与轨道交通紧密协调,共同打造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打造“公交都市”

  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推动深圳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公交都市”。“十二五”期间,推进轨道二期工程建设(2、3、5号线,1、4号线延长段),确保按期通车,全面启动轨道三期工程建设(11号线、9号线、7号线、6号线、8号线)工作,到“十二五”期末,形成6条线、约229.5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加强管理缓解拥堵

  “十二五”期间,大力提升交通系统管理水平,开展交通拥堵管理工作,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居民选择合理出行方式。

  建立安全、宜人的慢行交通环境,打造以人为本的交通体系;建立健康、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交通系统。

  “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135公里自行车道,推动慢行休闲廊道建设和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进一步加强交通系统节能减排,鼓励清洁能源汽车应用。

  (责任编辑:杨宇飞)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