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13天内,有三家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都提及要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问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财政和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均认为,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造成了中国的“伪城镇化”或“不完全城市化”。(10月5日《新京报》)
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化、城镇化,最终的目的便是让广大普通百姓都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享受国家经济繁荣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在改革中分享成果,在成果中得到幸福。在笔者眼里,最美的城市化发展,并不是耸立了多少栋雄伟高大的建筑来掩饰背后虚假的繁荣,城市化的结果也并不是让所有农村百姓都拥有城市户口,而是应根据城市化建设的标准,加强各地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让生活在农村的百姓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气息,享受和城里人一样便捷的交通、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较高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 一味的谈城市化将农村人口转变成城镇人口,就目前情况而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距拉大的事实,大量居住于城市的农村人口“不能同等享受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便是最好的例证。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一味的推进农村城镇化,镇乡城市化,假如监管不力、领导干部理解领悟不当,就会出现为了基础建设而建设的情况,为了政绩工程而忽视当地当时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所在。“伪城市化”和“伪城镇化”的出现是没有找到农村发展的关键点与契合点。 固然城市化发展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近几年一些领导干部总喜欢建设“政绩工程”“山寨工程”,这从思想和行动上就忽视了民生利益所在,“伪城市化”“伪城镇化”和许多形象工程的出现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伪城市化”和“伪城镇化”的出现是盲目发展的结果。假如不改变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要谈真实的城市化就难了。 笔者认为,发展城市化使广大农村百姓也能享受城市所拥有的各类公共服务,就目前而言,加强新农村建设是一条不错的途径。加强新农村建设可以将城市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合理的联系在一起。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初衷并不违背,甚至是一个统一体。发展“伪城市化”“伪城镇化”不如直接将钱投向农村。农村各项建设发展完善了,距离健康的城市化还远吗? 就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来说,这里有许多新农村建设的项目,随着新农村建设脚步的加大,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许多居住在农村的百姓不愿将户口迁到城市,而居住在城市的居民却原将户口迁回农村,农村百姓并不羡慕城市生活,而众多城市居民却向往农村生活。原因很简单: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甚至与城市生活一样。 假如农村百姓的生活与城市一样,不也可算另一种很美的城市化吗? 中国规划网武汉10月8日电 (责任编辑:杨宇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