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中国进入大移民时代是大背景 中国大移民潮的涌现,源自三大诱因:一是农村经济改革第一阶段的成功,使农业人口中富裕青壮劳动力大幅度增加,走进城市,是这些富裕的青壮劳动力增加家庭收入的唯一出路;二是大批农村青年及中小城市青年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之后,选择留在城市就业或创业;三是在农村及中小城市成功创业者,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之后,开始选择在大城市再创业或定居。在总体上形成了从偏远农村向中小城镇移民,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移民,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移民的基本格局。 中国移民潮在扩张的同时,其流向也趋于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集中。经济发达省份是接受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2000年以来,全国总流动人口中,有1.5亿人流向沿海地区,占全国流动人口的58. 3%;有1/4强人口流向中部地区; 从各省情况看,流动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有流动人口2530万,占全国流动人口的17. 5%。流动人口规模居前5位的还有江苏、浙江、山东和辽宁。从流动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比重看,前2名的省市是北京(34. 2% )、上海(32. 8% );其后是广东、天津和浙江。流动人口比重在10%以上、已经进入移民时期的省区还有辽宁、江苏、福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海南、宁夏、青海和新疆,共16个省市区。 在全国大约2亿左右的流动人口当中,属于近邻流动的人口达6563. 4万人,占45. 5%;中程流动人口为3633. 8万人,占25. 2%,两项合计占总流动人口的70. 7%。其余29. 3%的流动人口属于跨省区的远程流动,共4241. 9万人,其中邻省流动人口1925. 8万人,占45. 4%,非邻省流动人口2316. 1万人,占54. 6%。 上面的数据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对于移民潮的吸纳能力就越强。而沈阳自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大战略之后,其产业格局、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及城市吸纳能力的迅速提高,成就了沈阳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前景及良好的发展现状,也就逐渐成为大移民潮聚集、涌动的重要城市之一。 据本刊初步调查,沈阳的移民及流动人口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智力型移民,主要是由各周边城市及东三省各大城市在沈接受高等教育后的毕业生、研究生组成。他们95%以上均选择在沈阳就业、创业及定居,这类移民信念坚定,属于“人口红利”类在沈阳近200万的流动人口中,约占3.2至3.5成左右,第二类是经济移民,同样以沈阳周边城市已经完成基本积累的成功商业人士组成,他们均携带着大笔资金进入沈阳,一是通过购房定居,完成举家迁徙到大城市的梦想,二是将在沈阳再投资或再创业,这批定居沈阳信心十足并能够给沈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利好的人群,约占流动人口总量的0.8至1成左右;第三类移民则是大量的农民工,现在的农民工已经出现了一大批二代农民工。尽管这类移民达成成为沈阳新市民的愿望要艰难得多,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熟悉了城市生活,与父母们成长的农村几乎失去生命的关联性。这些人即使不能达成成为沈阳新市民的夙愿,也决不会返回到农村功原户籍所在地。 沈阳同京、沪、深等一线移民城市的比较 北京:永远的移民引力场 北京的移民潮从1949年以来一直未曾停止。只不过移民的成分和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1979年到开放前基本上是“政治移民”,开放后,北京又增加了经济中心的功能,由政治中心的权力辐射而带来的经济利益,成为新一批移民进入北京的原动力。北京现有人口约1400万,外来人口约300万。新的移民到达北京,由于他们已经在经济领域、科技领域一些新的主导行业如IT业等发挥了绝对的作用,使得新北京的文化与传统的北京文化发生了变化。北京确实是一个充满了诱惑力的城市,她不同于80年代的广州、深圳,也不同于90年代的海口、上海,她是一个永远的引力场。而北京新移民最庞大的人群之一就是艺术移民,从影视表演、影视制作到音乐人、歌舞表演、器乐演奏等等不一而足。据北京某媒体披露,所谓的北漂艺人竟然达到三十万左右。 上海:敞开大门迎移民 上海这座中国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势力和综合势力最强的城市,素有“东方巴黎”之称,全球83个主要城市中,上海排名27位。上海全市总人口约1500万,外来人口约400万。从1994年4月开始,上海实行 “蓝印户口制”——凡在上海购买40万元商品房或投资20万美元,可申请常住户口,上海敞开了大门迎接外来移民。外地来沪的大学生是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村或是某个宁静的城市走出来,通过大学生活的媒介,在上海找到位置,这是一个在很多年轻人身上一次次重复的过程。近五年,大学生留沪成为潮流。另外近些年从邻近的华东地区流入上海的人口高达298.41万人,占全部外来人口的77.1%。其中安徽省来沪人口最多,占全部外来人口的1/3。外来人口主要是15到44岁的青壮年,总数有301.71万人,占总量的4/5。另外外来投资者和商务人群也是上海移民族的主力军。上海是全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在沪务工、经商,所以外来人口中从事经济活动人口居多,占总量的73.4%。他们为上海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深圳:最彻底的新兴移民城市 深圳是中国最完全的一座移民城市。这个由渔村发展成的年轻城市汇集了各色人群,在深圳的最初城市形成中,处于初级工作状态的劳动力和脑力劳动者大约各占一半。在全市现有的453万总人口中没有户口的外来移民约占去了200万。年轻、没有负担是这座城市的最大财富,富有创造力的精英们和富有冒险精神的农村青年,还有富有商业创业精神的商人创造了这座城市。20世纪80年代,是深圳形成和发展的高峰期,由于政策上的优惠致使这座“允许犯错误”的城市许多禁区被打破,加上靠近香港的地源优势,毫无疑问都促使这座城市的形成。自从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许多中下层人士沦为“三输” 的境地,他们不仅输了生意,输了股票,更输了房产。手头上仅余的一二百万资金在香港打天下较为艰难,于是他们把希望的目光投向方兴未艾的内地市场,其中首选是深圳,因其时空距离最近且生活方式相似而成为首选之地,所以不仅港人北上置业掀起风潮,而且相当一群港人中存在着“深圳情结” 他们更加珍视在深圳重新生活和创业的机会。20世纪90年代后,深圳开始趋于定形,最初的移民成了固定人群,不再是大结构调整,已形成稳定的人口输入模式。 可以肯定,京、沪、深与沈阳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而明显的差异。 首先,新移民大潮是从“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开始的。继而带动了珠三角经济的飞速发展,掀起了涌动全国的移民大潮。 而上海浦东的开发则成为长三角地区涌动大规模移民潮的发端。 沈阳则在从中央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的热潮中开始酝酿历史上第二次大移民潮的到来(第一次始于清末民初的“闯关东”)。经过近一周时间的走访调查,本刊大致总结出这样几点—— 从中部城市群向沈阳大经济区的历史性跨跃 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工业门类齐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50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抚顺、鞍山、本溪、铁岭、营口、辽阳等。早在本世纪初,辽宁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但由于客观环境的阻碍,这一战略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直到2010年4月,沈阳大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最终获得中央政府的首肯,局面方为之大变。城市的优势资源再不是单挑独斗而是由于战略格局的变化带来了巨大的聚集效应,再加上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强力辅助效应,沈阳对于新移民的吸纳能力渐渐强悍。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跃。沈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 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沟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正在开发建设的营口新港和锦州港,距沈阳均不超过40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东北中心城市的沈阳,对周边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有人说,北京是全中国的北京,上海是全世界的上海。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沈阳是全辽宁乃至东北的沈阳呢? 从重工业基地向大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成功转型 沈阳作为东北区域的经济中心,为新移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与巨大的发展空间。百事、丰田、西门子、SK、三菱、宝马、米其林、佳能、可口可乐、飞利浦、麦德龙、松下、惠普、杜邦、沃尔玛……在沈阳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举不胜举,“在沈阳从来不缺少机会” 是绝大多数有理想、有志气的沈阳新移民的共识。从农民工到私营企业主,从蓝领到白领,再从白领到金领,从两手空空扔、的大学毕业生,到获得巨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只要你有能力,有智慧,更有毅力,就有机会等着数以百万计的沈阳新移民。作为振兴东北的先行者,沈阳的经济活力重未被质疑。作为东北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也给更多人提供了工作的机会。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内外的热钱仍流入沈阳,可见,这里也是投资的热土,创业者大展宏图的大舞台。 房价的吸引力占据主导地位 商品住宅价格明显低于同类省城市,且涨幅平稳,是沈阳吸引新移民大潮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以现供职于某杂志的李先生为例,他已经在沈阳自谋职业多年,妻子在本溪某国营企业退休后,将其原来在本溪城市中心区域的住宅卖掉,又在沈阳买了一户使用面积为132平方米的复式住宅,携儿子儿媳及早已退休的老母亲一起移民沈阳,不仅居住条件大改善,更令李先生一家惊喜的是,他们不仅没有增加买房的支出,且有剩余用于装修,另以喜剧大师赵本山众多的弟子为例,这些弟子几乎百分之百在沈阳购置的房产,其中许多原为农民的二人转演员眨眼之间成为沈阳新市民。 概括起来,沈阳由辽宁中部城市群跃升为沈阳经济区,呈现出强大的聚集效应;已经成为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主,省内其他城市为辅的新移民城市。沈阳在东三省、包括内蒙在内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已经确立,东北亚经济中心城市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雏形已经显露,占据这一新的经济制高点正在成为许多国际品牌企业和金融机构最重要的战略选择。较低的房价和平稳的房价涨幅则是吸引新移民定居沈阳最本质的原因之一。 沈阳大经济发展战略前提之下,城市资源的深度再整合,更是有效提升了沈阳城市的吸纳能力。 另外,沈阳市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出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将沈阳发展成为一座拥有1000万人口规模的大都市。而沈阳目前的城市人口总数约在776万左右,仅在2005年至2008年的三年时间里,沈阳人口就增加了36万人,其中外地迁移人所占比例超过九成。但是在这776万人口总数中尚有260万左右的农村人口。这表明,即使在这5年期间,沈阳全部完成了城市化进程,人口总量也难以达到1000万。将新移民人口真正重视起来,给他们以完全、完整的市民身份与地位,吸纳更多的新移民进入沈阳并切实鼓励他们成为沈阳的新市民,才是根本。(黄进 阿俚 李俊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