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北京何时建成“世界城市”?

时间:2010-06-23 08:54来源:未知 作者:李乔

北京鸟巢

北京天坛祈年殿

著名城市专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资料图片)

  5月31日,《北京日报》发表连玉明教授一篇新论《重新认识世界城市》,引起关注。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世界城市后,我们对世界城市确有一个重新认识的问题。比如,什么是世界城市?北京为什么要建设世界城市?北京需要什么样的世界城市?北京什么时候可以建成世界城市?北京怎样建设世界城市等等,这些问题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更是认识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为此,《北京日报》记者对著名城市专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连玉明教授进行了访谈。

要尊重规律,不要“盲人摸象”

  记者:现在我们谈论最多的世界城市,如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它们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城市?这些世界城市又是如何形成的?

  连玉明:从伦敦、纽约、东京发展的历程看,世界城市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产物,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西方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力量推动下,自发培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这些城市的特征进行学术上、理论上的分析和概括后,提出了世界城市的概念,并总结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些城市形成的背景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规律。概括起来说,一是世界城市往往产生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区域,二是世界城市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于世界城市区域体系的强大支撑。这些规律对我们的启示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要抓住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和中国加速崛起的重大机遇。更重要的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需要构建世界城市区域体系,这个区域体系不是京津冀,而是环渤海。环渤海都市圈的崛起必须有龙头城市的带动。这个龙头不仅仅是北京,也包括京津地区。构建京津大都会,共同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大课题,也是建设世界城市必须遵循的规律。这一点是绕不过去的。

  记者: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后,最重要的事情是干什么?在哪些方面需要大胆突破?

  连玉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当前的任务首要是要解决好认识上的问题。也就是说,对世界城市的理论要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认识。解决好认识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控制力和影响力是世界城市两大核心功能。从理论层面上讲,这是完全正确的、科学的一种表述。而从现实层面讲,控制力这个概念就需要再推敲,因为从国际舆论导向、对外政策方面也许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或误导。当然,科学地认识世界城市,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际上,世界城市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解放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具有国际思维和世界眼光,需要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找需求、找差距、找问题、找标杆,需要我们科学地借鉴国际经验和最大程度地吸收世界文明成果,需要我们在理论认识、体制机制、政策策略方面大胆突破。一句话,世界城市,就是世界的城市。建设世界的城市,要尊重规律,不要“盲人摸象”。

要发挥优势,不要“揠苗助长”

  记者: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有哪些优势?这些优势如何才能转化为推动世界城市建设的现实动力?

  连玉明:概括起来讲三点:一是北京是国家首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把这种优势变成建设世界城市的强大推动力,还需要把世界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还需要中央各部、委的政策支持,需要加强与央企的合作和项目支持,需要借助于首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二是北京是文化名城,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优势。这种优势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要看能不能把古都风貌保护提升到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地位,能不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性产业,能不能把国际文化交流作为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核心,能不能把世界级的文化地标作为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制高点;三是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具有国际知名的品牌优势。把奥运转化为品牌,把品牌转化为优势,需要深化对“三个北京”发展战略的认识和实践。“人文、科技、绿色”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灵魂,也是我们建设世界城市独特的财富和优势。当然,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依赖于中国的加速崛起,这是我们最大的、最本质的优势。

  记者:您认为,北京什么时候可以建成世界城市?大致需要多少年?

  连玉明:从发展形态上讲,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这是市委主要领导对世界城市最重大的一个表述。选择世界城市,实际上就是选择世界最先进的发展理念、最创新的发展模式。这种理念和模式是长期的、持续的。从发展阶段上讲,我建议“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以“三个北京”发展战略为核心,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第二步到2030年,初步形成世界城市基本框架;第三步到2050年,基本建成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首都特点的世界城市区域体系。总的讲,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能等,但也不能急。要发挥优势,不要“揠苗助长”。

要承认差距,不要避重就轻

  记者:如果把现在的北京与国际公认的世界城市,如伦敦、纽约、东京作比较,您认为北京有哪些差距?

  连玉明:由于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所处的时代背景、发展模式的不同,差距肯定是有的。我们也必须承认差距。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大大缩小了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的差距,这一点我们也必须承认。实事求是地讲,如果讲差距,这种差距不是硬件上的、表面上的差距,而是软件上的、内涵上的、品质上的差距。在硬件方面,比如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上不是北京与纽约、伦敦、东京有差距,而是它们与北京有差距。但从软件上看,如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人文素质、文明程度等方面,我们与它们比差距还很大。比如交通,在美国,车见到人一定会减速,而在北京,车见到人一定会加速。又比如,美国的酒店一般没有洗漱用具、拖鞋,房间的开关很多,但每一个开关都很小,只有小拇指1/3大;而我们的酒店却是应有尽有。再比如,美国酒店的卫生间,无论水龙头还是冲水马桶,节水设施科学、合理化的设置,处处都体现着他们的节能意识,即使是一瓶矿泉水,它的瓶盖也只有不到1厘米的厚度,而我们在这些方面就相对要差一些。这些差距不是表面的、外在的,而是理念上的、内涵上的、品质上的和素养上的差距。这些差距是难以用指标衡量的。可以肯定地讲,我们的差距关键在软环境,核心在软功能,根本在软实力。

  记者:您对指标体系怎么看?或者说,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需要一套怎样的指标体系?

  连玉明:指标体系是对世界城市评价的一种方法和工具。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建设世界城市是有帮助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把这种方法和工具当成目标,或者“避重就轻”地选择了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指标的话,那就变成了一种幼稚。

  世界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对这种开放、复杂的巨系统,不能定量化,更不能唯指标化。如果把评价作为一种尺度,我认为也需要建立定性、定位、定量和定策相结合的“四定综合评价法”。定性就是看世界城市的核心价值;定位就是看世界城市的结构功能;定量就是看世界城市的指标体系;定策就是看世界城市的政策策略。这四个价值取向才是世界城市科学的评判标准。

  要科学借鉴,不要简单仿效

  记者: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该向纽约、伦敦、东京等先进的世界城市学什么?

  连玉明:建设世界城市我们需要学习,也必须学习。但这种学习不是盲目的、简单的、表面化和形式化的仿效,而是有针对性、系统的、实质性的科学借鉴。我们不需要什么都学,而是缺什么补什么。

  概括起来,我认为学习世界城市的先进经验,一是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二是科学的城市管理模式,三是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四是和谐的社会人文关怀等。最值得借鉴的是政府如何为公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最值得学习的是公民如何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不断学习和借鉴。

  记者:您认为,世界城市建设如何才能凸现中国特色?

  连玉明: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强调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首都特点。我认为,所谓时代特征就是抓住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最大程度地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最大程度地整合和配置全球资源要素,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所谓中国特色,就是构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世界城市区域体系,以京津为核心,推动环渤海都市圈的加速崛起;所谓首都特点,就是深化“三个北京”发展战略,把“人文、科技、绿色”真正变成为建设世界城市的独特优势和强大动力。(记者李乔)

    专家纵论:北京离世界城市还有多远 路径何在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