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生态城市 > 生态环境 >

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成都城乡规划亮点

时间:2015-10-21 07:56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汪志民
    10月18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城乡发展规划与管理研究中心、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城市规划协会联合协办的“第三届中国城乡规划实施学术研讨会暨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成都年会”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高校的有关专家、国内部分城市规划院所的负责人等齐聚成都,就涉及城乡规划的多方面内容“论道成都”。
  在此次论坛中,设置了四个主题论坛,演讲主旨分别为《四态合一——成都规划实践再出发》《成都轨道交通规划与实施》《环城生态,绿色天府——成都市环城生态区规划立法保护实践》《诗划乡村——成都市乡村规划与实施探索》。通过实地考察、主题论坛等,与会专家分享了城乡规划的成都思考、成都特色、成都路径以及进展情况。




    关键词一:生态建设
    点位呈现:花、木、湖、水、草,组成了一幅巨大的山水画;湿地林水相映、水系相连、绿道穿梭,展现出了灵动之美——这就是位于锦江区的白鹭湾生态湿地。该湿地是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的启动项目之一,面积约3260亩,其中水面约1000亩。湿地遵循自然性、保护性、可持续的理念,结合区域地形地貌,展现生态休闲水生作物区风貌。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成都市民最喜爱的“城市生态名片”。
  专家声音:王富海(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生态本底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很高兴看到成都在这一方面一直非常重视,并且做了很多实事。这次参观的湿地公园让我印象深刻,这里不仅富有人文气息,而且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一个城市,只有把人工建设与自然生态本底完美结合,才可能是一座宜人的城市。
  进展点击:
  为稳定“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的全域生态格局,我市正着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目前此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时着眼于生态保护、景观塑造、建设项目规划引导与控制、项目负面清单等方面的研究,正加快制定生态地区规划技术管理规定,以期规范生态地区规划建设管理,实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满覆盖。其中两山指龙门山和龙泉山,是我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资源;两环指环城生态区和二绕两侧各500米绿化带,其主要功能是防止城镇圈层式摊大饼发展;两网指市域水网(岷江和沱江水系)和绿道网,是串联城市和乡村生态空间的纽带;六片指六条城市发展走廊之间的楔形绿地,主要功能是防止走廊之间连片发展。
    关键词二:新农村建设
  点位呈现:面积46亩、位于蒲江县甘溪镇的明月国际陶艺村,规划依托茶山竹海古窑,在原有林盘改造的基础上,以187亩手工艺产业创意园区为核心,引进知名陶艺家、艺术家、收藏家,形成以传统手工艺为特色的艺术家集群和文化创意集群,同时打造成为人文生态度假村落。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座瓦窑山,两口老窑子;四个陶品牌,六个博物馆;八个工作室,一条绿环线;一个微聚落,两个大社区”的新型文创项目格局。
  专家声音:叶裕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都市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比较全面、系统,体制、机制比较到位。成都探索推广的“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建设模式,是农村现代化的空间构建,也体现了经济、文化等协调构建的规划思路。在成都的新农村建设中,群众的诉求可以得到体现,其实施过程是上、下合作治理的过程。
  进展点击:
  近年来,我市探索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建设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五个坚持”的规划路径——坚持规划先行,实现规划一盘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保改建”;坚持综合治理,提升农村环境品质;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新村建设;坚持特色保护,注重农村文化传承。其中从今年开始实施的“保改建”将以前的“拆改建”进行了优化,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民居,严格锁定保护。同时,形成了“五个一”的管理方法,保障乡村规划实践的持续提升:“一支队伍”——强化乡村规划师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指导,“一套标准”——提供乡村规划技术支撑,“一套制度”——保证乡村规划实施效果,“一笔资金”——保障乡村规划实施不断深入, “一套机制”——保障规划实施不走样。
    关键词三:轨道交通
  点位呈现:
  今年7月25日,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正式开通试运营。该线路是连接成都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两个“主极核”的重要纽带。其开通试运营后,成都地铁线网中目前最为重要的“十字骨架”将更加完善,地铁在天府新区的服务范围将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将更快捷地连接成都中心城区与天府新区,同时有力促进天府新区发展提速、推动沿线经济繁荣,从而加快形成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城市发展格局。
  专家声音:赵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轨道交通作为治疗城市交通“拥堵病”的一道良方,应该分阶段、按规划实施。成都提倡发展多制式的轨道交通,体现了多层次的发展思路。而新区建设之初率先进行轨道交通建设,也是我们所提倡的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
  进展点击:
  按照实现“中心城区加速成网,天府新区核心成网,两核互动加强,放射骨干形成,全域基本覆盖的综合轨道交通体系”的战略目标,并按照将轨道交通与城市相融合特别是与城市产业、城市交通、市民生活相融合的理念,我市正在加快各个层面的规划工作。按照规划,我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将在目前“环放”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规模、密度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天府新区核心成网,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为避免出现中心城区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在轨道建设过程中导致道路重建、交通拥堵、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结合较差等诸多问题,因此,将尽快构建天府新区核心区轨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环+放射”结构的轨道交通线网。
    关键词四:独立成市
  点位呈现:去年1月,市中心某知名商场在我市二圈层的第一家店温江店开业,这家店的开业,在为周边群众带去更多便利的同时,其实正在加强温江区“独立成市”的一大要素——拥有功能强大的城市中心。独立成市的规划标准包括产城融合的城市功能、功能强大的城市中心、特色鲜明的城市形态、点到点的交通连接、公交主导的城市交通、完善的公共服务、宜人的人居环境等。
  专家声音:施卫良(北京市规划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独立成市是一个很好的规划理念。“摊大饼”式的传统规划思维,很容易使特大中心城市陷入“大城市病”的困局。按照“独立成市”的思路,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市,要形成自成体系的城市构架,合理分工各自区域内的交通、人口、功能和产业,在有效疏解中心城区压力的同时,也使城市群实现合理经济规模,能够自然循环。
  进展点击:
  “独立成市”是指按照功能完整、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相对独立的原则和“TOD”模式,规划建设特大中心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独立成市强调中小城市自身功能、配套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强化通过快速轨道交通实现与特大中心城市之间点到点的快速交通联系。围绕交通枢纽组织城市内部相互衔接、自成体系的交通系统,构建半小时通勤交通圈,尽量减少与中心城市的通勤交通。市规划局已制定了“独立成市”规划标准,从体现产城融合的城市功能、功能强大的城市中心、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特色鲜明的城市形态、小街区规制、公交主导及与中心城市之间点对点的快速交通联系等方面入手,指导市域各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规划建设。
    关键词五:小街区规制
  点位呈现:一个街巷交织的片区,各种商铺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通畅的小街道可以方便地为大马路分流,减少交通压力。小街区规模适宜、呈开放式,有各种服务配套,就像细胞一样,能促进城市的活力。“小街区规制”的内涵是小街区、大规划,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新理念,致力于打造更宜居、更绿色、更方便、更邻里的社区形态。
  专家声音:谭纵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城市从发展数量到提升质量的过程中,道路格网和街道格局将不断加细加密城市的微循环,这符合城市交通疏解的要求,也更加体现人性化。小街区规制是符合这一理念的。合理的城市中心区交通,应是“分级分类,各自成网。既有便于机动交通的点对点的快速路,又有一些小格网,方便生活。成都现在都还有很多小街区,可以说目前的“小街区规制”也是一种提升式的传承。
  进展点击:
  今年1月20日,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的要求,市规划局与市级有关部门立即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已于日前制定完成《成都市“小街区规制”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同时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市规划局正在抓紧完善“小街区规制”示范区的规划编制,预计2015年10月底前完成,2015年12月底前各相关主体启动建设。通过示范引导,不断完善管理技术规定、规划措施和建设模式,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加强分类指导,全面施行。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