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镇文化 > 古镇风俗 >

今天古镇猜谜

时间:2011-08-29 16:5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付灿华

    近日,一朋友去某知名古镇旅游后寄来丝巾、挂坠各一,让我据此猜猜他的旅游目的地。我国的古城、古镇、古村不少,为人熟知、引人常去的无非周庄、乌镇、西塘、宏村、凤凰、平遥、丽江等,但笔者恁是对着那丝巾与旗袍毫无头绪、一筹莫展,因为它们似乎可以来自其中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合情合理。

    无独有偶,在某地方卫视近期播出的一档文化节目中也出现了同样的情景。参与节目调查实践的浙江大学学生也带着一件印染旗袍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阮仪三提了相同的问题,同样令教授犯难。

    这种猜谜无果的感觉在每个旅游者身上几乎都能找到共鸣。古城古镇因为独特的景观氛围、建筑风貌、文化背景吸引人们趋之若鹜,但是去到当地后便发现,几乎所有的街巷都变成了商铺,而所有的商铺又都在高价贩卖着与其他地方同样的商品,毫无地方特色可言。这也令浙江大学学生总结出了古镇旅游“老三样”:荷包、印染旗袍、麦芽糖。

    事实上,名城名镇名村的经济魅力已然显现,地方政府与原住民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便介绍,2010年周庄因旅游受益20亿元,其中有16亿元归属当地老百姓,经营家庭旅馆收益不菲。

    古城古镇的保护令一大批珍贵的历史遗存得以保留,避免了成为工业化、城镇化牺牲品的命运,但在如潮似涌的现代商业中,消费古城势不可挡,而对过度商业开发的担忧和痛心也遍及知名专家与到访的普通旅游者。猜谜游戏的背后,是古镇保护、开发、商业经营的尴尬。

    在发展旅游获得经济利益、政治业绩的功利驱动下,不少地方政府对有历史价值、无明显经济效益的遗存大肆拆毁,对游客较多的则盲目扩大、改造、重建“假古董”,在这种偏离的逻辑原点下形成的保护与开发,必将输给商业利益。

    而不管是基于保护还是基于利益,进入规划、开发环节后,又往往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的通病,导致古城古镇古村文化魅力衰减,“千城一面”的现象不仅仅在新城开发中出现。

    商业开发下对原住民生活方式的保留同样是难题。节目中得知,不少乌镇原住民被安置出景区,而老房子一是经过改造后贵了,二是必须按照统一要求做成旅馆或酒店,三是要接受各种的统一管理,失去了原有的居住方式,不自在了,人们也就不愿回来。过度的开发抽掉了生活之美,也就抽离了古镇的灵魂,当古镇不再是古镇人的古镇,当古镇里住的都是商人与小贩,其地方特色的泯灭也不难理解。

    面对这些尴尬,阮仪三痛斥:“商店可以少开两家,旅游业可以以后再发展,问题就是开发商太懒,只看眼前的利益”,但是,“击以猛掌促其觉醒,徒留我的呼喊而已。”

    消费古城趋势不可阻挡,也同样不可逆转,老建筑、历史氛围只会越拆越少,也越来越珍贵,合理、适度的开发成为难题。守望古城古镇古村,是守望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但愿这些记忆不致在商业消费里消失殆尽,也期盼古镇猜谜游戏早日结束。中国规划网北京8月29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