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镇文化 > 古镇风俗 >

上清古镇风俗

时间:2009-12-18 10:38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上清古镇不仅山清水秀,而且民风纯朴。镇上的人们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千百年来,他们流传和保留了许多民情风俗。
    每逢谷雨时节,上清周围的山林烟笼雾锁。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茶叶,味道自然清香怡人。镇上的居民把自采自制的“谷雨茶”当作上品,客人来了,首先是“吃茶”,成为一种习俗,并逐渐扩展到定亲办喜事,桌上摆上糖果、糕点,诸如麻片、灯芯糕、板栗干等,每人一杯清茶,称为“茶食”。谁家来了客人,左邻右舍都端来一大碟果子,桌上摆得满满的,让人感到邻里和睦的浓浓乡情。
    上清一带男女定亲叫做“看主家”。男方同意后,女方父母择吉日带领女儿、亲戚到男方家里“看主家”。男方要放鞭炮迎接,并准备糖果、糕点,摆放在拼拢的几张饭桌上,双方父母和亲戚依次而坐,商议婚事。男方相好的街坊邻居也要“传茶”,送来食物。双方结成儿女亲家,男方则大摆宴席,称为吃“成事饭”。
    女儿要出嫁了,有哭嫁的风俗。新娘离开父母?远嫁他乡,要向父亲和亲戚哭别。女人们哭成一团,哭声带着地方音调,如同歌唱,而哭唱的歌词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是现编现唱的。哭嫁时,许多人围观着,从哭词中品味出新娘对娘家父母的深厚感情。父母和亲戚依依不舍地叮嘱新娘,并送给红包,作为“压箱钱”。然后新娘到厅堂跪拜祖宗和父母,作为对娘家最后的辞别。辞堂后,由舅舅抱着出门上马或上车。
    婚后第二天一早,男方家打麻糍作为点心招待宾客。打麻糍也是镇上传统的饮食习俗,别有风味。镇上办喜事一般都打麻糍。打麻糍要先把糯米浸好,然后放在饭甑里蒸熟,倒入石臼中,一人用木槌打,一人拨动。打好后放入盆中,拧成个数。伴麻糍有用豆粉的,也有用磨碎的芝麻拌上白糖的,也有用红糖、蜂糖拌的。
    结婚第三天上午,新郎陪新娘回娘家,新娘的娘家放鞭炮,办酒席,迎接新郎新娘,称为“转面”。
    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夫妻二人去女方父母家拜年。女方的街坊邻居有端果子来吃茶的,也有请新郎新娘吃饭的,男女老少都叫新郎为“新姐夫”。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独特的风情习俗,为文化的沿袭和传承创造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载体。
    上清古镇春节跳龙灯为节日增添了热闹的气氛。正月初一,吃过早饭,大人小孩都出门看灯。灯到来之前,都由下帖子的先到各家各户散发帖子,是亲戚的下“全帖”,还要招待吃喝,出灯的村要做记录,写下谁家招待、点心名称和菜的种类。这正是:正月正,跳龙灯,小街小弄锣鼓喧;龙灯上下舞,风调雨顺把劲鼓。
    正月初一,各家各户不动剪刀,不用针线,不打骂孩子,体现出祥和与吉庆。初二日,亲戚邻里往来,新女婿上岳父母家“上门”,拜年的礼物多为熟肉、糖、果子、糕点等,长辈收下肉、糖和少量果子,但糕点是不能收的,因为糕与“交”谐音,收了糕,则意味着断了交情。收了礼物,长辈也要备些“回篮崽”的礼物,象征着礼尚往来,常来常往,感情不断。
    经历了世事沧桑,就自然多了一点平常心态,而行走于古朴的上清古街,观赏古镇质朴的民俗,品味古镇厚重的文化,你会感到平静安宁的生活恰似一坛谷酒,一见到这古镇人事的祥和,和“丰年留客”的纯朴,就会有一种陶醉的感觉,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返朴归真吗?
    对游客而言,吸引他们的,不仅是古镇的“形”,更重要的是古镇的“神”,是“小桥流水”之外的“人家”——古镇蕴含着的传统文化趣味和处世哲学,一种在大都市难以寻觅的富有人情味的世俗生活。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