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镇文化 > 古镇产业 >

凤凰城在古城保护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时间:2012-03-09 16:49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 作者:为之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自然景观、人文资源、民俗文化以及深厚历史积淀相结合的产物。湘西凤凰正是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在旅游大开发的背景之下,寻求旅游开发和古城保护的协同发展,就要以整体保护为原则,结合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保护自然资源与合理开发利用人文历史资源,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古城未来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周庄率先发展了旅游业,带动了我国古镇旅游开发的热潮。随着旅游产品开发的纵深发展和媒体的宣传推介,古镇的巨大魅力逐渐被人们了解。于此同时,城市化的扩张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愈发渴望“感受自然,回归传统”,古镇则以其悠悠古韵和淳朴的生活气息,满足了人们的这一心理需求。各色古镇蜂拥而起,其中少数民族特色的古镇,以其独特的人文观照,水土韵律,吸引着四方来客。

  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是一座淡然而不失多情,静谧却又充满浪漫情调的古镇。南华山脚下的沱江水,缓缓流淌了数千年,也哺育了这座人文古镇数百年。沿着江边一路前行,触摸那一段段斑驳石墙;或者泛舟沱江随波而下,感受历史古镇的淡雅古朴。正是这样一座魅力古城,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参观游览。自从凤凰古城被开发作为旅游古城以来,经过短短几年时间便已经发展成了中国旅游业的一颗璀璨新星。

  然而,事物的发展都带有两面性,当我们大肆宣传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各种优势时,却也开始无法回避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过热”的问题。比如凤凰古镇面积大概1. 8 km2,每年却要接待游客约600万人次。旅游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许多古镇长期处于高负荷的运转状态,将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资源、人文资源造成明显且严重的破坏。

  “旅游过热”对凤凰古城发展的影响

  凤凰地处湖南省西部边缘,古时作为军事驻地而存在,是湘西的军事、政治中心,早先称为镇竿,后改名为沱江镇。湘西凤凰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镇内聚居着众多少数民族,尤以苗族和土家族为主。两个古老的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古城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和建筑文化,让这颗“湘西明珠”充满独特的民俗风情。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凤凰古镇的发展,同时旅游广告宣传也可以增大凤凰的知名度,使其在短短几年间便为人所熟知。建立在古城保护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旅游开发是能够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就凤凰古镇来说,旅游业的发展为其带来的有利影响如下:1)经济效益。开发之前的凤凰,不论是经济水平还是知名度都是相对落后的一个小镇。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一位走遍中国的新西兰人路易·爱黎说过,“在中国的南部有两座最漂亮的小城,一座是湖南的凤凰,一座是福建的长汀”,但凤凰并没有因这句话而名声大震。随后到了80年代,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边城,开始令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直到2001年凤凰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之后才一跃成为名声远扬的旅游古镇。自此,凤凰知名度提升了,经济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2)社会效益。旅游业涉及交通、娱乐、商业等相关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又反过来影响这些相关产业,两者处于互利共生的关系。3)资源效益。主要是人文资源,包括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的民间文化活动创造了向外界展示的平台,比如苗族的扎染蜡染手工业、土家族舞蹈、民间银饰展示等。同时,民族服饰文化也得以传播,例如在游览中笔者发现游客可以向当地居民租用民族服饰,穿戴拍照。4)环境效益。凤凰古城依着南华山、傍着沱江水,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为古城增色不少。对于这些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凤凰古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相关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并落到实际工作中。

  然而,近几年来凤凰旅游业不断升温,接待游客数量也逐年增长,这将对古城的保护和未来良性发展造成威胁。如果盲目的旅游开发将会给文化遗产资源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古城更新过快

  古城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建筑更新过快。由于传统民居环境质量较差、卫生设施不便等因素,居民也迫切希望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来到凤凰不难发现,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绝大部分当地居民将祖传的老屋拆掉重修或者擅自加建改建作为家庭旅馆,这不仅严重破坏民居原本风貌、住宅格局,而且建筑形态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住宅穿插于古巷之间。这一次前往凤凰,发现沱江两岸民居外面都被搭上了脚手架,有工人正在作业。一打听才得知,当地政府希望凤凰的夜景更加美丽,小镇的夜间轮廓线更加清晰,于是江边民居家家户户都在安装夜间照明景观灯。乡土建筑一时间“脱贫致富”,纷纷披上了时尚的外衣。

  古城原本的宁静被打破

  清晨醒来,听到的不是虫鸣鸟叫、清江流淌,而是沱江边导游召集游客的喇叭声,这与那个被描绘的静谧优雅的湘西边城相差甚远。古城里那不足3 m宽的青石板小巷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导游的喇叭声、游客的嬉闹声、商家的叫卖声都在吞噬着古城原始的氛围。日落西山,本以为可以安静品味下古城的宁静了,可沱江边的一连串酒吧,霓虹闪烁,酒吧里的卡拉OK设备放着流行歌,歌声飘荡沱江面。只能感叹这个声色沱江、喧闹凤凰。

  过度商业化现象,且商业业态单一

  沿着古街游览,发现古街两旁原来的居民小楼几乎都改作小商店,大多卖一些本地特产和零售杂货,古朴的小巷里商业气息非常浓厚。不仅如此,大部分的当地居民也以个体商户的身份参与进古城的“商业化现象”里来,绝大部分是卖一些自己的手工艺品,摊位沿着屋檐下、墙根角一路向下,热热闹闹。“过度商业化”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凤凰,丽江的大研古镇受“商业化”的冲击愈发严重。笔者认为,从古城传统文化保护这个角度来看,当传统文化成为交易商品,“过度商业化”对古城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只能是弊大于利。

  旅游开发背景下的凤凰古城保护原则

  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在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而不应该是一对矛盾体。自周庄被打造成“我国第一水乡”后,文化旅游崭露头角,之后便持续升温。尤其近几年来不断掀起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热潮似乎已席卷我国大江南北。云南丽江、山西平遥、湖南凤凰、浙江西塘等知名古城已经成功打造出“中国古城旅游品牌”,成为宣传传统文化的平台。当它们在享受着旅游大开发带来的欣慰成果时,也将面临一场严峻考验,即寻求旅游开发与古城保护之间的平衡。

  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合理利用有限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古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所以才能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和旅游欲望。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就是上苍赐予凤凰的丰厚礼物,清清沱江水、巍巍南华山,背山面水的自然格局正应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人文资源主要包括民俗文化艺术、名人故居、特色吊脚楼等。切忌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损坏、遗失这些宝贵资源。比如,凤凰古城中“商业化”现象,就是利用了古城名气盲目推销本土文化,扭曲了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控制游客数量,缓解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如环境美学价值的减损、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等,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旅游环境承载量包含环境生态承载量、资源空间承载量、心理承载量、经济承载量等几个方面,如果游客数量长时间超过其旅游承载力,将加速古城的衰老进程。

  实施整体保护

  文物古迹、传统民居、民俗文化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保护原则就是不能将各个部分孤立起来,不仅要保护各个文化单元,还要保护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内一切能反映其特性的相关信息。比如沱江边的现代酒吧文化正在对凤凰古城传统文化造成侵蚀和破坏,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性着手,全方位展开古城保护工作。

  加大古城文化价值宣传力度,增强居民和游客的保护意识

  虽然古城已有百年历史,但它毕竟还“活”在今天。历史文化名城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古城的发展不能单纯靠资金投入,更需要使用者、管理者、旅游者的多方配合,才能将保护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增强使用者、旅游者对古城的保护意识,才能有效遏制不利于古城保护工作的现象发生。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