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访谈 > 专家访谈 >

专访城建专家李保华 解析郑州城市规划

时间:2015-03-14 10:37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国军

    郑州,“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核心城市,既具新兴的勃勃生机,又兼有古都之厚重。郑州未来会呈现什么样的格局风貌?近日,记者专访了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城市规划学者李保华,以他独特的视角揭开郑州在城市规划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城市规划学者李保华
 

    “生”于火车 受阻于火车

    如今的郑州,俨然是中西部乃至全国充满活力、富有前途的城市群。米字形高铁、城铁、地铁、航空港、物流港、新区、组团、五环……这一系列的词汇,足以勾勒出郑州的整个轮廓。

    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大潮涌来,铁路反成为郑州的掣肘之痛。

    “南北动脉——京广铁路与东西动脉——陇海铁路交汇于市中心,将郑州市区一分为四,使得东、西、南、北交通的连贯性不足。当城市规模较小、交通工具不发达时,对城市发展影响不明显。但随着城市发展,规模不断增大,人们对交通连贯性需求越来越高。而铁路,就成为城市连贯性发展的阻碍。郑州后来的发展,一直在克服这种阻碍。”李保华说。 李保华认为,从郑州交通发展轨迹上看出,不断修建的高架、下穿隧道、京广快速、陇海高架、三环高架、规划中的农业高架等,一直都是在突破这种阻碍。突破铁路分割,增加人员流动,才能提升城市活力。随着郑州枢纽地位越来越突显,消除中心城区的联通障碍,只是突破格局的第一步。

    “郑东新区的建设是比较成功的。但当时规划上还存在不足,比如说CBD距离中州大道过近,应该再往东推进,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李保华坦言。

    李保华通过调研龙子湖高校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得出这样结论:一个区域要发展,除了规划好以外,政府的决策和引导是发展的关键,必须职、住两条腿走路。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 未来郑州可容纳2000万人

    有了产业,才能吸纳人群;有了人的聚集,都市的发展才能充满活力。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对人的吸引力,无论是就业环境和文化氛围。

    “郑州在长远规划上,也考虑到了产业支撑。独有的中部区位、人口大省,正在显现。物流业、先进的生产制造业、高新产业等,都在不断进驻。郑州的魅力越来越大,吸引了众多高新企业进驻,给郑州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而这些留在郑州工作的人,则是郑州进一步发展的源泉,也拉动居住需求。”李保华分析。

    201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在全国楼市一片“飘绿”的形势下,郑州房价是微涨或持平。李保华表示:“基础打好了,摊子也铺开了,郑州未来的建设方向,将是引进高品质的产业,聚集人气。郑州未来的城市规模,可以容纳2000万人,和现在北京的量级相当,后劲很大。”

    “环状发展”受阻 “组团式发展”成亮点

    如今郑州的城市规划,由北京权威的规划部门设计,既吸收了“摊饼式”的优点,又加入“组团”,弥补前者的弊端。

    李保华认为:“目前郑州已建至五环,往北是黄河,西五环已是在山腰中修建,往南往东发展较为理想。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龙湖、白沙组团、龙子湖高校园区等区域,都位于东部或南部。”

    鉴于郑州目前的地理特征,“环状发展”受阻,“组团式发展”的优势就成为亮点。

    “有人说,郑州从‘摊大饼’变成了‘包包子’,但这种模式有一个成功的关键,就是组团与组团之间必须通达,像串糖葫芦一样,所有组团之间必须有一条或多条主干道贯穿,这样才能发挥组团模式的优势:分担了主城压力,又形成一个高效的整体。郑州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走。”李保华告诉记者。

    针对城市规划与房价的关系,李保华说:“交通在楼盘价值中占比较大,可达性很重要。京沙快速通道修好之后,特别是北段,对两边地块的房价影响不大,有可能是负值。”

    “主干道像京广快速通道、陇海高架、农业路,解决点到点通的问题,中间干扰越少越好,像高架、下穿公路等,都处于此种初衷。但如果只‘通’不‘达’,车下不来,房价就上不去,街区可达性指标就要出问题。”李保华认为。(新华房产记者 刘国军)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