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访谈 > 高层访谈 >

全力打造哈尔滨城市一流智库

时间:2013-06-17 15:1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裴桐

——访哈尔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李伟

 

  哈尔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作为政府直属的决策咨询研究机构,主要职责是为市委、市政府有关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决策提供咨询建议,组织协调哈尔滨市有关单位和综合部门研究工作,负责市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的组织和日常工作。近日,中国经济时报就如何“建设高质量智库”,采访了哈尔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李伟

  中国经济时报:参与度和影响力是一流智库的重要特征,哈尔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打造省会城市一流智库过程中是如何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提升中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

  李伟:以往外界对研究中心职能定位了解很少,很多人甚至误认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是其他委办局的下设机构,政府网站上也查不到,感觉不像是政府系列正规军。特别是由于长期搞冷线调研,领导大多用不上、关注少,单位被逐步边缘化。有鉴于此,新上任的领导班子改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重心,提出了“冷思考、热应对、谋远虑、解近忧”的工作方针,将“冷”、“热”、“远”、“近”有机结合起来,更侧重于贴近领导、贴近决策、贴近全市中心工作,通过此举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研究成果批示率和转化率显著提升,市领导对调研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进行重大决策时也更加重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参与重大决策的程度不断加深。比如,在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哈尔滨市加快打造全省“四区”建设方面,市政府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市领导在听取多个部门汇报后,认为我们提出的发展思路立意高,创新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强,责成我们代表市委、市政府制定上报贯彻落实方案。按照市领导的要求,我们深化调研成果的转化,形成了《哈尔滨贯彻落实全省“八大经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在中共哈尔滨市委全会上全票通过,成为指导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为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加强主体调查研究的同时,我们也注重从单位和研究人员个人两个层面推进品牌建设,在单位层面,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大城市政策咨询工作会议”、“京沪港澳专家座谈会”、“哈尔滨市政策咨询工作会议”等大型会事,特别是以组织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为突破口,精心组织办会,在全国政研系统树立了品牌,扩大了在国内的影响。此外,成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与市政府门户网站链接,成为展示中心风貌的一个新窗口。在树立研究人员个人品牌方面,中心鼓励研究人员在外刊发文章,并主动与新闻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推荐研究人员展示风采。通过这些举措,参政议政能力进一步增强,知名度、参与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深入挖掘构建一流智库的内生力,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李伟:几年来,为切实提高研究成果质量,我们不断探索加强科研管理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九项改革举措。一是贴近决策需求,每次开题前都征求市领导的意见,请市领导点题、选题,有的放矢地开展调研。二是抢前抓早,确保及时开题,做到成熟一批开题一批。赋予研究人员更充分的调研时间。三是鼓励联合调研,特别是针对一些调研难度大的课题,整合各方资源,组建跨学科、跨处室甚至是跨部门的联合课题组,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四是提高科研决策效率。优化调整了学术委员会的人员结构,改变以往请外部专家评审费时费力又不了解相关情况的弊端,将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从事一线科研管理的干部充实进来,节约了审核时间。五是鼓励成果均衡上市。在确保时效性的前提下,适度拉开调研成果的呈报时间,让市领导有充分时间审阅每项调研成果,提高批示率。六是改进报告版式。将每篇调研成果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提炼出来,形成内容提要,开宗明义,便于市领导提高审阅效率。七是提质减量。有针对性地减少了研究处处长的信息任务,赋予他们更多的科研把关时间。八是推行“恳谈制”,利用每周集中学习时间,让研究人员登台演讲,交流成果并共享经验。九是强化绩效考核。根据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调整了科研管理办法,根据研究人员的工作质量、工作表现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强化激励约束机制。近些年研究成果转化数量之多,层次之高,应用之到位,都充分证明了这些举措为做好调研工作奠定了基础,为推出特色学术精品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经济时报:一流智库的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队伍做支撑,哈尔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伟:市领导班子素质高、能力强、视野宽,改变了研究中心以往调研工作的参照系,现在不仅要研究好市情市况,还要对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有深入了解,更要找准差距不足和追赶路径,不仅对调研工作的重点、节奏、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科研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单位地位、作用和影响力逐年提升,我们把加强学科和梯队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在学科建设方面,从薄弱环节入手,既要做好专业知识储备,又要充分掌握市情、市况,更好地找准二者的结合点。要求各研究处在知识储备方面要抓住重点、关注热点、覆盖盲点,在全市范围内,确立在本研究领域内的比较优势。在梯队建设方面,通过优化干部结构和加速对领军人才的培养,着力改变研究力量旧有的三个三分之一格局,即:研究素质和能力较强的三分之一;研究素质和能力处于提升状态的三分之一;研究素质和能力相对不足的三分之一。采取高端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公选、干部交流挂职等方式使干部队伍基础素质上移;同时要求每一名研究人员确定中长期研究方向,跟踪特定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确保在每一研究领域都有研究人员储备和知识储备,让每个研究人员都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和权威。对于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业绩显著的拔尖人才,采取政策倾斜、资源倾斜的办法重点培养,加速打造一批科研领军人才。目前研究人员的梯队建设,正处于历史最佳时期,为构建地方政府一流智库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