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访谈 > 高层访谈 >

加快建设内江大城市重要核心区 建设全省革命老区经济强县

时间:2011-03-11 10:32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高冰洁
加快建设内江大城市重要核心区加快建设全省革命老区经济强县(组图)

 

 

加快建设内江大城市重要核心区加快建设全省革命老区经济强县(组图)

加快建设内江大城市重要核心区加快建设全省革命老区经济强县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政府区长尤再平激情畅谈“十二五”

  华西都市报:东兴区作为内江的新城区,对内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内江以外的一些人对东兴区还不是很了解,您作为东兴区人民政府的区长,能否向华西都市报的读者推荐一下东兴区呢?

  尤再平:东汉建县、1989年撤县建区、具有18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兴区(原名内江县),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沱江之滨,全区总人口88万人。

  革命老区东兴区才俊辈出,孕育了东汉名臣杨淮、唐代状元范崇凯、南宋状元赵逵、明朝进士赵贞吉、“当代世界第一画家”张大千、著名国画大师张善子、“书法一绝”公孙长子、“新闻巨子”范长江等一批杰出英才,享有“书画之乡”的美誉。

  东兴区位突出、交通畅达。地处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的黄金中点,是川南乃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汇点。成渝、内宜、内遂高速公路和成渝、内昆铁路在此相连,成渝、内安、内吴公路穿境而过,成渝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在东兴设站,将使东兴融入成都、重庆半小时经济圈,尽享两座特大城市的同城效应。

  今天的东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展示着精彩和辉煌。东兴区委、区政府正努力把东兴建设成为内江大城市重要核心区、全省革命老区经济强县,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强、发展活力足、竞争优势大、文化品位高、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华西都市报:东兴区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提出了“工业强区、商贸兴区、农业稳区、环境立区”的战略目标,并且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成就,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尤再平:“十一五”时期,是东兴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五年,也是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36亿元,年均增长16.8%,是2005年的2.9倍;财政一

  般预算收入实现1.92亿元,年均增长24.1%,是2005年的2.9倍;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0.26亿元,年均增长38.3%,是2005年的5.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01亿元,年均增长18.8%,是2005年的2.4倍。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32.1:34.9:33.0调整为21.3:53.1:25.6;建成区面积达14.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2.2%;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十五”期末增加8276元和2505元;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比“十五”期末下降22.17%;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47.74亿元,是“十五”期末的9.5倍。

  华西都市报: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每个地方都对“十二五”进行了规划,请您为我们描述一下东兴区“十二五”的蓝图。

  尤再平:“十二五”时期,是东兴加快建设内江大城市重要核心区、全省革命老区经济强县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我们将以坚持科学发展、建好革命老

  区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保民生”为主线,按照实现东兴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工业强区、三产兴区、农业稳区、环境立区”的基本思路,围绕“一园一基地、一城一中心”整体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保障民生,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和社会和谐稳定。力争“十二五”末综合排位进入全省中上游水平,城区具备特大城市核心区的功能,革命老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宜聚、宜居、宜业环境和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具体讲,今后五年的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4.31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3%以上;人均GDP达到25600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56:30;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23100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9000元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期末降低13%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域外资金在“十一五”期末的基础上翻一番。

  华西都市报:东兴区十分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并且提出了“一园一基地、一城一中心”的发展思路,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十二五”期间,东兴区将在这方面如何发展?

  尤再平:“一园”,指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一基地”:指以新农村示范片为引领的成渝经济区绿色食品基地;“一城”,指大千美食文化休闲旅游新城;“一中心”,指以城市发展为依托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围绕“一园一基地、一城一中心”,整体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构建符合东兴发展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以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依托发展新型工业。以做强循环经济产业,做大汽摩配件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做实医用医药、丝绸纺织、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力争到2015年,园区承载面积达到7.3平方公里,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16.04亿元以上。

  二是以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为导向发展现代农业。以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优质果蔬、粮油、畜禽、

  水产、蚕桑五大产业为重点,着力构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绿色食品基地。力争到2015年,农林牧渔总产业值达到52.3亿元。

  三是以“三城”建设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美食之城、休闲之城、宜居之城,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千美食文化休闲旅游新城。力争到2015年,全区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2.6亿元。

  四是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型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树立服务品牌,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力争到201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

  华西都市报:东兴区的城市名片很多,大千故里、长江之乡、美食东兴,这些名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响了,在“十二五”期间,东兴区如何进一步打造这些城市名片呢?

  尤再平:城市名片就是一座城市的标签,是对城市文化面貌的典型概括,也是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东兴区拥有大千故里、长江之乡、大千美食文化之乡等城市名片。这些城市名片,既是对东兴历

  史文化的浓缩,也是东兴城市个性特征的展现。怎样让这些名片在全省、全国乃至国外叫得更响亮,让大家一提到大千故里、美食之乡,就想到我们东兴,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和彰显城市个性,树立城市品牌形象。具体说,第一,要壮大餐饮文化产业。东兴区是大千美食文化的发源地、发展地,美食文化资源独特,被认定为“四川大千美食之乡”,这是一张王牌。近年来,东兴区着力打造“吃、住、行、游、娱”五位一体的大千美食文化旅游新城,建成了大千美食街、博雅里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城市形象得到提升。今后,将进一步深挖大千美食文化内涵,加快大千系列菜品和相关产品开发,通过举办大千美食文化节等活动,推动大型餐饮企业提档升级,突出发展特色小餐饮,提升“美食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二,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快范长江纪念馆AAA级景区开发,建设集新闻论坛、红色旅游、农业观光为一体的“长江新闻家园旅游区”。建设甜城湖沿江景观带、张大千艺术博物馆和张大千国际艺术园,打造宜居宜游的休闲之城。第三,加强对外宣传和策划。已经举办了五届的大千美食文化节还将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地举办下去。同时,定期举办大型书画艺术节、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全力打造国内知名的书画艺术之都,提升东兴的影响力,将东兴建成川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华西都市报:“十二五”期间,高铁车站、奥体中心等一批大项目将在东兴区安家,面对这些机遇,东兴区如何发展自己呢?

  尤再平:“十二五”期间,高铁车站、奥体中心等都将在东兴建设,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抓住机遇、实现发展,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自身的发展定位。作为内江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提出了“借势发展、依市发展”的思路,全力以赴“争上力、借外力、活内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加快自身发展。我们抓住成渝城际铁路客运专线东兴设站的发展机遇,在高桥规划了15.6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并于去年启动了连接城区和职教园区的长江大道建设。“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积极融入内江大城市建设,以主人翁姿态抓好城市骨干道路建设和重点区块、重大组团开发,不断拓展城市空间。同时,按照合理布局、功能完善的原则,加快高铁新城开发和内江职教园区建设,实施大冲山片区高品质开发,全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发展,实现城市经营和城市建设的突破。

  华西都市报:您如何评价东兴区的干部队伍?

  尤再平:一个地方的发展,重要的是有好的精神状态和好的发展氛围。“十一五”期间,东兴区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关键就在于我们有一支信念坚定、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有一支务实高效、勤政为民的干部队伍,有一支素质优秀、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广大干部始终把群众的要求和期盼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企业,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解决群众难题,形成了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目前,东兴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作风也日益彰显,东兴的未来值得期待。华西都市报记者高冰洁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