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乡村规划 >

城镇化建设:保护美丽乡村的最后机会

时间:2015-04-19 08:2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白雪松

中国农村的传统村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亡,正在大力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将是抢救、保护美丽乡村的最后机会。

乡村风貌保护要凸显文化传承

当前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再加上大量现代化小城镇的不断涌现,城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向中国广大的农村腹地蔓延扩张,城市的建筑与景观布局形态被不加选择直接植入到乡村,而乡村中成百上千的自然村落则因此被拆毁或在自生自灭的状况中消亡。世代以土地为生而缺乏城市教育背景和生产工作技能的农民被迁入到完全陌生的城镇中生活,这在城市化建设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所埋下的隐患是不言而喻的。

城镇建设不仅要有绿水青山,而且还要凸显文化传承。中国传统的自然村落在人地关系的处理方面,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与“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在传统自然村落中留存下来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还是从未来新型城乡建设的结构布局,以及城乡关系构建和生态环境与人文体系的重建等角度出发,都是极具保护和利用价值的。事实上大多数城市由于在改造过程中忽视历史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已经变得千篇一律,保护中国乡村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已经是我们保护与传承视觉可见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后的机会了。

遵循“三个循环”的建设理念,在保护中谋发展

城镇化建设是中国下一轮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点之一,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且城乡差别巨大的国家中实施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真正有助于中国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建设目标,必须在正确的发展理念引领下,选择正确的定位与设计,改变现在通行的拆旧建新模式,在保护中求发展。

单纯保护并不能真正解决由于功能的衰退而引发的自然村落迅速消亡的问题,只有找到新的功能要求和定位,将乡村的改造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结构布局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在合理的功能使用中更加有效和现实地保护自然村落的目的。

我们认为,在乡村改造中要遵循“三个循环”的建设理念。即在乡村建设的规划设计中贯彻和实现生态循环发展,经济循环发展和社会循环发展的三大基本原则。

生态循环发展的目标是通过太阳能、风能、水力、生物质能及当地可以利用的生态建筑材料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同时通过尽可能减少不可降解的材料、化学制品及生活垃圾等因素对农村土壤、水系、空气、居住环境造成的污染等方式,运用乡村建设中“能量守恒”的科学计算方式和设计模式,将乡村建设纳入到自然生态循环的体系中去进行。

乡村经济的循环发展模式是通过重新构建以现代农业、农产品精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农村产业链,并通过土地消耗减量、农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农村现代产业经济与城市商业和市场经济一体化架构等方法,在实现农村经济自然循环的过程中,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转型。

乡村社会循环发展的核心,是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体系和生产方式体系的过程中,创造农村再就业的机会,并通过将农民身份转换为现代农场和农庄的现代农业产业工人及农村服务业的服务人员,以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逐步实现乡村与城市社会的同步循环发展。

“三大要素”决定乡村功能的重新定位与设计

居住、生产和乡村休闲旅游三大功能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应该成为乡村改造和更新设计过程中重点思考的问题。将城市居住小区的建筑和景观布局形态直接植入乡村的做法,显然和乡村的自然风貌不协调,也是造成乡村自然与人文景观遭到整体性破坏的主要原因。

乡村居住改造与更新设计,应当依据地域文化和乡村居住的实际功能,充分利用原有民居及其村落布局形态,充分运用现代建筑的技术手段和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及环保节能的综合设计,进行新旧结合的更新改造。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乡村商业布局以及教育、医疗及文体娱乐和养老等综合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此来改善和提升乡村居住与生活的整体品质。以现代产业农业及农产品精加工业为核心的农村产业结构布局为依据,以大力推广现代农场、集体农庄和私人租赁农庄及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的建设为抓手,重新定位乡村农业生产配套及服务设施建设的合理功能布局,是乡村更新改造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农家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是中国农村正在迅速兴起的新型农村服务产业,不仅是农村产业的一种重要补充,而且也是城乡一体化经济及产业链形成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引导农村建立良性和多元的就业环境及中国传统乡村和农业文化的体验与传播等方面同样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事实上只有将乡村风貌保护与更新改造问题纳入到城镇与乡村建设的整体功能布局中去思考,才能真正获得机会和成效。

乡村建设的空间布局、肌理、尺度及形态设计是乡村更新设计中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乡村改造与更新设计中的空间布局与形态设计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特定的自然条件、人文因素和整体功能定位所决定的,这也是不同地域的乡村在空间与形态上形成各自不同的风貌与风格特征的主要依据。如何在城、镇、村的空间秩序编排与形态布局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以及城、镇、村之间交通构联的组织方式和水系改造及绿色廊道的设计等等,都是乡村更新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建立农村服务业,实现城乡商业一体化

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是中国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更新设计与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中国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关键在于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与商业模式的不协调。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和建立城乡商业一体化的市场与经济发展模式,将成为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同步一体发展的重要前提。

科技与教育水平的落后是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引领在中国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改造进程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以农村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先导的农村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将是缩小中国城乡差别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农村教育水平的低下及由此而造成的农村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的短缺和专业人才的匮乏必将成为中国乡村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发展瓶颈。乡村更新改造成功的重要前提,是要在中国广大农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再教育,一方面使得乡村的管理者拥有正确的发展和建设以及管理的理念,另一方面是要让数以亿万计的农民拥有适应现代化农业和农村服务业的从业素质与技能,某种程度上这要比单纯解决农村福利保障问题更为重要。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真正了解和懂得中国农村问题及乡村更新改造问题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和新农村的管理人才。

在中国未来的城镇化与乡村建设道路中,如果能够正确定位城镇与乡村发展的关系,并将乡村风貌保护与更新改造问题纳入城镇化建设的整体功能布局中去,那么中国的城镇化建设非但不会以牺牲乡村为代价,相反能够尽可能保护中国的乡村风貌,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