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规划资讯 >

武汉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

时间:2009-12-18 11:5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进一步发挥武汉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高效率、立体化、多功能的对外运输体系。
  建立以武汉铁路枢纽为中心,以京广、京九、汉丹和沿江铁路为骨干的铁路交通系统。完成京广与京九铁路麻汉联络线的复线工程,结合京广铁路武衡电气化工程,改造武南编组站,完成南环线电气化工程,完善武汉铁路枢纽;结合京广客运专线建设,修建天兴洲过江通道及新武昌北站,在北洋桥以南建设动车段;在新沟、何刘、横店建设3个大型编组站,在武昌、汉口各修建一个煤货场,在汉口、汉阳和武昌各修建一个大型货场;在阳逻预留过江铁路桥位。
  结合京深、沪蓉国道主干线建设,修建外环公路;形成以主城为中心的环形放射状市域公路网络;加强县级公路的建设,提高公路等级。规划建设武汉公路枢纽,由一个组织管理中心,金家墩等9个公路客运枢纽和郭徐岭等到8个货运枢纽组成。提高客货运输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至2020年,市域公路总里程达到4450公里左右,路网密度达到60公里/百平方公里。
  整治开发汉水、滠水、金水、举水、东荆河、府河等河道,建设以长江上的阳逻、北湖、金口、汉阳、青山外贸港以及汉水上的舵落口等港为主体的江海、江河联运中心。
  建设天河货运中转中心,确保机场路在遭受特大洪水时能正常使用,按照国际机场标准,完成天河机场二期工程,在二期工程建设之前,控制好二期建设用地及其周围的飞行净空;提高航空运输能力,预测至2020年,客运量将达1800万人次/年,货运量将达8.4万吨/年,建成国际机场,强化武汉航空枢纽地位。远景考虑建设武汉第二民用机场。
  主城交通体系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地面交通为主体,坚持以公共交通为主的方针,重点解决核心区、中心区片及过江交通问题,满足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需要。
  预测至2010年主城客运量将达51亿人次/年,货运量将达4.0亿吨/年;至2020年主城客运量将达56亿人次/年、货运量将达5.5亿吨/年。在采取适当调控措施的情况下,机动车保有量至2010年将达40万辆,至2020年将达60万辆左右;至2020年自行车保有量在现状230万辆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在200万辆左右。
  根据主城自然条件及布局特点,规划道路系统注重汉口、汉阳及武昌自成体系,采取以放射路为主,环形和方格网相结合的方式,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个级别构成。主城快速路网由3条环路以及向外连接各国道、省道的10条主要放射线组成;按照交通需求规划新建、改建一批主次干道,重点改善核心区及中心区片交通;完善三镇支路系统。各级道路红线宽度为:快速路不小于50米,主干道不小于40米,次干道25─40米,支路15─25米。
  规划至2010年主城道路面积为34.7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为9.0平方米,道路面积率为12.0%,道路总长度为1872公里,道路网密度为6.0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干道总长约750公里,干道网密度为2.4公里/平方公里;至2020年主城道路面积为71.3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为16平方米,道路面积率为17.0%,道路总长度为2443公里,道路网密度为6.3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干道总长约1090公里,干道网密度为2.8公里/平方公里。
  快速路与所有相交道路均要建设立交,主干道与主干道、次干道的交叉口可适当考虑建设立交,共计规划60座立交道口。
  规划注重解决过江交通问题,在已建成的长江一桥、长江二桥的基础上,保留三环路白沙洲、天兴洲长江大桥桥位,控制八坦路与杨泗港上游、徐洲新村与余家头、车站路与武车路之间的3条隧道。
  坚持以公共客运交通为主的方针,调整客运结构比例,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成为主城公共客运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充分发挥公共汽(电)车及轮渡的作用,完善公交线路网结构,发展出租车等辅助客运方式,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规划至2020年,主城公交线网长约790公里,公交线网密度达到2公里/平方公里。规划轨道交通线6条,全长132.5公里,并通过建设市郊铁路,连接各重点镇。规划期内建设古田至堤角、汉口火车站至关山、青山至青菱等3条轨道线,全长70公里,控制岳家咀至古田、岳家咀至快活岭、汉口火车站至沌口等3条轨道交通线的建设用地。
  规划建设16处汽(电)车保养场、79处停车场、34处枢纽站(具体位置见总体规划附件5“武汉市综合交通规划说明书”)。公交站场总面积为139万平方米。原则上每条轨道交通线路设置一座车辆段。
  出租车营业站点按国家标准结合大型公建及道路交通设施进行布局。
  59.规划在金融、商业、文化、体育、游乐、对外交通等大型设施、公交枢纽附近及新建住宅区因地制宜地布置机动车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库),重点解决中心区和大型交通设施附近停车位不足的问题。规划至2020年机动车公共停车位为3.5万个,居住区小汽车停车位按平均每百户20个的标准设置,其中,新建居住区按每百户20—40个的标准设置。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