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招标投标 > 设计招标 >

香港城市规划

时间:2009-12-18 12:4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香港岛有优美的天然环境,扯旗山巍然耸立,遥望维港和九龙半岛。港岛北岸发展应配合扯旗山和其他山脊线/山峰,以保护从九龙(特别是从拟议的西九龙文化艺术区、尖沙咀的文化场馆及东南九龙发展的拟议海滨长廊)望向的景观。在上述这些瞭望点的观景廊内,应避免无限制高度及破坏「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的发展。对于个别地区的景色,可视乎情况考虑其他合适的瞭望点。  
绵延的山峦,与蓝天碧海互相辉映,令人对香港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香港与悉尼、温哥华、三藩市和里约热内卢被誉为全球最美丽的五个海港。有此美誉,自应保护由山顶眺望维港的视野。保护从海旁地区望向的山脊线和山顶景观,亦有助保护从山顶和其他山脊线俯瞰海港和城市的景观。  
至于香港岛的其他地方的发展高度,应着重加强特定地区的地方特色、保护壮观的山峦背景,以及配合邻近地区的风格。城市的轮廓应依天然地形勾划,而高度分级的轮廓则应顺着地势发展。应提供视觉调剂空间,并在不同地区规划不同的建筑物高度轮廓和结集程度。保留低矮和低密度地区,可使城市核心地区的建筑发展更趋多元化。   
九龙方面,绵延不断的山脊线由狮子山一直伸展至飞鹅山。飞鹅山山势雄伟,大片的岗峦,衬托出东九龙和东南九龙起伏多姿的背景。由湾仔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西营盘的中山纪念公园和鱼涌的鱼涌公园远眺飞鹅山和主要九龙山脊线的景观,应予保护。在这些瞭望点的观景廊内,发展高度应避免破坏「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  
新市镇的发展项目,最高的发展应位于中心地带,然后向市镇边缘地点递减为中至低层。应避免兴建与附近环境格格不入的「突兀」建筑物。新发展应配合新市镇的独特地形和景观环境,并渐次降低建筑物高度,使新市镇与邻近的低矮发展环境互相协调和融合。可观赏山峦背景或水域景色的观景廊/通风廊,应予保留。在合适情况下,应在文娱/商业中心或核心地点建立地标。在市镇中心,可利用低矮建筑物,例如社区会堂、学校等,作为视觉调剂和缓冲空间。  
应在各乡郊景色区内厘定适合的发展高度轮廓,以保存与市区不同的特色。在适合的情况下,应鼓励在新的低矮发展中采用不同的建筑物高度,令近郊地区的建筑外形更添姿采和趣味。应避免千篇一律或单调乏味的建筑模式。建筑物高度和结集程度应与乡郊环境和谐协调。在未受破坏和景观易受影响的景色区,三层是最高可采纳的建筑物高度。    
沿海旁应预留用地作文娱、旅游相关、康乐和零售用途。应藉多元化的活动和功能,为海滨注入生气,营造享乐气氛。应鼓励在海旁进行富视觉趣味和可吸引人观赏的活动。如可行的话,应为一些静态的活动,例如钓鱼和放风筝,提供方便。应避免海旁区出现会间断海滨长廊的不协调土地用途,例如货物装卸区,以及一些位处海边会在视觉上和实际上构成障碍的大型基础设施(道路是其中一例)。  如可行的话,应辟设连贯的海滨长廊,让公众消闲遣兴,可以踱步、缓跑、踏单车、垂钓作乐,甚至闲坐其间,各适其适。应鼓励在海旁加入一些富趣味的聚脚点,例如园景美化设施、休憩处、观景区、步道和小码头,令海旁地区更添活力。  
海旁发展应着意于美化海滨的形貌,以及配合海滨的环境布局。在适合的情况下,应在适当地点设立地标,例如在海港的入口,或竖立地区标志。楼宇体积会产生重要的视觉影响。在显著的海旁位置,应选用适当的地积比率、楼宇高度和分布。设计优美的海旁建筑,则更值得鼓励。  建筑物的高度和空间应与人本比例有一定关系,令使用者感到方便、易于适应,并认同其设计。香港地少,很难完全做到以人为本,但可透过善用不同空间、园景美化和街景等,改善这个情况。用以人为本的标准来改善公共屋和私人屋苑的设计,有助纾缓压力。  
较高的建筑物应建于内陆地区,而较低矮的建筑物则在海旁地区,以避免海旁充斥高楼大,并同时增加从市区眺望海景的可观度。在海旁的建筑物,在规模上和外墙设计上应该是配合的,以免在沿岸形成「墙壁效应」。如适合的话,应在沿岸发展出一个高低有致的建筑物高度轮廓。在新发展区,则应考虑在沿岸指定一些地点作低矮和低密度发展。  
车辆交通和停车场通道,应只限位于海旁发展向内陆的一面。应提供一个舒适的行人环境,以确保行人可以充分享受在海旁游玩的乐趣。应在海旁地区与城市核心之间提供行人通道(包括为残障人士而设的设施),尽量方便行人前往海旁地区。应透过辟设海滨长廊,增加行人前往海滨的方便。可行的话,海滨长廊应沿岸边连续性伸展,同时在若干地点与内陆连接。  向内陆的一面应设有休憩用地,以吸引游人进入。每隔一段距离,亦应有休憩用地连接海滨,以产生连贯性和观景看透度。休憩用地应按不同大小分布。如果情况适合,可考虑辟设一些较大的休憩用地,以供公众聚会或举办文化和社交活动。  
行车天桥一般既不吸引,又会阻挡观景廊和特色建筑物的视线,对景观造成重大影响。如适当的话,应采取纾缓措施,例如利用攀藤植物或加插其他视觉趣味,以尽量减轻视觉上的负面影响。应鼓励采用行车隧道。行车隧道对景观的影响较小,可将交通带离地面以改善行人环境。应设法把隧道出入口与城市的形貌自然融合。可使用彩色编码和易于区分的路牌,以识别不同的地区。  
香港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欧陆式的建筑物及/或传统的中式建筑设计,亦有各种文物(例如堡垒、石刻、墓穴、纪念碑、古等)及古树。这些文化遗产是城市的重要地标,影响地方性以至中型规模的整体城市设计。这些尚存的文化遗产,应予以保护,并通过有效的设计创造一个适当的四周环境。  
为尽量减轻毗邻新建筑物对历史文物的负面影响,新建筑物的结集模式,较大型的应该远离文物,较小型的则较近文物。新建筑物可采用梯级式及园景平台的设计,务求在规模上或甚至连风格上也与历史文物融汇一致。新建筑物(特别是较低楼层)的规模、比例、色彩、用料或建筑设计,均应尽量与历史文物相协调。  
观景廊让我们可以眺望远方的景物,例如地标、山脊线、水域、郊外景色和其他自然景物等。观景廊应纳入发展蓝图的设计内,并且与由道路、休憩用地、美化市容地带、低地建筑物形成的观景廊连合起来。应保护可观赏地标、特色景物的视野,以避免景观变得狭窄及不完整。此外,应尽量增设观景廊,增加我们能从多方面望穿这个稠密城市的视线。维多利亚港、扯旗山/狮子山、主要山脊线/山峰的景观都是「香港形象」的所系,我们应该致力保护及避免失去这些景观。如可行的话,观景廊应加以园景美化。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