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让"瞬间城市"变"宜居型城市"

时间:2013-06-17 15:16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导、哈工大·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联合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吴纲立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可持续城乡规划设计、生态城市与生态社区等。他认为真正的城市竞争力来自环境特质、民众对城市的情感与认同,应透过此次国际低碳城营造的机会,让深圳从“瞬间城市”的形象转换到“宜居长驻型城市”的形象。
    谈到对低碳城市的理解,吴纲立教授称,低碳城考虑的面向广泛,除了基础设施、土地开发、产业、交通、能源、资源管理、建筑、住宅等实质建设内容之外,也需考虑到低碳生活、人力资源管理、创意城市营销,以及使用者的环境感知、幸福感、认同感及社区参与和地方治理等属于“软实力”方面的议题。
    他认为,整体而言,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转型应是深圳国际低碳城规划的重点之一,其一方面需要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辅导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产业的升级或转型,例如用新科技来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并加强污染及碳排放的管控。而另一方面,则需建立符合低碳生态城市特质的新产业基础与产业链关系,例如加强研发产业、低污染高附加价值制造业、环保产业、高效率服务业、健康休闲产业、低碳观光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都市近距离低碳农业的引入。他提出,在产业引入及招商的过程中,除了减税、融资协助及政府行政协助等措施之外,吸引国际级公司,以及具有国际品牌效益的研发或创意产业的进驻,也会发挥一些触媒的作用,这些都是可考虑的做法。
    吴教授特别关注了深圳的发展历程。他称,近25年来,深圳的人口成长了400倍,GDP成长了2000倍,他将深圳称之为是“一个如流星般速度快速成长的新兴城市”。“面对这样一个新兴城市,我们应思考到底成长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也应检讨成长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吴教授表示,以深圳近20年已累积的经济资产及高效率的执行力而言,其实是很有潜力达到此目标的,而低碳生态城建设正是朝此方向迈进。
    深圳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不应仅考虑低碳产业、低碳交通、洁净能源、低碳建筑,也应包括低碳生活、低碳服务、低碳休憩及低碳饮食等方面的内容,甚至是民众教育与授能机制的建立。推动如此多重规划目标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应是一个让市民及开发业者以及政府一起来决定我们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要什么样的城市环境的机会。低碳城市建设一方面需要有系统性、综合性的规划考量,就产业、交通、水资源管理、土地使用、废弃物处理、住房、休憩等做整体性的配套规划,另一方面需要有一套符合地方需求的规划策略及行动计划,也需要有一套有效的执行机制。
    他还特别提出,值得一提的是,如何重建城市形象, 也是一个需着力的地方。深圳一直给人一种“瞬间城市”的印象,“什么都快,什么好像也都不长久,或不需要考虑长久”。吴教授称,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不易累积社会资产及集体记忆的,真正的城市竞争力来自环境特质、民众对城市的情感与认同,应透过此次国际低碳城营造的机会,让深圳从“瞬间城市”的形象转换到“宜居长驻型城市”的形象。
    据悉,吴纲立教授将会在此次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做一个简短的演讲,演讲主题是如何营造一个结合公交导向发展(TOD)及生态区域(Eco-region)理念的国际低碳生态城。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