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说:“北京人从房山走出,北京城从这里建起。”如今,人文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越的北京市房山区正采取“大企业+小城镇”的建设模式,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借助市场机制,结合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文化特色等不同优势,基金小镇、生态运动休闲小镇、健康颐养小镇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小镇即将建成。
房山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下辖28个乡镇、街道、地区办事处。在全区108万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30多万,占北京市农村人口的六分之一。2015年,房山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以此为契机,房山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转型发展的第一拉动力。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以棚户区改造为支撑,以山区人口搬迁为关键,多措并举推进全域新型城镇化。
过去房山主要“吃”的是矿产资源。近10年,房山山区的资源型产业已全部退出。现在,以特色小镇为“据点”,一批金融机构、智慧农业项目、生态休闲项目相继进驻。未来,特色小镇将成为特色产业的新载体。

“特色小镇建设,将为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城镇化开辟一条新路径。”日前,房山区委书记曾赞荣表示,首批规划建设的6个小镇,“采取‘大企业+小城镇’建设模式,借助市场机制,结合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文化特色等不同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差异化特色小镇”。小镇建成后,有公园、有产业,还有大量的就业增收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这6个小镇,定位不同,各具特色。每个小镇都有浓浓的生态“底色”:长沟镇有3.8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泉水湿地公园;琉璃河镇要打造一个529公顷的琉璃河湿地公园;青龙湖镇正在建设一处10平方公里的山地特色郊野公园……
位于山区的张坊镇,定位为生态运动休闲小镇。引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目前,已编制完成一系列专项规划和设计方案,拒马河河道治理一期工程已顺利完工,水厂、电站等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建设。
按规划,这里还将通过建设葡萄酒文化产业园区、乐谷银滩旅游度假区、薰衣草庄园等重大项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建设一条观光路、打造五个景观节点、实现多处梯田花海”为主要内容,整合葡萄酒产业资源优势,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致富。
良乡镇处于城乡接合部,与中海集团合作建设健康颐养小镇,采用城市反哺农村的方式,将镇中心区国有土地收益用于镇域范围内的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统筹城乡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目前,中心区住宅拆迁及非住宅拆迁已经接近尾声,安置房项目已开工建设。
地处平原的长沟镇,正全力打造北京基金小镇,力争成为中国基金产业改革创新示范区和全球新的基金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入驻基金企业146家,管理基金规模超过2400亿元。小镇建成后,将使4个村、近4000位农民就地城镇化。
房山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同时,也在探索山区农民城镇化新路径,全力推动山区人口搬迁。农民搬走了,山里的宅基地、林地、农地怎么办?部分山区乡镇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合作社的方式,盘活宅基地、果树等闲置资产,按照资产入股来实现资源的资本化。政府结合外来资本,对村庄基础设施、民居进行改造,吸引游客,增加农民收入。
相关报道
建设中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面向国内外诚征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中国文旅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
全球文旅城镇联盟
一、产业背景
虽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旅游业却逆势增长。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国内旅游22.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47%;出入境旅游1.27亿人次,增长4.1%;上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万亿元,增长12.4%;在巨大的消费市场推动下及有利的宏观政策引领下,通过积极实施“515战略”、“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绿色旅游发展行动、公共服务和目的地建设行动、旅游产业促进行动、旅游促进创业创新行动等若干强力举措,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政策依据
为迎接2017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通过发展共享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智力资本等政策资源,更好地贯彻中央关于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规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决策,积极配合我国各地区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为落实2016年2月,中央《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成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落实2016年7月住建部等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竭力推动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和重点项目投资;更面向战略合作城市文化旅游、小微创新企业和创客,积极打造和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普惠文旅科技众创空间、园区和特色小城镇。
三、合作平台
1、中国文旅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新华社)中国文化旅游杂志社、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办公室、中国海外控股集团、中国企业家投融资俱乐部,协同中国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的核心成员单位,如中国海外控股集团、泛华集团、中投集团、中交集团、中建集团、国家体育总局中体工程公司、清大国际科教园有限公司等央企国企,以及有实力的知名上市公司。
2、智库与PPP平台: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由(新华社)中国文化旅游杂志社、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中央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泛华集团、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办公室联合主发起的,协同(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国家旅游局)第一旅游网、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清华大学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PPP中心、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优化投资工作委员会、中国书院联盟、中国通用航空(救援)产业联盟、中国商协会合作联盟、中美教育研究院、京师智库、奥体中心(北京)国际体育股份等战略合作伙伴机构,积极搭建“全国文化旅游小城镇PPP投资平台”,系统开展文化旅游产业、智慧小镇、通用航空业和特色小城镇项目的战略规划、双创投资、开发建设,商业模式,国学文化旅游书院开发等。
3、运营主体:全球文旅城镇联盟(北京)经济技术股份公司
四、产融合作
1、产业整合:新型城镇化新政下的一带一路、产城产镇融合、供给侧改革、国学、养生、文体、旅游、通航、物流、电子商务、双创、互联网+、人工智能+……
2、融资方式:搭建产城产镇融资平台、PPP融资模式、PE/VC与股权融资、产权市场挂牌融资、资本运营与并购重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发债权融资、BOT、BLT、项目对接、商业模式……
五、合作对象
合作对象:各地市区县人民政府,各类产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各特色镇以上政府部门,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和科研单位,投资银行、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
欢迎各地政府与投资合作机构,通过联合体平台,借助特色小城镇开发的历史机遇,串起经济新常态之粒粒珍珠,共享共荣,协同发展!
六、合作流程
1、由项目单位协同县级以上政府,委托我院提供专业咨询,并组成项目领导小组;
2、我们院安排专家咨询团队,协同项目领导小组开展前期调研;
3、我们院专家咨询团队负责编制项目战略与总体规划草案;
4、项目领导小组经研究并验收《草案》;
5、由我们院方拟定文化旅游小镇或专题项目开发建议书;
6、向委托方政府发改委(局)或上一级主管部门,或国家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报备
7、与项目方或政府、我们院方及文旅联合体进入项目正式招商开发阶段,我们联合体密切合作。
七、联系方式
总召集人:乾泉、王鑫、董承孝、李拥君
秘书处干事:樊效、汪志民
合作热线:18911166578、18911189318、18611757489、010-52409816
电子邮件:522638684@qq.com
官方网站:www.zgghw.org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