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建设江苏特色小镇 彰显突出5个特色

时间:2016-11-19 17:17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江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改革任务牢牢抓在手上,主动出击、贴身紧逼、精准发力”。江苏省委针对我省实际,明确提出切实加强城市工作,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城市发展路径。
 

江涌:建设特色小镇,    5个突出彰显江苏特色

 

    苏州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在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环境保护、建筑节能等领域特色鲜明的省属高校,理应在江苏的城市发展,特别是特色小镇建设中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实现特色小镇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相融”江苏升级版作出贡献。为此,我们以苏科大与苏州市共建的城乡一体化研究院为依托,组织专家认真研讨江苏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在以往工作基础上,经专家充分研讨,我们对江苏建设特色小镇有以下初步思考:

    1、突出大城——小镇联动

    江苏不仅需要大城繁华,更需要小镇美丽。建设特色小镇必须充分考虑大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进规律和要求,使特色小镇与大城市和城市网络联动。

    大城-小镇联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小镇应与大城市功能联动。特色小镇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承接大城市城区的功能转移,缓解和治理好大城病。大城市作为小镇的生命源泉,其功能外溢是诱发小镇生长的主要动力,承接大城市功能辐射,才能有效塑造特色小镇的科学有效增长,进而推动全省由规模优势向结构优势转变;二是与大城市产业联动,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要精准选择产业链功能,提升价值链功能,推进特色小镇融入全球产业网络,推进特色小镇走向国际化;三是与大城市空间联动,破解大城市“摊大饼”发展的难题,使都市圈从单中心的城市结构过渡到多中心开敞式结构,探索就地城镇化的新型城镇化路径。

    2、突出“大学——小镇”共建

    江苏科教资源丰富,连续7年创新能力居全国省区首位。全省拥有普通高校141所,各具优势与特色。作为江苏特色小镇建设的亮点,大学——小镇联盟共建具有巨大的政策空间。

    一是高校应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根据学科特色,主动对接小镇,组建各种形式的校——镇联盟,以自身科教资源优势,参与到特色小镇建设之中。到2020年全国要建1000个特色小镇,江苏可以建设100个左右的“学镇”。二是各高校以各自的优势学科和专利群,主动融入特色小镇的产业链,联合组建创新型企业,打造小镇主导产业。三是各共建高校应围绕小镇主导产业,布局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和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四是为特色小镇培育、输送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支持大学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成为驻镇专家、驻镇人才,使大学——小镇共建成为江苏创造的突破点,也为新形势下大学改革探索一条新路子。

    3、突出“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并承担一定的功能,是城市和区域占据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结合全球创新网络拥有知识创新、创新创业、研发产业化三层架构的特点,可从三个层面构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互联网+”特色小镇。一是围绕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和颠覆性技术的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智能电网、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新材料研发等领域,举全省之力,打造6-7个拥有标志性成果和标志性机构的创新型特色小镇,使其尽快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引领江苏尽快融入国际创新网络,获取资源配置能力。二是依托优越的硬件设施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为研发产业化提供战略空间,培育一批拥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拥有标志性产业集群和旗舰企业的新经济空间,成为全球研发产业化网络的空间节点。三是选择拥有优越人居环境、高水平公共服务的地段,汇聚创业政策资源,创业融资资源,培育创业氛围,吸留高端人才,成为国际创业网络中的人才高地。

    4、突出乡土文化传承

    锁住乡愁、传承文脉、保护中发展、传承中创新,彰显乡土文化魅力应当成为江苏特色小镇建设的灵魂。

    突出乡土文化传承应高度重视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制定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江苏乡土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标准,提高对传承原生态乡土文化的认识,从制度上保障乡土文化的特色发展和传统镇村复兴。

    二是重点恢复一批乡土文化原风景的特色镇村。针对苏南、苏中、苏北的不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延续历史文脉,保育一批原汁原味的特色小镇。

    三是打造一批“工匠技艺”小镇,依托江苏“工匠精神”精致专一,传统技艺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一批工匠技艺小镇,使其成为乡土文化传承的地域标杆。

    四是建设一批传承地域优秀生活传统、休闲养生小镇。充分挖掘地域民俗风情资源,萃取江苏传统文化价值,统筹银发经济和休闲养生产业,建设一批地域民俗生活传承的品质小镇。

    5、突出利益共同体协同

    特色小镇建设过程是一个各利益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协同过程,各种利益关系和发展动力在小镇这一特定时空里交汇,形成一个多方共赢的创新空间和生活空间。因此,协调各方利益、充分发挥各利益主体的能动性,构建政府-企业-集体-居民利益共同体是江苏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

    一是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加法”。二是改革“政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系统”,发挥政府对特色小镇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方面建设优势,政府为企业当好“店小二”。三是推进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主体的对口支援和协作,形成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优化特色小镇布局、打造以产业为动力支撑,创新区域联动的路径,联合建设、发展特色小镇,实现先富帮后富和共同富裕。四是居民利益是特色小镇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点,注重居民参与,打造“民生小镇”。五是充分利用江苏集体经济类型多、实力强的优势,鼓励集体经济参与特色小镇建设。

    张琳 整理

    相关背景

    近年来,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城乡一体化研究院立足江苏,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政策和模式、规划设计、文化基因传承路径、环境整治规划设计关键技术等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院广泛参与江苏村镇规划建设实践,先后承担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等村镇发展和规划设计的工程项目100多项。

    同时研究院还建立了苏州市所有乡镇的大数据库。

    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江苏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必须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借鉴浙江经验,精准发力,不断发扬自身优势,突出江苏特点,提高全省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破解城乡二元化,为实现特色小镇建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提供动力。

    [我为江苏献一计]

    江涌简介:文学博士、研究员。现任苏州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曾任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苏州科技学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等校学习研修,学术论文在《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出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刊物发表。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