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合肥建设城乡协调的现代化都市区

时间:2016-01-19 15:0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刘红

    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十三五”期间,合肥将按照这一思路深入实施“1331”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市域主体功能,统筹空间资源配置利用,构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空间发展新格局。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十三五”期间,在合肥将形成主城区、副中心、新市镇、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在主城区,推动产业布局、服务功能、交通环境、文化品位等优化和提升,实现内涵式、集约化、品质型发展,推动老城区“退二进三”、开发区“优二进三”,促进产业更替、城市更新,全力打造国际化都市区的核心区、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

    以中心城区标准,加快建设合肥东部、南部、北部三大城市副中心,疏解主城区部分功能,促进县(市)域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构建对外辐射的新支点。

    东部副中心,强化板块分工、要素集聚、产城融合、功能提升,创新巢湖市与合巢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打造成为融入长三角重要门户和合宁同城化的重要节点。

    南部副中心,落实重大生产力布局,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打造成为合铜一体化的重要节点。

    北部副中心,全方位承接双城辐射带动,加快提升规划建设水平,打造成为合淮同城化的重要节点。

    培育发展新市镇。以中心镇、环湖十二镇为重点,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产业人口集聚,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社会事业进步、功能设施完善的现代新型小城市。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十三五”期间,合肥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维持和恢复城市绿地与水体的吸水、渗水、净水能力。力争到2020年,海绵城市占城市建成区面积比重超过20%。

    此外,在城市建设中,突出精致、精细、精美,重塑城区空间形态,实施街区立面提升工程,提高城市识别度。

    推进老城区更新,加快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提升街区品质。加快推动瑶海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试点。

    建成轨道交通1-5号线

   “十三五”期间,合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将形成集快速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普通地面公交等于一体的综合客运网络,建设畅通便捷的内部交通体系。

    建成轨道交通1-5号线,启动建设6-8号线,着力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力争到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达到170公里,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高到30%以上。

    加快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良性互动,建设“公交都市”,主城区常规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公里/平方公里。

    在轨道交通站口、大型公共场所等重要节点,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规范道路交通设施设置,完善城市道路、建筑无障碍设施。

    培育一批新型小城市

    接下来的五年,合肥实施县域经济突破工程,做强做优县域经济。

    根据计划,到2020年,五县(市)全部进入中部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50强,力争3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

    加快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新型小城市,试点建设镇级市。统筹推进环湖十二镇和其他重点特色镇建设,加快中庙—黄麓—烔炀一体化发展。

    主城区无线宽带全覆盖

    建设现代化信息网络。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打造“百兆进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宽带网络能力。推进全市公共场所、服务场所免费WLAN建设,到2020年,主城区无线宽带覆盖率达100%。

    大力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打造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商圈、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公安、智慧城管、智慧气象等,加快构建智慧城市体系。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