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泉县推进“宜居家园”建设纪实
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是全国城市工作会议战略部署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向“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愿景演进?陕南山城石泉县自觉落实中央城镇建设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生动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宜居石泉美家园处处洋溢着和谐幸福的笑颜。 四大体系 构架宜居蓝本 满目葱绿山岭秀,一江碧波映新城。车流人涌楼宇靓,街洁花艳笑语欢。今日之石泉县城新了,净了,绿了,亮了,美了。 这得益于石泉县委、县政府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城镇一体化,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品质的民本理念与务实行动。规划引领,绘制宜居蓝图;项目支撑,打造宜居家园;倾力创建,提升宜居品位;强化保障,巩固宜居成果,把宜居安居乐居的生活愿景化为具体多彩的生活版本。 ![]() 石泉县以健全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四大”体系为抓手,锁定“山水园林、休闲宜居”功能定位,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完善功能、提升质量、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集中力量做大县城、做优集镇、做好社区、做美村庄。编制完善了“12821”城镇规划体系,(加快县城“一江两岸三组团”开发建设,推进提升老城、东延西扩、开发江南重点项目;着力打造池河、后柳两个副中心;做优8个集镇社区;做大20个新型农村社区;做靓100个新村庄),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完善市政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创新管理机制,促进产城融合,推动城乡持续发展。到2018年将石泉建设成“城镇布局科学合理、生态环境良性优美、公共服务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全面有力、人民生活幸福和谐的宜居家园。 凝智聚力 锻造宜居品质 建设宜居家园,必须从宜居城镇、新村、社区、小区、集中安置点做起。抓住国家惠民政策机遇,统筹项目,整合资金,运用BT、ppp模式撬动民间资本,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宜居”石泉建设步伐。 扎实推进红花南,西关、东门岭、中学巷影剧院四大片区棚户改造。江南、东延、杨柳三大开发区步入快车道。江南移民安置小区、幼儿园建成投用;江南路网、农贸市场、长安公馆商业街、家居建材城、江南小学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池河国家重点示范镇、后柳、熨斗、两河、云雾山四个省级文化生态旅游镇建设步伐加快, ![]() 扎实推进市政民生工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硬投入,围绕“硬化、净化、美化、亮化”促进公共服务便捷化、均等化,水、电、路,气、讯、管网统筹规划,配套完善。县城主干道电力、通讯管线地埋,全面修缮改造滨江路、杨柳路、向阳路、金桥路等30余条次干道与背街小巷,三座天桥横跨南北,勾连东西。出租车与4条公交线路同时营运,让出行更便捷。县城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建成运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扎实推进住房保障安居工程。三年来,新建保障房8563套68.5万平方米,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建成竹儿湾、水井湾2处全省保障房示范小区。5000余人进城入镇,城镇化率达到41%。 着力打造老城文化旅游古街区,保护性整修了明清古街、禹王宫、东西城门。千年古街展新姿 。 建成万友、鼎尚大型超市和桃园路、西单、古堰等农贸市场,购物更方便。以WIFI系统建设为主的“智慧石泉”多网合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建成投用;县城道路及公园、广场亮灯率达98.41%;居民使用天然气达5000余户。 建成滨江河堤文化走廊。做精做美沿江环城靓化工程。推广节能亮化城区照明,应用太阳能技术亮化山体景观。公园小品、节点绿地、休闲场所、交通要道等辅助亮化美化工程,相得益彰,流光溢彩。 八大创建 提升宜居品位 宜居家园建设好,还需经营管理好。近年来,石泉县县扎实开展“八大”创建活动,抓创建、拓内涵、提品位、树形象,有效增强了宜居石泉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经过三年持续发力,荣获卫生部授牌。县城的基础设施全面加强、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观、城镇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 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深入开展园林单位、园林村镇、园林居住区“三级联创”,大力实施“公园广场绿化出精品、街道绿化成林荫、河道绿化显长廊、公路绿化造景观、庭院绿化广普及、立体绿化重美化”六大工程,促进县城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大幅增长,创“国园”进入公示程序。 —— 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县。结合实施水土保持、丹江流域治理、汉江综合治理和天然林、长江防护林管护工程,同步推进碧水蓝天工程、绿色宁静工程、美丽乡村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覆盖率由65%提高到75.8%。 ——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推进四级联创(县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和省旅游示范县、乡镇创省级旅游特色名镇、企业创国、省A级景区、村级创旅游示范村),实施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七大工程和文旅融合“15551”工程,推动旅游产业项目、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山、水、瀑、洞、峡、滩、城、园”版块融合发展,生态、绿色、休闲旅游的综合效益同步突显。 ——创建省级文化强县。着力实施人文精神培育、公共文化惠民、文化产业开发、文化品牌创建、文化人才培养五大工程,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繁荣城乡文化经济,全县人文环境得到优化,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开展文明示范街、社区和诚信单位、个体经营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典型,扬正气,坚持“石泉好人”、“石泉十佳”道德模范等评选表彰活动,倡导社会文明新风。 ——创建美丽乡村。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个三”工程,推动村镇的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发展,崇尚文明诚信,激励善行义举。 ——创建平安石泉。深入开展平安单位、平安机关、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社会持续和谐稳定,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进一步提升。 金猴奋起千钧棒,击活秦巴一片春。华灯初上时,广场游园处 ,霓虹闪烁下,绿荫花丛中,歌之、舞之、嬉之、拳之,伴奏着“城在青山绿水间,人在鸟语花香中”的新乐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宜居石泉正在秦巴汉江之畔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