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西安雁塔区:为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添动力

时间:2016-01-05 20:2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汪志民
  西部网讯在过去的五年里,雁塔区主动适应新常态,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可观成就。日前,记者从雁塔区发改委了解到,“十二五”期间,雁塔区经济总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5年GDP总量预计达到1260亿元。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增强,各项民生投入五年累计达到119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4.8倍多,年均增长24%。

雁塔区发改委副主任谢新博向记者介绍情况
雁塔区发改委副主任谢新博向记者介绍情况 谢珊摄

  经济总量取得历史性突破 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十二五”时期,雁塔区大力实施“强三优二、板块推进、民生优先、共建融合”四大战略,经济总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4年GDP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位居西部城区前位,2015年预计达到1260亿元,较“十一五”末翻一番。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五年来,雁塔区实现了农业基本归零,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预计到2015年年底,三次产业构比将调整为0.1:29.73:70.26。
  据雁塔区发改委副主任谢新博介绍,雁塔区五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约320个,完成投资730多亿元,比“十一五”翻了一番多。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千亿元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以上,GDP、固投、社销三项指标总量均占西安市近五分之一比重。
  预计“十二五”收官之年,全区人均GDP将达到1.4万美元,财政收入将达突破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4.3万元,稳居全省第一,经济运行实现质效双提。
  加强民生保障力度 让群众享受“稳稳的幸福”
  雁塔区不断加强民生保障力度,各项民生投入五年累计达到11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4.8倍多,努力让群众享受“稳稳的幸福”是雁塔区民生建设的重要目标。
  全力做好就业服务,保障市民收入稳定增长。建成就业服务网,新建105个社区职介所,实现公共职介服务全覆盖,城镇累计就业5.7万人,内存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多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45%以下。
  全面建成广覆盖、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雁塔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四险“一柜式”办理,实施并完成“美丽雁塔、乐居工程”,并对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进行了个性化救助。同时加大养老、助残工作,发放高龄补贴超过1亿元,建成居家养老机构60余家,成功创建为全省残疾人工作示范区。
  解决市民关心热点问题,提高市民幸福指数。五年来,雁塔区共计投入47多亿元进行城市建设,新建城市主干道36条,新增路网45公里,建成3000个公共停车位,缓堵保畅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累计投入27亿元,建成全市首个省级“双高双普区”,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组建了全省首个医疗联合体,新建社区服务机构20余个,并开展了“名医进社区”活动800余场,近30万居民从中受益。成功建成116个社区服务站,实现标准化社区全覆盖,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今年年初,雁塔区社区建设工作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
  经过五年努力,雁塔区“劳有丰获、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居有佳境、老有颐养、暇有美乐”的民生期盼已成为触手可及的幸福指数。
  突出项目引擎作用 助力国际化大都市主城区建设
  “十三五”时期将是雁塔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主城区的关键时期,雁塔区将突出项目引擎作用,进一步加强全域城市化建设,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添动力。
  “十三五”初步规划推进100个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小寨商圈建设,实施小寨—钟元厂片区一级开发,启动西八里改造,打造城市核心区。同时,启动实施皂河生态公园项目建设,推进青龙寺周边四个改造等项目,推动区域协调全面发展。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新建、改造至少30条市政道路,打通至少10条断头路等。并将回迁安置放在民生工作首位,集中实施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至少20个绿地广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加大教育、卫生、文体等社会项目投入。计划新建迁建11所学校,3所公办幼儿园,完成区中医院迁建、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