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烟台城市总体规划获批:蓬莱回里桃村将纳中心城区

时间:2015-12-01 13:0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邹春霞 徐航

  中国规划网烟台12月1日电(记者 邹春霞 通讯员 徐航 摄影报道)关于城市总体规划,有这么一个比喻:城市的发展,就像一辆飞速前进的列车,而规划,就是保证这辆列车正确前行的轨道。

  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批准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最终获批。使得烟台市一跃成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第六个、全省第二个总规获批城市。
 


 

  按照最新版的《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烟台市城市性质为山东半岛的中心城市之一,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指出,到2020年,烟台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230万人。

  记者昨日从烟台市规划编研中心获悉,本规划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烟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编制,在本次设计成果展中获得一等奖。

  □人口规模

  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790万人

  按照新版的《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烟台市行政管辖区,包含烟台主城区,以及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栖霞、海阳七个县级市和长岛县,面积约13746平方公里。

  目前,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中心城区为北至海滨(包括养马岛、崆峒岛全境),东至牟平区东环路以东,南至荣乌高速公路及规划绕城高速公路,西至平畅河,总面积约740平方公里。

  规划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790万人,城镇人口553万人,城镇化水平70%。中心城区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230万人。

  □空间结构

  构成“北部滨海城市带”空间格局

  新版规划将引导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一带一轴”的空间结构。一带为“北部滨海城市带”。一轴即“烟—青”发展轴。

  记者在规划中看到,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在空间结构方面,以芝罘滨海地带为中心,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形成“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海围城绕,城岛相映,融山、城、海、岛于一体”的城市格局

  以天然河流、山体和永久性绿带分隔,形成芝罘、莱山、开发区、福山、牟平、八角等六大组团,构成多组团、多核心的滨海带状组团城市结构。

  □城市交通

  规划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按照新的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烟台市将构建 “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进一步完善公路、水运、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城市绿地方面,本次规划划定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线保护范围,加强对滨海地区和城市岸线的规划控制,以河流、山体和绿带为分隔,构建人工与自然有机结合,传统格局与现代景观交相辉映,融山、城、海、岛于一体的城市景观

  □历史街区

  规划虹口路、宫家岛等5个历史街区

  新版规划,更加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城市风貌特色保护,建设山、海、城、岛互相交融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本次规划坚持保护历史真实载体和保护历史文化环境并重、合理利用与永续发展兼顾的保护原则,以历史文化遗产的妥善保护为前提,发掘和展示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进行合理、永续地保护性利用。

  规划将烟台山—朝阳街、奇山所城、广仁路—十字街、虹口路、宫家岛等五个街区确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分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个层次进行保护。此外,还划定了毓璜顶历史文化风貌区、航院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历史风貌保护。

  □城市远景

  南部的回里、桃村纳入中心城区范围

  新一轮规划指出,规划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重点防灾设施和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涝、防潮、防震和防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远景发展构想方面,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带状组团结构,六大组团相应拓展、完善功能,同时将西部的蓬莱和南部的回里、桃村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形成“T”型城市结构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