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成都城市群 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65%

时间:2014-07-01 07:08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胡佳丽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天府早报记者 胡佳丽
  昨日,天府早报记者从省政府网站获悉,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其中提到,到2020年,成都市全国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群同城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率达到65%。
  成都城市群—8市7.8万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
  包括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遂宁市、眉山市、雅安市、资阳市以及乐山市(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金口河区、夹江县、峨眉山市),国土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占成渝经济区的37.9%。
  战略定位:
  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全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示范区、西部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区、西部内陆开放前沿区。
  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8.5万
  《规划》提出,到2020年,西部地区核心增长极地位进一步凸显,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万元以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先行区。成都市全国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城市群同城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率达到65% 。
  同时,产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成西部金融、物流、商贸中心和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一图读懂“成都城市群布局”
  城镇空间格局
  推进形成“一核、三轴、一环”
  强化成都发展核心,拓展成德绵眉乐、成雅遂、成资城市轴线,培育绵雅眉资遂城市环线,优化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推进形成“一核、三轴、一环”的城镇空间格局。
  核心
  成都
  优化发展中心城区
  把龙泉驿、新都—青白江、郫县、温江、双流、新津、都江堰等建设成为中心城市的卫星城,加快建设金堂、彭州、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等中小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联动发展。
  主轴
  成德绵眉乐
  以成都、德阳、绵阳、眉山、乐山等城市为节点
  以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宝成—成昆铁路和成绵、成乐高速公路及大件运输通道等为纽带,发挥其贯通南北的主通道作用,推动沿线城镇、产业和人口集聚。
  次轴
  成雅遂
  以成都、雅安、遂宁等城市为节点
  以川藏、成达铁路和成雅、成南高速公路等为纽带,强化其东向、南向辐射作用以及进藏物资集散地的作用,建成连接东西和面向西南开放的城市发展轴。
  次轴
  成资
  以都江堰、成都、简阳、资阳等城市为节点
  以成渝城际客专和成渝、成灌、成都新机场高速公路等为纽带,建成连接成都、重庆双核的重要城市发展轴。
  环线
  绵雅眉资遂
  以雅眉资遂、绵遂、成绵高速复线等为纽带
  加强雅安、眉山、资阳、遂宁、绵阳等城市以及绵竹、什邡、三台、射洪、安岳、乐至、仁寿等沿线中小城市的横向联系,承接成都发展核心的辐射带动和产业转移,培育形成新兴城市环线和经济圈。
  产业空间布局
  以重点城市为核心依托开发区建设基地
  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为依托,以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培育壮大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快形成差异化、特色化、集群化的产业聚集区。
  新一代信息技术
  产业聚集区
  以成都、绵阳、乐山、遂宁为核心
  依托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建设国家重要的信息、软件等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装备制造
  产业聚集区
  以德阳、成都、资阳、眉山为核心
  依托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以清洁高效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等为主的国家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汽车制造
  产业聚集区
  以成都、绵阳、资阳等为核心
  依托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
  航空航天
  产业聚集区
  以成都、绵阳为核心
  依托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建设国家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促进民用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发展。
  新材料
  产业聚集区
  以成都、乐山、眉山等为核心
  依托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建设国家重要的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
  生物
  产业聚集区
  以成都、雅安、遂宁、眉山等为核心
  依托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以生物医药创新等为重点的生物产业集聚区。
  规划简读
  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有望建轻轨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成都市区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研究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轻轨建设,积极发展中心城市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实现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推进社会保险关系在区域间、城乡间的转移接续。
  推进一体化发展 统一固定电话区号
  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区域一体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推进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构建城际快速交通通道,在有条件的地区开通城际公交。
  统一固定电话区号,率先推行标准化的“一卡通”。
  推动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的区域统筹和无障碍转移接续,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和就医医疗费用联网结算。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